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辟蹊径成就创业路
文章字数:2228
6月17日,笔者慕名来到丹凤县土门镇“土门公社”,见到了农家乐老板李高峰。他中等身材,神采奕奕,正在院内收拾杂物。院内有一幅漂亮的壁画,壁画上方“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标语引人注目。屋内悬挂着红色展牌,风格怀旧励志。
李高峰的农家乐依山傍水,交通便利,食材绿色天然,美味实惠,在节假日常常吸引来大量游客。李高峰说:“农家乐已开了10多年,风格一直如此,想再装修装修,给顾客更好的用餐环境。”
能坚持10多年开办农家乐,而且生意越来越红火,李高峰有自己的“秘诀”。
从放羊娃到农家乐小老板
从记事开始,李高峰就记得父亲一直经商。从小耳濡目染,李高峰成年后也学做生意赚钱。
“我初中毕业后就在家放羊,此放羊非寻常家中放羊,一放就是150只羊。我花14元钱一公斤购买的小羊羔,养了一段时间后转手一卖就是30元一公斤。那时候工资低,出门打工一月仅仅赚80元钱,我放羊一半年就能挣3000元。”李高峰回忆起当时的生活,面带笑容,很是自豪。
但是,由于山坡面积大,羊多且难以管理,放了一段时间羊后,李高峰便在盈利的基础上卖了羊另寻出路。他外出经商,专门收购农民的麦秆赚钱,这让他积累了不少财富。在外毕竟是漂泊,加之惦念家人,2013年他决定回到老家创业。
2014年,李高峰在土门镇高峪村谷峪沟口开起了农家乐,借用过去的“土门公社”命名,生意特别兴隆。他店内做的牛肉火锅广受好评,生意红极一时,在当时成了“远近闻名”的农家乐,吸引了丹凤县城以及山阳、商南的游客前去品尝佳肴。
生意好,地方却小,难以承载过多的客流量。2015年,李高峰将农家乐向山沟里面搬迁了一段距离,虽然没在路边,但是名声已经在外,生意更好了。
蓝天白云,虫鸟鸣叫,溪水潺潺,游客对环境更加满意了。“当时平均一天‘流水’在6000元,多的时候上万元。”李高峰的妻子刘小艳笑着说。
多业并举抵御市场风险
2015年,李高峰和朋友一起注册了“土门公社”商标,成立丹凤县高峪景盛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打造集餐饮、休闲、养殖、种植为一体的生态农庄。
李高峰和朋友买来芦花鸡苗投放到林地,逐渐发展壮大养殖业。2016年,李高峰开着卡车去甘肃等地购买黑猪,他精挑细选了60多头优质黑猪仔回来,在和村民签订协议后免费送给村民饲养10个月,然后以20元一公斤的价钱回收。他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手把手教村民饲养黑猪。
面对这样的好事,村民十分乐意,纷纷签订协议,精心喂养。值得称赞的是,李高峰买回的小猪每头都健康成长到出栏,成活率达到百分之百。
“购回小猪后,得用原产地的土、水和成泥水喂猪。我叮嘱村民,先给猪喝泥水,慢慢让其适应气候,过个三四个小时后才可以喂食。”李高峰道出了其中的诀窍。原来,他拉回小猪后会带上原产地的水和土,然后将泥水和好后备齐药品,再交给村民喂养,有问题随时联系,以此来保证小猪的存活率。
有一户村民的猪生病了,村民觉得看病太贵,于是放弃饲养,将近300斤的猪扔在河边,李高峰见后劝说村民抬回,带着药品上门去医治,猪被治好了,这户村民当年直接增收3000元。2017年,李高峰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利用3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购回仔猪给4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带动他们增收。
2018年,李高峰的鸡群遭遇禽流感。他以2.5元每只购回的鸡苗饲养了半年,最后却只能卖7元钱。当时漫山遍野都是鸡蛋,他家中也堆满了滞销的鸡蛋,免费送都无人要。这一年,李高峰赔了钱。
