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赤忱传薪火 两手墨石铭古今
文章字数:3115
记者 侯彬
洛南县是仓颉故里、汉字之乡,娟秀灵气的山水哺育了不少卓尔不群的艺术家,墨石斋主闫英杰就是从洛水河畔走出的一位书法篆刻家。闫英杰对书法篆刻艺术的热忱并不局限于自身的兴趣和喜好,更多的是将一种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扛在了肩上。40多年来,不管是在乡间田野的农地里,还是在暗无天日的矿洞中,他都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墨和刻刀。带着这份使命感,他以逆流而上的魄力攻克了一道又一道生活上的难题,也以滴水穿石的意志在书法篆刻艺术的探索之路上勇往直前。
学艺路上的“苦行僧”
1968年,闫英杰出生在洛南县四皓镇的一户农家。闫英杰生来腼腆,平时喜好独自写写画画,小学时期学校开设有书法课,每天都会进行楷书练习,他便独爱这门课程。父亲发现他似乎在书法上很有天赋,专门从报纸上剪下了一小块《马王堆帛书》供他临摹。到了初中,虽然取消了书法课,但闫英杰的心中早已种下了追寻书法艺术的种子,依然坚持每天练字,还在父亲的影响下对篆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候,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下过雨后去河边寻找在阳光底下光泽透亮且湿润的石头,带回家用钢锯锯成两半再分别刻成印章。少年时的闫英杰有个十分珍贵的小册子,他经常会有感而发在上面写首小诗再盖上自制的印章,有次心血来潮,在上课时偷偷拿出来欣赏,不料被老师发现,没收了小册子,让他失落了好久。没想到第二天老师把册子还给了他,后面还多了一条批语:“挖掘得越深的人,才会尝到甘甜的泉水。”回忆此事,闫英杰说道:“当时感觉信心大增。我的那位老师现在80多岁了,还经常来县上找我,让我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要把书法篆刻坚持下去的决心。”
多年来,闫英杰心中一直有个遗憾,那就是初中毕业后,自己因各种原因不得不放弃学业,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年少的他只身一人从玻璃仪器厂辗转到山西煤矿,后来还去渭南的砸石厂务工。看着往日的同学们走进校园,青春里充斥着读书声和欢笑声,闫英杰暗暗告诉自己:“一定不能放弃学习,要追上大家的步伐。”此后的10年间,他每天上完工就一头扎进书堆和笔墨里,工友们在身边打牌娱乐他也不为所动,就是在这段下苦的日子里,他积累了大量的诗词歌赋,并掌握了大部分文字的古体写法。每次发完工钱,除了日常的必要花销,剩下的钱全被他用来买了书本和纸笔。为了能多挣点工钱为自己的学习投资,闫英杰成了工地上最卖力的工人,其他工人一天只能装不到10车的料石,他一天能装20车。数年如一日,闫英杰的皮肤晒得黝黑,手掌布满老茧,但运笔刻章的力道却愈发浑厚,那时候他的篆书已练得小有名堂,往日觉得他“不合群”的工友们渐渐也对他另眼相看,打心底里佩服起了他,老板更是乐于与他谈论心得,并在生活上给予了他不少关怀。“人不管处于什么环境,都要坚定自己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闫英杰说,“我在工地上的那段日子很珍贵,不仅锻炼了身体还磨炼了意志,那是一次身心的双重修行。”成家后,闫英杰走出工地,到渭南机电设备厂做销售工作,相对轻松的工作给了他更多的时间去钻研自己热爱的书法篆刻。闫英杰明白,想提高自己的技艺,就不能在家闭门造车,一定要走出去向别人学习。此后,他一闲下来就用摩托车带上自己的作品和纸笔,奔波在大街小巷,拜访渭南书画界的老师前辈。“我从前辈们身上汲取到了很多从书本上学不来的知识,也结交到了很多朋友,大家在接触中知道了我有刻章的手艺,就都来找我刻章子。那段时光我是很享受的,也使我在研习书法的路上积累了许多宝贵的财富。”闫英杰告诉记者。
书法篆刻铭记生命价值
