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1年07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一条河流的变迁
陈仓本
文章字数:1438
  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弯弯曲曲经过山阳县的银花、丹凤县的土门,在竹林关街道西南侧汇入丹江,向东流去。
  初次蹚过银花河,去土门中学报到上班,带着一丝凉意的水冲击双腿,觉得舒服,踩在河床洁白的碎石上,有接受按摩的惊喜,河里的长条鱼不避让我,自由游动,几乎被我随手抓住。下午休息时间,沿着石头垒起的河堤散步,听着河水澎湃的旋律,在校园内的压抑之感消失了。我趁着兴致坐在石鳖子上,对着潭水整理被山风吹乱的头发,数着潭底的鱼群,有点闲着没事打发时光的意味。数困了捡起薄石片沿着水面漂,有时“砰、砰、砰”一道白色浪花溅起,石片已漂到了河对岸。
  秋冬相交的季节,赤脚过银花河,冰凉的河水像刀子刺在皮肤上,疼痛难忍。河水浸过的双腿皲裂出血,凝固成团,伤口十几天才能痊愈,所以冬季到学校后,一个多月回一次家。星期天,三五个教师用墨水瓶自制炸药包点燃后对着深潭扔进去,“咚”“砰”两声响过,水柱滔天,炸死的鱼白肚子翻上来,站在岸边用罩漏捞就可以了。鱼杀好带回房子,上油锅烹炸后,一边猜拳喝酒,一边吃被油炸得酥脆的鱼,便没有了回家的念想。
  遇到山洪暴发,不能涉水过河时,就从马铺滩过钢丝桥,绕道深沟进学校。走在摇晃的钢丝桥上,不敢看咆哮的河水,向下看会晕倒,被恶浪翻滚的河水冲走。一直清澈灵秀的银花河被外来的山洪冲击得面目全非,狰狞可怖。这时不能亲近银花河,他发怒了是不会怜惜一切生命的。
  我曾经对着银花河排解愁绪,也曾在银花河里游泳、捡拾鹅卵石,后来,一纸调令使我告别了银花河。那时,我静静地站在河边,向银花河倾诉三年的辛酸和收获。同样的地点,三年前踏入银花河,走向工作岗位;三年后,站在同一条河中,感受却完全不同。我就要离开我的启蒙之河,调回商镇工作了,这本来应该高兴,但依依不舍之情使我在银花河中走走停停,想多看几眼河中的游鱼、流沙、碎石,想多享受一下河水浸润肌肤的柔情。
  二十年后,开车拜访银花河,浑浊的流水令我伤心,上游开采钒矿带来的污染杀死了给我带来快乐的鱼群。银花河上横跨之桥开阔、坚固,土门街道楼房林立,土门中学旧貌换新颜,这些物质文明弥补不了银花河的污染带给我的忧伤。那么纯净的河流,那么生机勃勃的生命,我看不到了,欲哭无泪。
  三十年后,再次拜访银花河,河道变宽了,河岸变绿了,河水又变清了。银花河流经的崇山峻岭旧貌换新颜,香椿林、核桃林、油松林,纵横交错。树林里放养着土鸡,放养着秦岭小黑猪。一群群山羊像一堆堆白雪,点缀着绿山,与蓝天白云遥相呼应。整个银花河流域,变成了绝美的山水田园画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区人民的亲身经历,证明着科学发展理念的重要性。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山区人民,挖空心思向大山和河流索取生活资源,导致山林荒芜不堪,河流恶臭难闻。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青壮年劳力出门打工去了,留守老人管不了未成年人的上学就读问题,辍学现象频繁发生。我翻山越岭动员过辍学的孩子,但是家里的残疾老人生活都难以自理,更不用说照顾孙子上学了。面对眼前的悲惨现状,我无语了。2020年底,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完美收官了,产业扶贫、精准施策,医保低保、“两免一补”等措施落实到位,小康生活完全实现了。
  现在,人们以保护为主,积极发展绿色产业,用勤劳的双手改变了穷山恶水,遏制了山洪、泥石流频发的惨状,使山水自然资源变成农民的“菜篮子”和“钱袋子”。
  一条昼夜流淌的河流,最懂得以恶还恶、以德报德。银花河,给了我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思考、不同的追求。铭记银花河的今昔变化,我赞赏山清水秀,赞赏新时代的新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