然而,这一年土门镇政府提倡群众发展养蜂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李高峰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请来技术员发展了66箱蜂,并给2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发放6箱蜜蜂。当年,他还带动2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依靠养猪增收,确保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家有产业。
李高峰积极请教,虚心学习,不仅学会养殖蜜蜂,如今还成了养蜂达人。“一个蜂箱年产20多斤蜂蜜,这里山水好,游客多,不愁卖。”李高峰说。
转型发展拓宽收入渠道
养鸡的打击让李高峰短期内不想再在养殖业上下大功夫。“农民养殖的农产品受市场限制太大,有时候产品优于市场标准,却卖不上好价钱。”他思索着向加工行业转变。2019年,李高峰多方考察食品行业,于2020年办齐手续,创办了一家饺子加工厂,并投资建成速冻库和冷库。速冻库能在10分钟将温度从0℃降到零下45℃,这为他创办饺子加工厂奠定了基础。
李高峰采取弹性制方式招聘当地妇女,给足村民接送孩子时间,受到村民的欢迎。加工厂包饺子实行计件,手快的女工一天可包40多斤饺子,一月可挣2600元钱;负责洗菜、剁肉等活的村民一月工资1500元。目前,在该加工厂务工的村民有65人,他们实行轮岗调休,既方便村民顾家,也有效增加村民收入。
萝卜大肉、韭菜鸡蛋、白菜豆腐……李高峰与妻子从口味和原料上下功夫,使用高峪村的香葱和蔬菜,调配出绿色天然、口味宜人的速冻饺子,赢得游客赞誉。
李高峰说:“我提供白菜籽发给周边村民,一年可收获4茬。白菜成熟后我前去收购,一亩地村民年可收入2000多元。”
去年,为了方便与村民沟通,李高峰和刘小艳建立微信群,将周边包饺子、种蔬菜的村民都拉进群。刘小艳说:“这个群是为饺子加工厂而建,包饺子前在群里一喊,村民都会把洗干净的菜拿到门上来。”
穿过低谷,便是更广阔的风景。如今,李高峰已经有了丰富的养殖经验,虽然遇到过困难赔过钱,但他坚定信心、不怕曲折,硬是走了过来。
将农家乐打造好是李高峰一直以来的追求。他表示,下一步将把芦花鸡、黑猪养殖业继续发展起来,竭力打造以饺子、蜂蜜、鸡蛋、土鸡为主的“土门公社”,还将通过拍摄抖音短视频等方式大力宣传,把农家乐做得更加响亮,带领村民持续增收,巩固脱贫成果,加快乡村振兴。
李高峰的农家乐依山傍水,交通便利,食材绿色天然,美味实惠,在节假日常常吸引来大量游客。李高峰说:“农家乐已开了10多年,风格一直如此,想再装修装修,给顾客更好的用餐环境。”
能坚持10多年开办农家乐,而且生意越来越红火,李高峰有自己的“秘诀”。
从放羊娃到农家乐小老板
从记事开始,李高峰就记得父亲一直经商。从小耳濡目染,李高峰成年后也学做生意赚钱。
“我初中毕业后就在家放羊,此放羊非寻常家中放羊,一放就是150只羊。我花14元钱一公斤购买的小羊羔,养了一段时间后转手一卖就是30元一公斤。那时候工资低,出门打工一月仅仅赚80元钱,我放羊一半年就能挣3000元。”李高峰回忆起当时的生活,面带笑容,很是自豪。
但是,由于山坡面积大,羊多且难以管理,放了一段时间羊后,李高峰便在盈利的基础上卖了羊另寻出路。他外出经商,专门收购农民的麦秆赚钱,这让他积累了不少财富。在外毕竟是漂泊,加之惦念家人,2013年他决定回到老家创业。
2014年,李高峰在土门镇高峪村谷峪沟口开起了农家乐,借用过去的“土门公社”命名,生意特别兴隆。他店内做的牛肉火锅广受好评,生意红极一时,在当时成了“远近闻名”的农家乐,吸引了丹凤县城以及山阳、商南的游客前去品尝佳肴。
生意好,地方却小,难以承载过多的客流量。2015年,李高峰将农家乐向山沟里面搬迁了一段距离,虽然没在路边,但是名声已经在外,生意更好了。
蓝天白云,虫鸟鸣叫,溪水潺潺,游客对环境更加满意了。“当时平均一天‘流水’在6000元,多的时候上万元。”李高峰的妻子刘小艳笑着说。
多业并举抵御市场风险
2015年,李高峰和朋友一起注册了“土门公社”商标,成立丹凤县高峪景盛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打造集餐饮、休闲、养殖、种植为一体的生态农庄。
