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宜居宜业竹林关 阔步迈上小康路
文章字数:3968
 
南丈沟战斗纪念亭

俯瞰 竹林关
  刘 媛 党率航 


  贺龙的故事
  在丹凤县竹林关镇竹林关村村委会院内,经过重新修缮的红三军军部旧址(杨泗庙)焕然一新,一眼望去,当年贺龙摔手枪的那张桌子放在角落,一尘不染。
  1932年11月24日,红三军到达竹林关一带,夜宿杨泗庙。当晚召开会议研究“肃反”问题时,夏曦继续推行其在湘鄂西根据地的“肃反”行动,将矛头指向贺龙等主要领导,令人下掉贺龙警卫员的枪。
  “贺龙目睹夏曦沿途将许多久经沙场的高级指挥员绑起来,早就怒不可遏,便问夏曦:‘你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你警卫员的枪不下?’说着他从腰间掏出一支勃朗宁手枪,往桌子一拍,大声怒斥:‘我这里还有一支,你要不要?’场面一时僵持难收。这时,外面报告前线战事又起,情况危急。贺龙收起枪说:‘你要我也不给,这是我的,我当营长的时候就带着,还要用它指挥杀敌呢!’说罢就出去部署指挥战斗了。”镇上干部邢渭林描述当年的场景绘声绘色。
  关键时刻,政委关向应批评了夏曦,指出“肃反”扩大化给革命带来严重损失,使红三军内部人心惶惶,战斗力空前削弱等问题。在诸多的现实面前,夏曦理屈词穷,无言以对。此后,红三军中的“肃反”基本得到遏制,为完成战略转移和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红三军在商洛期间各方面条件十分艰苦,他们用为民除害、秋毫无犯和损坏东西赔偿等实际行动向群众展示红军确实是穷人的队伍。住在李奇虎家的几名小战士不慎失火,致使3间房屋被烧毁。红军找不到房主,便悄悄在其厦房柜里留下30块银圆和一封道歉信,补偿群众房屋损失。
  红三军从军长贺龙到每个战士都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做法,至今仍为商洛老区人民群众所传颂。在转战商洛的过程中,有不少战士掉队、生病和受伤,这些战士都得到了商洛人民群众的关怀和保护。
  血战南丈沟
  青山环绕,溪水潺潺。5月26日,伫立在丹凤县竹林关镇南丈沟村的南丈沟战斗纪念碑前,大家肃立默哀。纪念碑后,有8位无名烈士的墓冢,在他们身后的大山深处,还埋葬有百余名革命烈士的骸骨。我们怀着崇敬与沉重的心情,聆听现年70岁的老党员、退伍军人刘兴堂讲述1946年中原军区突围中,在这里发生的一场战役。
  1946年7月,我中原解放军北路突围部队约1500人,进入商洛,奉命前往山阳与主力部队会合,他们自兴隆镇(今丹凤峦庄)一带南下,过武关,抵丹江东岸,夜间由竹林关东北方向五公里处西渡上岸,向西行进。
  那天,电闪雷鸣,下着大雨。解放军部队长途征战,为保存实力,避开大道,走山间小路直奔目的地。万万没有想到,我部傍晚刚刚渡过丹江,便被追歼我中原突围主力的国民整编第三师赵锡田部察觉。
  原来,带领我方部队在丹江以东,西渡上岸的“向导”并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国民党派到地方的武装头目白青云在群众中安插的暗探。
  暗夜行军,苍山森然,我军正按计划行动时,敌整编第三师二十旅五十八团分两纵队对我军形成夹击之势,驻扎在竹林关和山阳的敌军前往这里,分两处堵住我军去路。占领有利地形的敌军朝我军阵地猛烈扫射、开炮,千钧一发之际,我军迅速商议决定突围。
  面对约10倍于我部的国民党部队,我部兵分两路,一营营长孙万祥带领三连从山后侧攻,教导员马书军带领一连转上山,冒着强大火力一举拿下山头,架起5挺机枪,朝竹林关方向的敌人猛烈射击,寻找突破口,打了一整天,一营才退到一处山腹歇息,全营损失惨重,二连战士所剩无几。
  8月1日上午9时,四处追歼我军突围人员的赵锡田部搜索一连,被营长孙万祥假装同党相互喊话诱到山下歼灭,我军顺利突围。一营缴获机枪5挺,步枪70多支,小炮1枚,飞弹数箱,还有不少生活日用品,甩开敌人残部完成转移,于8月10日赶上大部队。
  致富领头雁
  5月26日,在李氏凯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商品展厅内,28岁的李贵鑫正在整理货架上的产品,他看起来年轻却不失稳重。李贵鑫既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也是雷家洞村的村支书、村主任。而公司创办人,他的父亲李书姓,曾经也是雷家洞村的村支书、村主任,曾先后获得优秀党员、优秀干部、致富带头人等称号。父子二人齐心协力,让村庄更富饶美丽,让村民奔上了小康之路。
  竹林关镇是魔芋适生区,素有种植魔芋的传统,但小而散的种植规模、病虫害以及市场不稳、价格偏低等因素,影响了种植户经济收入,魔芋丰收时,甚至有外地商家上门收购故意压低价格的现象。
  为了改变这种境况,李书姓前往湖北、四川、安康等地考察魔芋精粉市场前景。2010年,李书姓与人合股联合投资约130万元,从四川成都引进一条全自动魔芋精粉加工生产线,建成魔芋精粉加工厂,加工成精粉销往西安、安康一带。为促进贫困户产业发展,李书姓与种植户签订魔芋种植订单回收协议,稳定带动种植户增收。
  加工车间里,冯桂英正在领取配料,讲解精粉制品的制作工序。她笑着说:“没有这家公司,我们这些农村妇女还不知道上哪赚钱去,公司人性化管理,早上送完娃再来上班,下午娃放学时就可以下班了,既有收入,还能把娃管好,我们都从心里感激他们父子俩。”
  2015年7月,李贵鑫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回乡帮助父亲经营公司并担任总经理,负责产品生产及网上销售工作。李贵鑫上任后,充分发挥在杨凌农科城学习的优势,将公司原来的魔芋粗加工向食品行业延伸,将线下销售向线上销售延伸,促使魔芋产业链条不断延长,生产规模和经营效益迅速扩大,研发出魔芋凉皮、魔芋酸辣粉、魔芋挂面等产品。同时,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成300多亩生态魔芋基地,采用地上林果、地下套种及集中连片种植的耕作制度,带动就业人员80多人,把魔芋打造成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
