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畜禽生产势头向好 存在问题仍需关注
张太昌
文章字数:3226
   
  今年以来,我市把畜牧业发展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点工作,全力助力“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畜禽生产恢复,积极推进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相关政策,据一季度畜牧业全面统计及主要畜禽监测情况反映,全市畜牧业生产总体呈现快速发展、持续向好态势。同时,全市畜牧业生产也存在养殖成本增大、养殖业“融资难”、养殖结构有待优化等问题,需要有关部门持续关注并给予解决。
  生猪稳产保供成效显著
  生猪养殖快速恢复,全市一季度生猪存栏59.3万头,同比增长5.99%;能繁母猪存栏7.52万头,同比增长5.93%;生猪出栏28.15万头,同比增长17.11%;猪肉产量2.22万吨,同比增长18.41%。当前的生猪存栏量稳中有长,生猪产能恢复成效显著。生猪出栏数实现两位数增长,新增生猪产能陆续兑现为猪肉产量,猪肉供应最为紧张的时期已经过去。目前,存栏结构的健康稳定既为后续发展提供了生猪产能储备,又为完成稳产保供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猪价格整体重心震荡下移。出栏价格低点正逐步向正常年份水平靠近,据调查,4月14日,生猪平均出栏价格已降至22.4元/公斤,较本年度第1周价格下降37.8%。生猪产能的逐步恢复为猪肉供给提供了有力保障,再加上国家持续大力向市场投放储备冻猪肉,使得市场上猪肉供给充裕,成为生猪价格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二季度是猪肉消费淡季,随着人们对猪肉的消费需求回落,预计后续猪肉价格可能会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但幅度不会太大,基本保持平稳状态。
  养殖户整体盈利空间边际减弱。一是养殖成本上升影响养殖利润,据调查,玉米作为养猪最主要的饲料原料价格一直在涨,玉米价格约为3元/公斤,同比上涨10%左右。全价料饲料价格上涨至700元/吨,人工费同比上涨25%,目前的养殖成本较之前总体提高30%左右。二是生猪价格整体下跌影响养殖利润,自繁自养的养殖场头均利润大多降至千元以下,外购养殖出栏盈利水平仅百元,养殖场(户)增养补栏意愿有所减弱。
  牛羊生产形势基本稳定
  牛羊生产形势基本稳定,牛羊肉价格持续高位震荡运行。2021年一季度牛存栏7.23万头,同比下降1.67%;羊存栏20.04万只,同比下降1.11%。牛出栏0.9万头,同比增长9.18%;羊出栏4.72万头,同比增长4.33%;牛肉产量0.13万吨,同比增长8.2%;羊肉产量0.08万吨,同比增长4.87%。受年后消费阶段性回落影响,肉牛、肉羊价格处于高位震荡回落态势。4月12日,肉牛、肉羊价格分别为35.6元/公斤、37元/公斤,比年初最高价分别下降2.8%、2.3%。
  牛羊养殖效益面临价格和成本双重挤压。随着生猪产能的进一步恢复和提升,猪肉价格将会逐步回落,牛肉、羊肉对猪肉的替代效应将有所减弱,2021年整体价格或将下降,而近期玉米与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大幅上涨(3月份玉米平均价格2955.19元/吨,同比上涨42.86%;豆粕价格3734.96元/吨,同比上涨16.21%),加之当前架子牛与育肥牛,羔羊与育肥羊出栏价格呈现出的“倒挂”现象,肉牛、肉羊养殖的经济效益空间将会受到较大程度的挤压。按现在的行情,育肥场出售一头肉牛(700公斤左右)盈利2000-2500元左右,育肥一只肉羊(45公斤左右)盈利450元左右。
  客观存在诸多难点堵点
  一季度末,我市活家禽存栏为974.86万只,同比增长7.83%;出栏为205.49万只,增长24.08%;禽肉产量为0.33万吨,增长11.65%;禽蛋产量为1.26万吨,增长9.45%。虽然2020年生猪市场供应短缺使得家禽替代作用凸显,但在家禽市场供应依然过剩的背景下,禽类养殖整体处于微有薄利或亏损状态。一般而言,二季度是传统家禽补栏旺季,但目前饲料成本较去年上涨近三成,目前养殖户补栏行为受利润直接影响较大,补栏保持谨慎态度。
  养殖业“融资难”需要进一步破解。畜禽养殖业土地匹配难、粪污资源化利用难、质优价廉的饲草料供应难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养殖成本居高难下。加之畜禽养殖业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企业的土地一般是流转租赁的没有产权,融资过程中缺少有效的抵押物和担保措施。而养殖业的高风险性又导致金融部门慎贷或拒贷,融资难成为制约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散户养殖品种单一、养殖结构有待优化。散户养殖主要以农村农户为主,他们地处山区,畜牧养殖方法不够科学先进,养殖环境简陋,资金力量薄弱,防治病疫能力差,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加之仔猪价格较贵,无力扩大养殖规模的现象较为常见。目前大部分农户畜禽养殖品种多为本地猪、土鸡,品种退化严重,养殖周期长,养殖效益偏低。肉牛、肉羊、奶牛等草食牲畜发展依然相对较慢,丰富的草料及农作物秸秆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养殖成本增大。