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继军:把想做的事做成做好
文章字数:1098
6月7日,记者乘车沿着丹景公路蜿蜒前行,满目苍翠,景色怡人。一进入留仙坪村,一幅人居和谐、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图画在眼前铺陈开来。
留仙坪村位于丹凤县西北角,由原留仙坪、涧子、界牌3村合并而成。近年来,该村先后获得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村”等荣誉。取得这样的成绩,不得不提当地的致富带头人——村支书马继军。
51岁的马继军,言语不多,但眼神里透着坚毅。谈及村里的工作,他说:“我就是老百姓,我知道老百姓最需要啥。因为了解,才能准确地为群众办实事。这些年,我一直要求自己把能做的、想做的事,做到最好,做到问心无愧就行了。”
2016年,脱贫攻坚全面展开,马继军作为村干部,他为村子该如何发展而发愁,为怎样带动群众长效稳定增收而焦急。村里虽然有种植核桃、中药材的传统,但大多是村民自发的零散种植,而且药材大多周期长、见效慢。怎样才能快速带领贫困户走出贫困?那一段时间,马继军和村委班子一度焦头烂额却苦于没有路子。
出去学习考察,是他们当时的最佳选择。“在穷山沟里待久了,思维受限制,也不知道市场情况,发展产业是盲目的。”马继军带人外出考察学习产业发展经验。经过多次考察学习,他们发现,随着现代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更加注重健康饮食,因而杂粮成了很多人的餐桌宠儿。“从市场反馈来看,一些杂粮、粗粮很受欢迎,大家越来越追求饮食多样化。”马继军说,最终他们确定发展杂粮种植和加工。
经过一年的筹备,2017年9月,在改造过的废弃小学里,仙洞杂粮专业合作社正式开始生产。
“我看你这就是胡弄呢,按高于市场10%的价收购粮食,最后肯定赔个光净。”面对个别人的质疑,马继军笑着说:“放心,不光要让大伙挣钱,以后还能让你们来打工,还有分红呢。”
虽然马继军回答的轻松,但是他一直思考着怎么把这个产业做好做大。他利用各种渠道搞宣传,让产品登上了“扶贫832”贫困地区网络销售平台。慢慢地,留仙坪村的黄豆、绿豆、黑豆以及深加工产品杂粮面等有了名气,销量不断提高,2019年,村里的杂粮合作社盈利达到了30多万元。
“不管干啥,都要心里装着群众,要有责任心。”正如马继军所说,“别看我这个芝麻官,要经的事情可不简单,上级‘千条线’都要经过我们这个‘针窟窿’呢。”目前,留仙坪村的杂粮种植面积有132亩,产品多达10多种。在做好自家杂粮产品的同时,合作社还联合周边村的黄花菜、粉条等农特产做成大礼包,成了逢年过节的抢手货。
一滴汗水,一分收获。马继军先后被授予优秀乡村书记、“优秀人大代表”“丹凤县脱贫攻坚刘西有式好干部”。面对荣誉,马继军动情地说:“我们村干部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既要留住我们的‘金山银山’,又要装满群众的钱袋子,只要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我们流多少汗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