  2020年3月24日,公司为124户贫困户统一发放魔芋种子、化肥、地膜、农药等物资,对于24户不具备魔芋种植条件的贫困户,由公司提供8吨化肥、10万株优质红薯苗,用于集体经济经营,年底进行分红。
  就在公司取得长足发展的时候,2020年4月李贵鑫响应镇党委、政府号召,返乡担任雷家洞村支书、村主任。
  “小伙子有出息,现在是镇上最年轻的村支书。”79岁的老党员李发友说:“贵鑫给村上钻机井、维护管道、更换老旧设备,办了不少好事哩!”“他上任以来,迅速扭转了该村工作的落后局面,率先完成了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任务,脱贫攻坚工作及各项工作迎头赶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先后动工,村级电子商务也蓬勃发展。”竹林关镇干部张佳琳介绍道。
  古镇谱新篇
  竹林关镇丹水社区是新型城镇社区,辖20个居民小组,106栋居民楼,搬迁户共有2837户11168人。在脱贫攻坚中,竹林关镇依托移民搬迁安置点的龙头企业、社区工厂和楼下店铺,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帮助群众实现就业。
  5月26日下午3时,气温已攀升至30℃。在竹林关镇丹水社区的梦梦商店门前,几个群众轻摇手中扇子,坐在屋檐下纳凉聊天。
  店主余治峰正在将商店门口的瓶装水、啤酒等往店里搬。烈日炎炎,他放下一件货物,快速揩一把汗,又拎起了一箱啤酒走了进去。
  店铺不大,大约20平方米,由外向内摆放有饮料、小食品及生活用品。“这家店主要是媳妇在经营,我负责搬些大件货物,补齐商品。”余治峰清点完刚搬进来的货品,就取出饮料整齐地陈列在货架上。
  余治峰原是东炉村程家组人,因村里遭遇水灾,老家房子受到破坏,修缮房子花了一大笔钱。为了维持家庭日常开销,余治峰跑到西安,常年辗转在各个工地当小工。
  余治峰说:“常年在外打工着实不好过。当时工友们在吃饭时常说,以后的出路在哪?年纪大了日子靠啥过活?”
  2015年,余治峰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依托党的好政策,周边村子的群众,陆续搬出了大山,来到丹水社区移民搬迁点。2017年,余治峰带着家人也搬进了丹水社区安置点,他和爱人盘点了积蓄,为新家添置了家具。
  来到余治峰家中,屋子收拾得干净整洁。余治峰说:“这套房120多平方米,比以前的住处好多了。老人常说,苦日子总归要过去,艰苦奋斗就能战胜困难。”和余治峰一样,众多群众在党员干部的帮助下,通过勤劳的双手摆脱了贫困,走向了幸福生活。
  “十三五”期间,为加快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竹林关镇大力发展农旅融合产业,依托国家政策,立足本地自然和历史文化优势资源,实现古镇旅游、桃花谷景区、州河北田园综合体串珠式发展,吸引外地游客,发展特色服务业,增加群众收入,提升村民素质,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之路。
  竹林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富滨说:“当前,竹林关镇全体党员干部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并扎实有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更好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下一步,我镇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推动镇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适应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强化创新驱动引领,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我镇将传承好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记者手记
  5月26日,我们从市区出发,驱车一个半小时,来到丹凤县竹林关镇。站在南丈沟战斗纪念碑、红三军军部旧址前,我们缅怀革命先烈,聆听老同志讲述当年的革命故事,感悟那段峥嵘岁月。
  如今的竹林关镇,有沪陕高速、345国道穿越域内,镇村路网四通八达,便利的交通给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吸引了众多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这里落户,服装、核桃、魔芋、花椒等产业为群众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经济发展水平也稳步提升。
  登上竹林关桃花谷山顶,极目远眺,大山披着色彩缤纷的外衣。一江两岸,嫩绿的柳树在风中摇曳;搬迁点里,青瓦白墙楼房林立;社区广场上,老人孩子欢声笑语,好不热闹!居住条件更好了,看病、上学更方便了,群众更是喜得合不拢嘴。
  傍晚时分,丹江在夕阳的映照下,波光粼粼,金光闪烁,小孩子们牵着大人的手,阵阵清风拂面来。
  青山有幸,见证党的革命历史,我们有幸,躬逢伟大时代。近年来,竹林关镇通过挖掘南丈沟战斗、红三军军部旧址等红色资源,打造特色红色旅游项目,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竹林关群众正迈着坚定而自信的步伐,稳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