李高峰和朋友买来芦花鸡苗投放到林地,逐渐发展壮大养殖业。2016年,李高峰开着卡车去甘肃等地购买黑猪,他精挑细选了60多头优质黑猪仔回来,在和村民签订协议后免费送给村民饲养10个月,然后以20元一公斤的价钱回收。他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手把手教村民饲养黑猪。
面对这样的好事,村民十分乐意,纷纷签订协议,精心喂养。值得称赞的是,李高峰买回的小猪每头都健康成长到出栏,成活率达到百分之百。
“购回小猪后,得用原产地的土、水和成泥水喂猪。我叮嘱村民,先给猪喝泥水,慢慢让其适应气候,过个三四个小时后才可以喂食。”李高峰道出了其中的诀窍。原来,他拉回小猪后会带上原产地的水和土,然后将泥水和好后备齐药品,再交给村民喂养,有问题随时联系,以此来保证小猪的存活率。
有一户村民的猪生病了,村民觉得看病太贵,于是放弃饲养,将近300斤的猪扔在河边,李高峰见后劝说村民抬回,带着药品上门去医治,猪被治好了,这户村民当年直接增收3000元。2017年,李高峰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利用3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购回仔猪给4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带动他们增收。
2018年,李高峰的鸡群遭遇禽流感。他以2.5元每只购回的鸡苗饲养了半年,最后却只能卖7元钱。当时漫山遍野都是鸡蛋,他家中也堆满了滞销的鸡蛋,免费送都无人要。这一年,李高峰赔了钱。
然而,这一年土门镇政府提倡群众发展养蜂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李高峰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请来技术员发展了66箱蜂,并给2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发放6箱蜜蜂。当年,他还带动2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依靠养猪增收,确保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家有产业。
李高峰积极请教,虚心学习,不仅学会养殖蜜蜂,如今还成了养蜂达人。“一个蜂箱年产20多斤蜂蜜,这里山水好,游客多,不愁卖。”李高峰说。
转型发展拓宽收入渠道
养鸡的打击让李高峰短期内不想再在养殖业上下大功夫。“农民养殖的农产品受市场限制太大,有时候产品优于市场标准,却卖不上好价钱。”他思索着向加工行业转变。2019年,李高峰多方考察食品行业,于2020年办齐手续,创办了一家饺子加工厂,并投资建成速冻库和冷库。速冻库能在10分钟将温度从0℃降到零下45℃,这为他创办饺子加工厂奠定了基础。
李高峰采取弹性制方式招聘当地妇女,给足村民接送孩子时间,受到村民的欢迎。加工厂包饺子实行计件,手快的女工一天可包40多斤饺子,一月可挣2600元钱;负责洗菜、剁肉等活的村民一月工资1500元。目前,在该加工厂务工的村民有65人,他们实行轮岗调休,既方便村民顾家,也有效增加村民收入。
萝卜大肉、韭菜鸡蛋、白菜豆腐……李高峰与妻子从口味和原料上下功夫,使用高峪村的香葱和蔬菜,调配出绿色天然、口味宜人的速冻饺子,赢得游客赞誉。
李高峰说:“我提供白菜籽发给周边村民,一年可收获4茬。白菜成熟后我前去收购,一亩地村民年可收入2000多元。”
去年,为了方便与村民沟通,李高峰和刘小艳建立微信群,将周边包饺子、种蔬菜的村民都拉进群。刘小艳说:“这个群是为饺子加工厂而建,包饺子前在群里一喊,村民都会把洗干净的菜拿到门上来。”
穿过低谷,便是更广阔的风景。如今,李高峰已经有了丰富的养殖经验,虽然遇到过困难赔过钱,但他坚定信心、不怕曲折,硬是走了过来。
将农家乐打造好是李高峰一直以来的追求。他表示,下一步将把芦花鸡、黑猪养殖业继续发展起来,竭力打造以饺子、蜂蜜、鸡蛋、土鸡为主的“土门公社”,还将通过拍摄抖音短视频等方式大力宣传,把农家乐做得更加响亮,带领村民持续增收,巩固脱贫成果,加快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