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1年03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将小木耳做成大产业
阮斌
文章字数:4455
3月16日,柞水县杏坪镇杏坪社区、杏坪卫生院和杏坪中学联合开展“大手牵小手 环保践行动”志愿服务活动,150多名秦岭生态卫士走进杏坪社区木耳大棚基地参加清除杂草、采摘木耳和木耳挂袋等义务劳动,并听取了木耳原料的来源和种植过程的情况介绍。 (吴履山 摄)

柞水县木耳产业技术指导员对木耳种植户、从事木耳生产的务工人员进行培训,讲解木耳晾晒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吴履山 摄)

   
  木耳是我市传统的特色产业。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第一站就来到商洛,考察秦岭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工作,在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点赞“小木耳、大产业”,柞水木耳闻名全国。我市以“小木耳、大产业”撬动“菌果药畜”产业提质增效,木耳产业得到了高质量快速发展。2020年,全市木耳代料栽培1.05亿袋,鲜品产量5.27万吨、产值5.2亿元,木耳生产经营企业20多家、合作社35个,木耳产业从业人员6000多人,木耳产业成为全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要优势特色产业。全市以木耳产业发展带动全市栽培食用菌3.48亿袋,鲜品产量37.42万吨、产值36.3亿元。
  勠力同心,推进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各级党委、政府将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摆在首位。市上成立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商洛市“柞水木耳”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全市木耳产业发展,县、区也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市级召开专题会、推进会、调度会、座谈会7次,确定了2021年发展目标,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建立责任清单,实行台账管理,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全市木耳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我市印发了《加快商洛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同时,市、县区正在加快编制《“十四五”木耳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人员专门开展了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建成了木耳产销信息直报系统。
  为了推动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各县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产业发展政策。柞水县印发《全面推进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制定出台《柞水县木耳产业奖励扶持办法》等各类政策性支持文件19份,每年将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用于发展木耳产业,重点支持木耳栽培设施、品牌培育、产品加工和产品营销。商州区出台《进一步发展壮大食用菌(木耳)产业扶持政策具体措施》,对土地流转、生产设备、科技创新、产品销售、技术服务等10项内容提出了34条具体扶持措施。商南县制定出台《商南县“十四五”木耳产业发展扶持办法》,每年整合涉农资金500万元,专项用于支持木耳产业发展。山阳县制定出台《山阳县食(药)用菌产业扶持办法》,设立100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安排财政扶贫资金4000万元,落实黑木耳综合收益保险资金150万元。镇安县出台《镇安县木耳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试行)》,落实专项资金800万元,从菌包生产、基础设施、精深加工、品牌建设、金融保险等环节重点扶持。市财政部门计划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注资3000万元设立农业信贷融资担保公司;市银监局积极协调商业银行创新开发“木耳贷”金融产品;市林业局印发《关于推进林木采伐“放管服”改革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支持柞水木耳生产及规范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通知》。其他县区和部门也都结合实际出台了相应的支持政策。
  我市争取各方支持,强化科技支撑。市政府领导带领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到省级部门专题汇报商洛木耳产业发展情况,积极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市政府与中国食用菌协会、南京市发改委签订木耳产业合作协议,南京市农业高新区在我市建设“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商洛木耳产业基地”,从技术、品种选育、品牌推广等方面给予支持,正在积极申请创建商洛柞水木耳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市级各相关部门也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市农业农村局争取木耳产业发展资金2800万元;柞水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通过省农业农村厅审批争取专项扶持资金1000万元;市水利局争取各类水利项目资金3810万元,用于木耳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市科技局争取木耳产业科技研发项目9个、资金370万元,市级科技计划项目6个、资金50多万元;市林业局先后3次与陕林集团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代表对接,“十四五”期间规划实施面积21.6万亩。2020年7月和9月,陕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工作会暨木耳生产技术培训会、全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座谈会分别在柞水县召开,邀请李玉院士等国内知名专家为商洛木耳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陕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在金米村设立木耳试验站,帮助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市农业农村局组建了由市、县区近40名专业技术人员和“土专家”组成的食用菌(木耳)专家服务团,强化木耳技术指导,目前正在筹划举办木耳全生产周期专题培训班,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培训实效,为每个县区至少培养两名以上高水平专家。
