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 白首践初心
文章字数:1663
王江波
人的一生,漫长而坎坷,党员干部的一生,又多了些轰轰烈烈,而想要成为一名坚守初心的党员干部,更应多一些克勤克俭,多一些刚正不阿。张自治,76年的岁月里,用热血书写青春之歌,用奉献描画家乡蓝图,用初心践行党员使命。
甘将热血洒洛州
在洛南县保安镇对面的悬崖峭壁之上,蜿蜒盘曲着一条长63公里、宽深各1.7米的人工“天河”,这条“天河”就是被洛南百姓誉之为“生命线”的洛惠渠。
“修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洛惠渠是我热血青春的见证,我也是当年3000多名建设者中的一员。比红旗渠的修建还要早3年,当年准备修建红旗渠时,邻县的人还专门派人到洛南参观洛惠渠哩。”已经76岁高龄的张自治老人骄傲地说。修建洛惠渠时,张自治负责的是石头清运,他和其他施工人员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8点才能收工,吃的糊汤、玉米馍和杂面,他们逢山凿石,遇沟架槽,依靠双手苦苦支撑,一点一点艰难地向前推进。
张自治在回忆1959年工程队疏通流沙台时说道:“工程修建到流沙台时,山上全是流沙,白天我们搬运队拉走多少砂石,休息一晚上,第二天整个渠道又全是砂石。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昼夜连轴转,所有人三班倒着上工,400多米的工程整整抢修了一个多月。”现在,梁塬人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看着塬上人有水吃了,他的脸上荡漾着幸福的微笑:“四十里梁塬七十二洼,洼洼结出金疙瘩。”
为民办事心坦然
1970年的一天,正在忙碌的张自治被一路小跑而来的村支书所打断:“自治,你的入党申请通过了!”张自治瞬间热泪盈眶。申请了两次,等了整整1年,张自治的党员梦才真正实现。“我们都是从困难年代过来的,知道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我们走向光明的未来。”老人眼含热泪,细数着几十年来在共产党引领下发生的巨大变化。
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踏踏实实为民办实事。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轰轰烈烈地在全国开展,张自治作为村长,每天都奔走于各个农户,给他们宣传政策。“有些村民不相信,说这是资本主义,要‘批斗’我。”他无奈地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惠及所有人的大好事,每个人都不能掉队,每个家庭都有改变自身命运的权力。”那一年,张自治脚上的鞋子换了一双又一双,村里的路走了一遍又一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在每一个村民心中生根发芽。
饭能吃饱了,但是村民的钱包却鼓不起来。张自治又带头种植烤烟、中药材、果树等经济作物。鼓励年轻人走出去创出一片天地。90年代,从村里走出去的年轻人,很多现在都在大城市立足。
位卑未敢忘初心
现在的张自治已经76岁了,但是晚年的他依然不忘作为一名党员的职责和使命。“在村里,大事小事我们都找张老商量,不仅仅是因为他德高望重,更重要的是张老有一颗为我们着想,为我们排忧解难的心。”正准备找张自治商量孩子结婚事情的村民说。
“张老真的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退休后,发动村里的老人,成立了老年协会,这个协会为我们村村民自治帮了太多的忙。”村支书说。
说到老年协会,张自治有说不完话。为了打造“文明村”,张自治和村委会协商,每年在村里评选“好媳妇”“好儿子”,3年来,十几个村级模范影响着整个村的发展。“有了好媳妇、好儿子还不够,现在有些老人思想守旧,和年轻一代有很大的鸿沟,我们在评选‘好媳妇’‘好儿子’的基础上,又开始评选‘明白老人’。”张自治对自己的工作如数家珍。在去年,村里老杨一家因为赡养问题就闹到了村委会,两儿子赡养两个老人,因为母亲生病,大儿子放弃赡养母亲,经过老年协会和村委会的协调,最终大儿子在村委会和老年协会的见证下,签下保证书,将纠纷案件化解在村里。
“为党工作,当积极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张自治老人的儿子在采访中告诉记者,这是他工作以来,父亲经常告诫他的话语。虽然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做好每一件小事就能成就大事。
张自治50年立足乡村,敬业奉献、矢志不渝;50年践行宗旨,一心为民、无怨无悔;50年牢记初心,勇挑重担、谱写佳话。他的前半生,用热血和辛勤映衬了一个坚定前行的优秀共产党员的身影;他的后半生,用奉献和爱民诠释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始终不变的初心。
