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门
文章字数:1352
时光流转,记忆不老。作为乡里唯一的一所初中,承载着全乡学子求知成才改变命运的希望。物资匮乏的年代,它有着许多乡下学校的“标配”:土墙瓦屋、土地面,木窗木门,水泥黑板,灰头土脸,寒酸而小气。稍稍显出一点“洋气”就是教室里外墙壁白灰粉刷,使得就地取材的土夯围墙“略施粉黛”,稍显出“俏丽”姿容。而学校大门更显局促土气,留有一个后门,简陋的小门楼,方便学生到校外农户家打牙祭。在半饱半饥中,我完成了初中的学业。
三年之后,结束了丹凤师范的学业,也算学成归来吧。母校面貌一如当初,也曾无限感慨外面的世界太精彩,眼前的情形太无奈。打心底里说,我对教师职业还是敬畏有加的。一年年三百多个晨昏朝夕,早间披着晨光开始一天的工作,晚上踩着星辉月色回到陋室。剪枝修苗,挑灯夜战,教室、饭堂、厕所三点一线的生活似单曲循环。身居大山深处,幽静闭塞,说诗意点,比梭罗的瓦尔登湖还要静美。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普九”给农村基础教育带来机遇。但当时国家财力有限,县上采取群众集资和国家拨款相结合的方式筹集资金,建起了学区内第一座教学楼,高大气派。原来灰突突的寒酸门脸,换成了混凝土顶盖、大立柱、钢管栅栏门,正上方弧形排列着红漆刷写的校名,十分醒目。后来,双高普九、教育强县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彻底改变了老旧的校容校貌。校门造型别致,有了文化的意蕴。大门不再是单纯的隔离校内外的建筑物,而是一扇窗,一双眼。其整体造型是双手托举幼苗的写意图案,校名是竖排的鎏金行书大字,配以不锈钢栅栏门,颇有些洋范儿。校园土木结构校舍已经悄然消失,教学楼、住宿楼、综合楼、运动场、休闲区各自独立,现代气息呼之欲出。值得一提的是,办学品位品质的提升促使教育质量大步前进。说实在的,学校的名气在县境内还是能叫得响的。这枚军功章里有我一份,心里那个自豪啊。
随着最近一栋四层综合楼全面竣工,学校大门已然变脸为智能折叠式自动门,朝向东南笔架山,那山有灵气,滋养文脉。校门巍峨大气,操控起来简单自如。每当夜幕降临,门楼上的LED灯熠熠生辉,烘托着静谧的校园;晨曦初露,琅琅书声开启新一天的征程。
作为一方文化的摇篮,学校一路走来,紧随国家发展步伐,我从学生到教师,从青涩的小年轻渐入知天命之年,近三十载的守候,走过贫穷落后,迎来大地春回,享受瓜甜果香。我默默守护着孩子们,守护着祖国的明天和希望。几度春秋韶华,泪水汗水共舞,家国几十年,功名尘与土。总以为,学校的盛衰荣辱系于一身,文化接力,薪尽火传,义不容辞。每当国歌声起,国旗飘扬,祖国在我心里重千钧。我知道,我站的地方低如尘埃,我脚下的土地同样神圣,我们与北京声息相通!
教育兴则国兴,一座学校的变革无疑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有人说,最美的地方在学校。我深以为然。我亲历了眼前这个学校三十余年的发展,曾经工资被拖欠的无奈,学生因凑不够学费而辍学的苦痛,在危房校舍上课的时代一去不返了。两免一补、营养餐等惠民政策彰显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最大化,学生被“宠”为“宝贝疙瘩”,教师工资有了几十倍的增长,职业成就感与日俱增。身为普通教师,心情怎能不激动?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回望来时的路,在伟大政党的引领下,多少回踏破坎坷成大道,无数次化腐朽为神奇。百年风华乃为序曲,辉煌传奇继续演绎,身为9500万分之一的我,深感无比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