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1年03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穷尽沧桑见气象
南书堂
文章字数:1155
  与我的特别偏科相比,流涛先生称得上一个全能型作家。他既写小说,又写散文,单就小说,又短篇、中篇、长篇皆有涉猎,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且收获颇丰。多年下来,他发表了许多作品,出版了长篇小说《蓝金子》和《流涛散文集》《最好的遇见》两部散文作品,现又要结集出版《流涛中短篇小说》了。作为身处同一地域的文学朋友,他取得的成绩,令我脸上也挂上了几分得意。
  我一直认为,老朋友见面是不必大谈文学的,就像马拉松赛场上的两个队友,没有必要交谈应怎样矫正战术、如何分配体力、要不要去补充水分,相互间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者一声加油已经足矣。是的,在文学创作这种马拉松运动中,我们都按各自习惯和擅长的步频与节奏奔跑着,似乎谁给谁也帮不上多少忙,别人说得再好,还得靠自己去努力。彼此关注的方式,就是阅读对方的作品,从中了知他的创作现状和日后可能的气象,指不指出问题倒在其次,刺激和鼓励却非常重要。我便是以这样的态度和方式跟流涛交往的。持续的阅读中,我发现了他情感的饱满与炽烈、笔力的扎实与稳健,发现了他停滞不前时的困惑与焦虑,也发现了他不断超越自我的探索与勇气。
  流涛的小说承续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因而他小说里的背景、事件、人物,包括他流于笔端的情愫样态,不浮萍、不云烟、不子虚乌有,而是从生活中来,是有根系的。这得益于他丰富的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他教过书、下过海、贩过矿、跑过运输、经营过餐饮,现又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富于传奇的他,信手拈来皆故事,各色人等、生活百态也自然出现在他的小说里。作为一个时代的亲历者和记录者,几十年中国社会的变迁史、人物命运的沉浮史,被他在许多小说里以一个小县城的西街为支点,片段而又互文式地、客观而又形象化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他笔下的那些人物,像安生、黑娃、艾虎、老五、庆堂、八哥、婉莹,现实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碰得到,有的正是我们熟知的亲人。读到这样的小说,遇见这样的人事,自然倍感亲切。不仅如此,他的小说营造的世界,虽有饥贫、丑陋、苍凉、悲苦,但和谐、美善、进取、希望始终是生活的主色调,总能给人以力量。流涛的小说,再一次证明了现实主义创作的无限可能性和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值得称道的是,流涛在承续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也能兼容并蓄汲取多种艺术营养。比如,他的一些小说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着意铺陈,不同场景蒙太奇手法的相互拼接,地方文化元素的氛围烘托等等。加之他越来越自觉地对细节的器重,对闲笔的青睐,对语言尺度的有效把控,使他的小说意境和寓意逐渐变得丰沛起来。从这部小说集里不难看出,他近几年的作品比前些年的作品,手法运用明显丰富一些,可读性要好一些,分量也厚实了一些。
  我知道,流涛是一个有大追求、大心气的作家。他肯定不会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他肯定会暗暗用力打破阻碍他小说高度的那些藩篱,他肯定会写出更多好的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