人的一生,漫长而坎坷,党员干部的一生,又多了些轰轰烈烈,而想要成为一名坚守初心的党员干部,更应多一些克勤克俭,多一些刚正不阿。张自治,76年的岁月里,用热血书写青春之歌,用奉献描画家乡蓝图,用初心践行党员使命。
甘将热血洒洛州
在洛南县保安镇对面的悬崖峭壁之上,蜿蜒盘曲着一条长63公里、宽深各1.7米的人工“天河”,这条“天河”就是被洛南百姓誉之为“生命线”的洛惠渠。
“修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洛惠渠是我热血青春的见证,我也是当年3000多名建设者中的一员。比红旗渠的修建还要早3年,当年准备修建红旗渠时,邻县的人还专门派人到洛南参观洛惠渠哩。”已经76岁高龄的张自治老人骄傲地说。修建洛惠渠时,张自治负责的是石头清运,他和其他施工人员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8点才能收工,吃的糊汤、玉米馍和杂面,他们逢山凿石,遇沟架槽,依靠双手苦苦支撑,一点一点艰难地向前推进。
张自治在回忆1959年工程队疏通流沙台时说道:“工程修建到流沙台时,山上全是流沙,白天我们搬运队拉走多少砂石,休息一晚上,第二天整个渠道又全是砂石。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昼夜连轴转,所有人三班倒着上工,400多米的工程整整抢修了一个多月。”现在,梁塬人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看着塬上人有水吃了,他的脸上荡漾着幸福的微笑:“四十里梁塬七十二洼,洼洼结出金疙瘩。”
为民办事心坦然
1970年的一天,正在忙碌的张自治被一路小跑而来的村支书所打断:“自治,你的入党申请通过了!”张自治瞬间热泪盈眶。申请了两次,等了整整1年,张自治的党员梦才真正实现。“我们都是从困难年代过来的,知道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我们走向光明的未来。”老人眼含热泪,细数着几十年来在共产党引领下发生的巨大变化。
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踏踏实实为民办实事。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轰轰烈烈地在全国开展,张自治作为村长,每天都奔走于各个农户,给他们宣传政策。“有些村民不相信,说这是资本主义,要‘批斗’我。”他无奈地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惠及所有人的大好事,每个人都不能掉队,每个家庭都有改变自身命运的权力。”那一年,张自治脚上的鞋子换了一双又一双,村里的路走了一遍又一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在每一个村民心中生根发芽。
饭能吃饱了,但是村民的钱包却鼓不起来。张自治又带头种植烤烟、中药材、果树等经济作物。鼓励年轻人走出去创出一片天地。90年代,从村里走出去的年轻人,很多现在都在大城市立足。
位卑未敢忘初心
现在的张自治已经76岁了,但是晚年的他依然不忘作为一名党员的职责和使命。“在村里,大事小事我们都找张老商量,不仅仅是因为他德高望重,更重要的是张老有一颗为我们着想,为我们排忧解难的心。”正准备找张自治商量孩子结婚事情的村民说。
“张老真的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退休后,发动村里的老人,成立了老年协会,这个协会为我们村村民自治帮了太多的忙。”村支书说。
说到老年协会,张自治有说不完话。为了打造“文明村”,张自治和村委会协商,每年在村里评选“好媳妇”“好儿子”,3年来,十几个村级模范影响着整个村的发展。“有了好媳妇、好儿子还不够,现在有些老人思想守旧,和年轻一代有很大的鸿沟,我们在评选‘好媳妇’‘好儿子’的基础上,又开始评选‘明白老人’。”张自治对自己的工作如数家珍。在去年,村里老杨一家因为赡养问题就闹到了村委会,两儿子赡养两个老人,因为母亲生病,大儿子放弃赡养母亲,经过老年协会和村委会的协调,最终大儿子在村委会和老年协会的见证下,签下保证书,将纠纷案件化解在村里。
“为党工作,当积极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张自治老人的儿子在采访中告诉记者,这是他工作以来,父亲经常告诫他的话语。虽然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做好每一件小事就能成就大事。
张自治50年立足乡村,敬业奉献、矢志不渝;50年践行宗旨,一心为民、无怨无悔;50年牢记初心,勇挑重担、谱写佳话。他的前半生,用热血和辛勤映衬了一个坚定前行的优秀共产党员的身影;他的后半生,用奉献和爱民诠释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始终不变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