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打造现代材料基地
陈杰
文章字数:4436
商洛美恒建材公司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

洛南县博润实业公司微晶石板材生产线

  
  今年以来,我市水泥企业在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水泥的生产和促销工作,一季度全市共生产、销售水泥64.5万吨和66.2万吨,分别较上年增长125%和128%,与2019年同期相比仍增长在30%以上;同期完成散装水泥供应量41.3万吨,增长216%,散装率达到64%。一季度全市水泥工业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实现了“开门红”。这是近年来我市建材工业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建材工业是重要的基础性材料工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广泛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材工业实现了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满足了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且走向世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金属的性能已不能适应高速、高温、绝缘、耐腐蚀等方面的要求,特别需要大量轻质、高强、美观的新型建筑材料。非金属材料因具有许多优越而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在国民经济各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用于建筑、建材、冶金、石油、化工、轻工、农业等领域,还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国防军工、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海洋工程、新能源等领域凸显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建材工业如雨后春笋,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商洛重要的支柱,建材产业不仅走向规模化、高端化,而且实现了园区化承载、聚集化发展,不断向绿色建材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为促进建材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市地处秦岭腹地,不仅矿产资源丰富,而且生态优美、交通便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资源禀赋,为实现建材工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条件。“十四五”期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起步期,是我市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的关键期,也是建材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只有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才能实现建材工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发展迅速 成效明显
  近年来,我市建材工业快速发展。其中,水泥工业实现高效、节能、绿色环保发展,先后淘汰落后产能200万吨,通过引进大集团、建设大项目,新建三条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完成了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形成了规模适度的“一企、三线、四粉磨”良好布局;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年产量达到240万吨,年水泥粉磨能力640万吨;建成三个余热发电站,总功率达10.5兆瓦,年发电量6000多万度;建设脱硝脱硫设施,减少氮氧化物排放,完成了水泥粉磨设备更新、节能环保系统改造等项目,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粉尘排放均低于国家标准50%,达到节能减排目标;采用竖井平硐新开采方式,对矿山进行综合治理,有效解决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淘汰低标号水泥,开发了高标号低碱水泥、中低热水泥、油井水泥,满足了省内外高速铁路、公路等重点工程的建设需求;水泥生产集中度达到75%以上,年产值超10亿元、纳税过亿元。
  商混产业快速发展。商品混凝土既是实现节能减排、减少城市粉尘污染的重要措施,又能保障建筑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更是建筑业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对未来城市发展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市商混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企业遍布七县区,不仅带动了当地就业,推动了建筑业进步,而且带动了砂石加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商混企业不断完善管理,产量快速增长、质量稳定提高,产品实现了系列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随着人员素质、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科研实力不断增强,技术水平大幅提升,行业发展态势趋好,不仅满足了建筑业的发展需要,而且促进了文明施工,为创建卫生和园林城市作出了贡献。目前,全市已形成商混年产能600万立方米,有混凝土泵车94台、砼运输车295台。
  散装水泥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散装水泥政策,大力宣传散装优越性,不断提高认识。从生产和使用环节入手抓好工作,搞好散装设施和商混站建设,使水泥企业全部具备“发散”能力,形成生产、装卸、运输、储存、使用配套能力。现拥有大型散装车60多台、散装水泥罐100多个、建成商混站18个,年“发散”量达160多万吨,散装率达51%,实现经济效益4000多万元。我市散装水泥发展居于全省先进水平,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了贡献。
  预拌砂浆发展方兴未艾。预拌砂浆属新型绿色环保节能产品,不仅能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实现精细化文明施工,减少大气粉尘污染。目前全市已建成现代化砂浆生产线三条,年产能90万吨,可生产各种型号普通砂浆及特种砂浆,基本满足现阶段建筑市场需求。
  水泥制品实现了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大型预应力构件及大口径水泥管生产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年产各种规格水泥管约30KM;加气混凝土砌块年产能达100万立方米,部分销往西安等地。自保温免烧砖、透水砖、玻纤增强轻质水泥隔墙板、A级防火泡沫砼保温板及其他水泥制品生产实现多样化,部分产品获得陕西省建材行业技术进步奖,达到了建筑节能防火要求。