  全市加强质量监管,强化技术培训。市农业农村局印发《关于做好网上销售商洛农特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加强对木耳等重点农产品市场质量和价格监管的紧急通知》,强化木耳生产过程质量监管,实现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制度和可追溯制度,保障木耳产品质量安全。市市场监管局印发《助推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建立覆盖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链条质量安全、市场秩序、产权保护、消费维权等长效监管机制,强化执法监督,助推产业发展。2020年9月4日,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地理标志产品柞水木耳》陕西省地方标准,使生产经营企业有标可依,为企业实现标准化生产提供了保障。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对全市木耳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技干部开展专题培训,为全市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市科技局根据木耳发展的科技需求,向金米村派驻科技特派员5人,开展木耳等产业技术培训28期,培训群众1500多人次,辐射带动2.1万人次。商洛职业技术学院设立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培养培训专项资金100万元,举办专题讲座11次,培训100多人。
  发展迅速,但链条较短效益不高
  今年,全市计划发展1.38亿袋木耳,争取达到1.6亿袋,打造以柞水、山阳、镇安为主,辐射商州、丹凤的木耳产业集群,支持柞水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全市木耳产业规模化发展。
  目前,全市已落实各类生产经营主体135个参与木耳生产,其中,企业14个、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组织83个、家庭农场和产业大户38个。全市建设木耳基地92个,其中,新建28个,土地流转基本到位;已经建成基地87个,在建5个,建成木耳生产大棚3600个。计划发展春耳7540万袋,占全年计划任务的55%,其中,发展吊袋5230万袋,地栽2020万袋,塔式种植290万袋。7县区已经落实木耳菌袋7200万袋,各生产基地设施基本建成,正在陆续调运入棚。然而,要切实将“小木耳”做成“大产业”,目前仍存在短板和不足。
  产业链条较短。我市木耳产业存在重生产、轻产前服务和产后加工营销现象,产加销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木耳加工龙头企业少,缺乏精深加工能力,木耳加工产品种类少,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产品销售不畅,木耳95%以上以原产品直接销售。同时,我市木耳产品以市内、国内销售为主,产品出口至今仍未突破。一二三产业融合还不充分,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产业链向前向后延伸不够,产业链条较短,产业整体效益不能充分体现。
  科技支撑不够。木耳栽培技术特别是秋耳栽培技术比香菇等其他菌类要求高、难度大,因此我市木耳栽培方面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大多依靠外聘,本土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特别是在菌种研发、选种育种、产品加工等方面人才较少。
  产业效益不高。我市木耳单产特别是秋耳单产还不高,品质还有提升空间,加之木耳产品深加工难度大,产业链延伸不够,因此当前全市木耳产业整体经济效益还不高。
  发展资金不足。近年来,虽然各县区在木耳产业发展方面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财政支持力度明显加大,特别是多数苏陕扶贫资金用于木耳产业,促进了该产业的快速发展。但由于市、县本级财政困难,一些优惠扶持政策难以最终落地,生产加工企业贷款难度大,因此木耳种植大户和一些企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限制了我市木耳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木耳种植户、员进行培训,注意的事项。
  全力培育,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今后,我市将以木耳为代表的食用菌作为培育特色农业增长极的优势产业来全力打造,真正将“小木耳”做成“大产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做好“量”字文章。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等方式,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标准示范基地,推行标准化生产。各县区积极落实生产经营主体,通过流转土地、建设大棚等设施,建立木耳生产基地,千方百计扩大规模,确保2021年全市发展1.38亿袋木耳,争取达到1.6亿袋木耳。到2025年,全市发展木耳3亿袋,年产鲜品15万吨、产值12亿元,全产业链综合收入200亿元以上,主产区农户年人均增收万元以上,建成全国木耳产业强市,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商洛木耳产业要长远健康发展,必须把好质量关口。全市实施标准化生产,把省质监局发布的柞水木耳地方标准上升为全市统一标准,制定商洛木耳生产技术标准,推广标准化种植方式,用标准规范生产;完善追溯体系,从田间到餐桌实行全程溯源管理,强化过程质量控制,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满意。强化执法,加大市场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查处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经营行为,切实维护柞水木耳的品牌和声誉。 
    做强“链”字文章。延长产业链,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加强品种研发,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实施精深加工,实现木耳产品由低端型食品向高端型功能食品、康养食品、美颜食品发展,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加大政企合作力度,通过全产业链招商,将开发出的木耳露、代餐粉、木耳脆等16类24种产品逐步投放市场,不断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做强产业链,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增长极,打造产业集群,以“小木耳、大产业”撬动食用菌产业扩规模、提效益、上水平。围绕“品种、布局、加工”三个关键,增强供给能力,建设营销市场,创建区域品牌,推进全产业链开发,促进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补齐供应链,通过支持本地企业开展研发与生产,实现木耳产业菌袋、瓶塞等原辅材料生产供应本地化,降低生产成本,延长供应链,提升价值链。
    做实“绿”字文章。从“绿”字入手,推动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绿色循环发展,商洛成功探索出了木耳生产以陕西千万亩苹果废弃枝条为原料的“果—菌—肥—果”省内闭合循环绿色发展之路,大力推广果菌循环发展模式,加快以木耳为代表的食用菌生产由资源消耗型向农林废弃物再利用型转变;树立生态优先理念,走绿色循环发展之路,支持企业建立有机肥加工厂,建立生物炭生产线,加大废弃菌糠综合利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木耳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普及应用代料栽培生产方式,大力推广农林废弃物代料栽培技术,推广喷灌、滴管等节水技术,利用木耳废弃菌糠生产草菇等其他食用菌。实施融合发展,推进木耳产业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将产业园打造成为景观园,将木耳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通过旅游带动产业园和农户增加收入,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通过建设产业园、特色小镇,探索出一条带动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的发展之路,全力推动我市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将“小木耳”做成“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