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全市种猪、仔猪全线吃紧,市场仔猪价格比“非洲猪瘟”发生前增加1倍以上(3月份仔猪平均价格122.85元/公斤,比2017年同期增长1.09倍)。另外,生猪生产受“非洲猪瘟”影响,防疫要求提高,人工成本提高,造成生猪防疫成本和养殖成本增加,对生猪生产产生一定影响。据调查,每公斤生猪养殖成本大约增加2.8元。若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养殖利润空间随之缩小,将对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整体养殖风险加大。主要体现在市场行情不稳定,市场价格调节机制不健全,养殖户难以及时把握价格变动规律,养殖效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剧烈,不利于形成稳定的生产预期和消费预期,而畜牧业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和损失主要由养殖环节来承担。
  产品市场体系不够健全。目前,我市高效的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并未形成,畜产品及其相关产品市场都还不具备及时提供真实市场信息的能力。产业体系不够完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较少,名牌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少,产业链条短,组织化程度不高,产销衔接不紧密,外向度低。
  需要综合施策统筹解决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增加支持畜牧养殖业发展的财政资金总量,转变投入方式,采取建立投融资平台、信贷资金支持、市场主体投入、社会资本参与、设立产业基金、完善农业保险等多元化的投融资新模式,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应,全力推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应拓宽抵质押品范围,探索将土地经营权、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纳入抵押贷款范围,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让银行将更多信贷资源向生猪产业倾斜。
  引导科学养殖。随着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生产资源也不断向大型养殖场集中,生猪发展和产能恢复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防疫、仔猪价格等因素影响,农村中小型养殖户和散户的养殖规模在缩小,加上受消费习惯和季节因素(喜食土法喂养的猪肉、杀年猪和做腊肉等习俗)影响,农村市场出现猪肉供求矛盾较突出。散养户可将生猪转换为猪肉,解决农村居民吃肉的供需矛盾,同时也是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建议以镇办或行政村为单元建立生猪供求信息,合理布局中小型养殖场特别是仔猪繁育场,辐射周边农户,促进合理健康地发展生猪养殖。
  强化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引进具备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一体化能力的龙头企业入驻,通过自建、联建、订单、协议等方式,建立稳定的生产、加工、销售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产业化联合体。鼓励和引导生产经营主体,通过改造升级加工工艺,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既要传统的香肠、腊肉,也要新型的午餐肉和培根,不断在延链、深加工中提升产品的经济附加值。大型养殖场可帮扶中小型养殖户开展代养业务,育肥猪交由中小型养殖户代养,养成后再进行转场;大型企业自身也可扩大养殖规模,分散养殖风险。
  增强风险意识。充分发挥镇办兽医站就近就地优势,通过线下培训、入户走访座谈加强与养殖户的沟通交流,统筹做好疫病防控和预警工作;在购买专门消毒设备、消毒用品等方面提供资金支持,推广质优价廉的疫苗药品并加大补贴力度,安排专业人员提供现场指导,及时防控,杜绝疏漏,增强疫病防控信心,努力消除养殖户后顾之忧。
  提高畜牧业产业组织化水平。畜牧业发展中养殖环节处于弱势地位,不利于养殖户的长期发展。要改善这种不完善的产业链利益联结体制,就要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促进养殖环节和加工环节建立产销合作机制,发展订单养殖和合同生产,提高养殖户的组织化水平。建议扶持一批养殖场通过互联网开展畜牧业生产全过程展示、“点对点”销售,鼓励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开展农超、农社对接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积极开拓销售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