  不断深化非金属矿开发。先后开发了萤石、硅石、钾长石、重晶石、白云石、镁橄榄砂、岩棉、石棉、云母、滑石、石墨、石英石、石膏、花岗岩、大理石等矿产,形成了氟化工系列、高纯硅、金属镁、焊条级钾长石粉、油田级重晶石粉、造型材料、天然纳米硫酸钡复合材料、药食用重钙、大白粉、陶瓷材料、造型材料、保温材料、石油仪表防腐耐热材料、防水保温材料、活性炭、石灰粉、天然石材等产品,畅销省内外,广泛用于各行业。山阳奥科粉体有限公司建成了“陕西省纳米无机粉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系列产品质量通过SGS检测,达到并超过国际指标,实现出口。
  新型绿色建材生产实现新突破。我市利用废旧资源,生产人造木工板、纤维板、塑钢门窗、木门。不断发展石英石装饰板材、超大规格微晶石装饰板材、A级酚醛防火保温板、外墙保温装饰板、保温管及PE给水管材、HDPE波纹排水管、石材工艺品、建筑五金配件等产品,丰富了建材种类,实现了走出去战略。
  机制砂石产业快速发展。积极贯彻绿色循环生态理念,推进机制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精品砂石产业高地,实现了机制砂逐步替代天然河沙,使我市丰富的砂石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市建成机制砂石生产企业近60家,形成了柞水、镇安、商州砂石供应基地。围绕柞水大西沟铁矿和洛南钼矿尾矿综合利用,建成15户尾矿制砂企业,形成年产能6000万吨、产值40亿元的砂石产业。产品除满足本地需求外,大部分销往西安市场,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了运输业等第三产业发展,缓解了尾矿大量堆积带来的隐患。产品广泛用于省内外重点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砂石骨料运输“公转铁”,打通了机制砂石外运“绿色通道”,确保砂石产品规模化生产、中远距离销售,进一步提升了商洛机制砂石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促进了循环经济发展。建材工业不仅消纳了电厂排放的粉煤灰、脱硫石膏和冶炼废渣、氟化工中产生的氟石膏、钒渣等,而且处理了金属矿山采矿、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渣和尾矿,成为我市资源综和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行业。建成了“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利用铅锌尾矿渣生产低碱优质硅酸盐水泥熟料”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以尧柏龙桥水泥、博润实业公司和商洛美恒建材公司、丹凤龙桥环保科技公司等为代表的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为我市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树立了榜样,推动了绿色建材发展。
  加快转型 打造亮点
  针对我市建材工业发展现状,结合当前国家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绿色建材采购政策和发展绿色建筑产业政策,大力发展绿色建材,走绿色循环发展道路,实现固体废物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是推动建材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在绿色发展、数字化发展、智能化发展方面,引领行业更进一步提高集中度,统筹矿山安全生产,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创建营销新模式,以示范项目建设为引领,全面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商洛是大秦岭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地区,是“两山理论”先行示范基地,水泥企业要坚守绿色环保底线,充分发挥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危废的作用,搞好节能减排,成为生态城市的“清道夫”。水泥制品企业大力发展新型多功能墙体材料,消纳粉煤灰、工业固废及尾矿。搞好建筑垃圾处理,实现二次利用,成为打造海绵城市、净化水质的利器;商混企业围绕发展装配式建筑搞好产业链拓展,助推建筑业的工厂化制造,打造现场安装新模式,促进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发展。加强利用尾矿生产陶粒等技术研发,开发轻质隔音保温混凝土、透水混凝土等新产品;继续搞好散装水泥发展,大力发展预拌砂浆,禁止城区建筑工地现场搅拌砂浆,防止大气污染。
  积极推动机制砂石高质量发展,做好尾矿制砂,加强“绿色矿山”向“绿色矿业”转型,致力于打造成陕西产能过亿吨、产值百亿元的精品砂石供应基地。形成砂石骨料、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水泥制品、水泥产业链。通过这些措施,既能把我市丰富的砂石资源优势快速转化为产业优势,又能促进经济发展,把绿水青山“好颜值”变成金山银山“好价值”。
  积极开发玄武岩纤维、岩棉。可进一步开发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冲击、耐腐蚀、阻燃性好、加工方便的玻纤复合材料制品产业。努力提高花岗岩、大理石荒料机械化开采水平和荒料质量,引进先进加工技术,促进石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加装饰石材、城市建设石材品种。不断丰富新型建材产品,树立绿色品牌意识。
  充分发挥我市非金属矿资源优势,搞好产品深度开发,在现有产品基础上,做好延链、补链工作。依托商丹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七县区工业集中区,努力形成氟产业、硅产业、石墨产业和镁产业四大非金属产业链。
   理顺思路 落实措施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全市建材企业认真做好复工复产工作,努力抓好“稳生产、稳就业、保市场”,确保了抗疫、生产两不误,使我市水泥工业逆势增长,扭转了不断下滑的局面,实现了生产销售大反转,打赢了生产翻身仗,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
  今年以来,在广大水泥企业的努力下,前5个月全市累计完成水泥产、销量126.1万吨和127.45万吨,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39.05%和40.34%;完成散装水泥供应量71.4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82.93%,净增32.41万吨,水泥散装率达56.69%,全行业保持了较快恢复性增长、趋势向好的发展态势。随着竹林关至山阳高坝高速、西康高铁的征地拆迁和前期工程的开始建设,将迎来我市水泥、商混、机制砂石行业发展的又一黄金期。
  今后一个时期,要推动全市建材工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各级各有关部门需要加强政府领导和行业管理,搞好调研,精准施策,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设立科研专项资金,加强科研院所合作,做好优势矿种研究,促进项目开发;善用资源,搞好绿色建材品牌建设;防止重复建设,严控产能过剩;保持主要矿区道路畅通,缩短高速入口车辆通过时间;重视矿权高价出让和转让带来的隐忧;积极做好矿山企业服务工作,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确保企业正常生产;解决镇安、柞水砂石外运“公转铁”问题;加强建材产业园建设,通过引进大集团、建设大项目,解决资金、技术、人才问题,搞好产业整合,促进行业发展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