就在闫英杰的学艺之路越走越顺的时候,生活给他出了一道难题:1997年,妻子突患癫痫。妻子的病来得突然,膝下一双儿女还在上学,为了支撑这个家庭,闫英杰返回老家专心照顾妻儿。遭遇如此的挫折,闫英杰并没有选择逃避或者怨天尤人,更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热爱的书法篆刻艺术。除了日常的工作之外,他的大部分时间都衣不解带地守在妻子身边照顾她的起居,而妻子的病床边就是他的书桌,每天他都等妻子睡熟之后,再伴着月色临池学书。看着卧病的妻子,他时常会思考:人的生命有时候很脆弱,该怎样活这一生才是有价值的呢?后来他想明白了这件事。闫英杰说:“个人拥有的名誉钱财,百年之后,在这世上留不下任何痕迹,也对社会作不了啥贡献,而文化和艺术却能一代代传下去。中华文明五千年,人们到现在还能看到古人写的字、刻的章,我认为这就是一种生命的延续。”相比于诗词歌赋,闫英杰的书法作品中多是《增广贤文》《颜氏家训》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在他看来,书法作品不仅仅要给人以艺术视觉上的享受,更要在精神层面予人以灌溉和感化,这才是有价值的文化艺术作品。
妻子患病期间,闫英杰在偶尔得来的闲余时间里依然坚持四处拜访书画名家,让他们来检验自己的作品,并为自己指点一二。商洛著名书法家李克昌先生看过他的篆书后给予评价:“灵动活泼。”这4个字也恰恰说透了闫英杰整体的艺术风格。闫英杰在研习书法时严格遵守以古人为师的原则,但在40多年的苦练和钻研中,他也努力跳出古人的影子,形成自己的个人特色。之所以说他的字灵动活泼,是指观赏他的篆书时能瞬间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古色古香,又能细细品味出其大篆朴实雄健、小篆秀丽婉转的独特风格。
在闫英杰10多年的悉心照料下,妻子的病情逐渐好转,他也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墨石斋。工作室的成立让闫英杰真正放下了其他琐事的羁绊,全身心投入到了书法篆刻艺术的创作当中。当时,闫英杰在洛南县已然声名鹊起,慕名前来的求字者络绎不绝,他所热爱的艺术事业总算为他带来了一些收益,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他的生活条件。“以艺养艺,是为了维持生活,但牟利绝不能是创作的首要目的。”闫英杰说,“从事艺术事业,要拿得出笔头功夫,留下值得研究的作品,让观赏者感受到书法篆刻的魅力,吸引更多人热爱这门艺术,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要记得自己做的是一件传承文化的事情,而不仅仅只看到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
传艺术薪火为吾辈之责
现如今,闫英杰已至半百之年,儿女也已经长大成家,但他看起来依然身姿矫健,颜丹鬓绿。少年之苦、中年之困并没有压弯他的脊梁,反而让他的眉眼之间多添了些温厚和蔼,谈吐间充满了积极乐观。艺术之路永无止境,学艺之人都像是在不断攀爬一座高山,山顶的高度往往是自己给自己设定的。闫英杰坦言,等哪天达到了诗书印画皆通的境界,才算是爬上了自己的山顶:“在我心中,像齐白石、吴昌硕这类的书画名家,才称得上真正的大师,他们能做到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让一幅作品有种浑然天成的意味,但这是一种很难达到的境界。”近几年,闫英杰开始重新钻研起了绘画,他的墨兰已画得颇有成果,寥寥数笔便能描出“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的神韵。在他看来,任何时候开始学习都不算太晚,只要有勇气开始,并且有毅力去坚持。
除了对自己高标准高要求,闫英杰还时刻铭记着自己作为书画人的使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2015年,闫英杰发起并筹备的商洛市首家篆刻印社——商山印社成立,首期会员达100多人。商山印社成立以来,闫英杰多次组织会员送书画下乡,用文化助力扶贫,并常年组织文化进校园活动,为中小学生讲授传统文化知识,现场演示书画创作。闫英杰表示,自己很享受走进校园的那种气氛,看到孩子们围在身边,眼里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向往,自己心里总会感到无比欣慰。“商山印社的初衷就是要弘扬、传承、创新优秀的传统文化。”闫英杰告诉记者,“我们还专门申请了一个公众号,为广大书画篆刻爱好者建立了一个交流、分享、展示的平台。”
时至今日,商山印社的队伍一直在不断壮大。闫英杰表示,自己会继续坚持艺术创作,不遗余力地发挥商山印社这一平台的能量,为广大书画篆刻爱好者做好服务工作,把商洛书画界的朋友们都带动起来,共同展示商洛诗书画印的文化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