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08版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
市政协委员、柞水县副县长 李浴溱
文章字数:1796
   
  市委四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商洛擘画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要求挖掘生态、区位、资源、文化“四大潜能”,走好生态优市、实业强市、文旅活市、城镇兴市发展“四条路径”。目前商洛正处在传统工业企业向绿色循环企业转型、资源依赖型向要素聚集型转变的阶段,欠发达仍是基本市情,发展不足仍是最突出矛盾。“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深化“生态+旅游+农户”模式,将农户引入木耳种植、乡村旅游等生态产业链,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
  近年来,我市突出生态优市战略,以绿色产业为突破,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初步形成了“三产互动、城乡共融”的良性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生态为基、绿色崛起”的特色发展之路。优良的生态环境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优势,好空气、好景色、好环境会对越来越重视健康环保的人们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因此,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为此,就加快实现生态经济化,推动商洛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找准起点,强化生态经济理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强化“环境是最稀缺资源、生态是最宝贵财富”的意识,加大绿色循环发展理念、绿色生活方式等宣传力度,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医院、绿色家庭等系列绿色创建活动,提高广大群众参与生态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社会关注、关心生态经济建设的浓厚氛围。探索差异化生态环境和高质量发展考核机制,制定GEP考核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因县制宜建立差异化的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二、强化支点,制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制定生态产品政府采购目录、生态产品政府采购试点暂行办法,试行生态产品质量和价值相挂钩的奖补机制。建立根据生态产品质量和价值确定财政转移支付额度、横向生态补偿额度的体制机制,加大财政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生态产品市场交易制度,开展生态产品与环境权益的交换交易,推进碳汇兑换碳排放量、抵消温室气体排放的实践探索。将清新空气、优美环境等生态要素纳入民宿定价范围,实现生态产品“明码标价”。开展土地资源的生态溢价评估,将出让获得的生态环境增值资金又专项用于生态保护与修复。
  三、把握重点,大力发展生态工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推动新材料、医药健康、绿色食品、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五大产业”全链条发展,壮大产业规模,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着力构建“绿色化引领、全链式发展、集群式推进”的绿色循环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向环境友好、资源集约、产出高效的方向发展。创新建立“飞地互飞”机制,商洛在西安等一线城市建立在外“科技飞地”项目,外地一线城市在商洛建立“生态飞地”,通过建立“产业飞地”精准承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大数据等产业转移,使供应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产业链与价值链良性互动,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异地转化。
  四、发挥特点,着力发展生态农业。按照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全政策链支持的思路,发展特色农林经济,以农特产品、食用菌、中药材为重点,引进数字控温、大棚栽培、中药材精深加工等现代工艺,让传统农特产品焕发新机。划定林下经济发展区域,实行用林、养林、护林有机结合,依据秦岭丰富的林业资源,发展核桃、板栗、樱桃等特色经济林,合理布局林下特色中药材、食用菌、家禽等农林产业,以现代农林产业园为依托,深化“生态+旅游+农户”模式,将农户引入木耳种植、乡村旅游等生态产业链,发展休闲型农林产业,促进商洛绿色循环经济和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五、开掘新点,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围绕“一产助推旅游,二产服从生态,三产激活全局”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大力实施“旅游+”“+旅游”战略,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基本要素,重点开发集观光、避暑、休闲、探险等多种形式的生态旅游产品,打造高质量的旅游环线。把握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机遇、围绕建设“中国气候康养之都”目标定位,挖掘健康养老产业和城镇养老、医疗、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潜力,加快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出台支持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土地、财税、金融、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快培养和引进相关专业人才,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健康养老产业,推动“健康+旅游”“互联网+健康”“互联网+中医商药”等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