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携手养驴 惠泽一方百姓
文章字数:3421
“王昌、王江兄弟俩给咱们办好事了,要不是人家,咱这一文钱都不值的沙河滩地有啥用呢?如今建起了养驴场,咱既收土地流转钱,还在养驴厂打工挣钱,既在山坡地种牧草卖给驴场挣钱,还在驴厂有分红,这一年少说也多收入好几千元哩!”
“可不是,我今天分红近500块钱,真的要感谢人家王昌、王江兄弟俩呢!”……
8月21日上午,丹凤县花瓶子镇苏河村村民代表参加完丹凤县泽冠昌养殖专业合作社分红大会后,村民刘全忠和李丁善头顶烈日,一边往回走,一边笑着说。他们所说的王昌、王江兄弟两个人,就是丹凤县泽冠昌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创始人。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也是留给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王昌、王江兄弟两个人从一无所有到一家企业的负责人、村民持续增收的带头人、乡村振兴的领头羊,他们身上折射出来的是平凡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我理想的追求、对自身价值的诠释。
苦尽甘来事业兴
谁都有曲折的经历,但那是成长的财富。
16岁那年,王昌初中毕业,然而中考落榜。怀揣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他只身到河南省灵宝市谋生。由于那里以盛产黄金而出名,厂矿企业需要的机械车辆多且容易损坏,所以街上各种维修的店铺较多。王昌在街上看到一条招聘信息,说是一家电气焊店需要用工,他就按照招聘启事上的地址找到了这家电气焊店的老板。老板看王昌人虽小,但聪明伶俐,就接纳了他。
上班第一天,老板简单给王昌讲了一些操作电气焊的常规知识,就让他拿起焊枪干活。由于他聪明好学,能吃苦没怨言,三个月后就出师了。半年后,老板就让他带徒弟。就这样,王昌在这家电气焊店待了两年。
一天,王昌对老板说:“你对我很不错,但我觉得在你这里干前途不大,我想到外面闯荡。闯好了,我回来看你;闯不好,就再也无颜见你了。”辞别老板,王昌回到家。多年后,王昌践行诺言,回去看望了这位老板。
2002年春节刚过,王昌告别家人,踏着早春的积雪,冒着凛冽的寒风,凭着学到的电气焊技术只身到天津闯荡。他来到东丽区,在一家做鞋底的厂子干活。干了3个月后,经一位朋友介绍,王昌进入一家夜景照明和广告公司工作。由于王昌先前学过电气焊技术,在这儿刚好派上用场。他不仅干得得心应手,还得到老板的赏识。
俗话说,鞭打快牛。这家老板看王昌能干,就给他安排了更多的活,往往是别人下班了,王昌还在干。他觉得这样干下去,迟早要累趴下,于是他边干边寻思着别的出路。3个月后,王昌自己找活单干。
2012年秋,王昌接到的第一单活是帮别人刷油漆,由于缺乏经验,一天下来全身沾满了油漆,他只好用汽油去洗。晚上没地方睡觉,他就凑合着在别人的屋檐下或者地下商场过夜,或者在干活的地方等业主上班走了后偷偷打个盹。干完第一单活,当他满怀信心找业主拿钱时,业主只给他了2800元钱,并告诉他:“其余的钱被给你介绍活的中间人拿走了。”
一次,王昌接到一饭店需要换匾额的活,是在第三层楼外给饭店做个户外门头牌匾。他为了省钱,没有找人帮忙,在没有任何安全保障设施的情况下,用绳索把自己捆绑好,从楼顶吊下来干活。在天津打工的妹妹听说他在附近干活,就过来找,当看到王昌像一个蜘蛛人吊在空中干活,一下子吓得哭了起来……
在这一段时间,王昌接到的活虽然不多,但也是接二连三。随着客户口口相传,王昌接的活越来越多。为了满足需要,王昌就不断地给家里打电话,请求父母帮忙找帮工,到2014年初,他身边有近10名乡亲跟着干活了。
王昌说:“施工过程中,我要求工人和客户换位思考干好活,坚持‘信誉立身,客户至上’理念,活儿不分大小,要扎实细致干好每一项活。”由于他严把工程质量关,深得客户信任,工程干得风生水起,活一个接一个涌来。为了不延误工期,不影响客户需求,他不断地扩充施工队伍,后来还有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地的工人闻讯加入他的队伍,人数一度达到30多人。2017年3月,他又把17岁的弟弟王江叫到身边,协助他管理施工队伍,严把工程质量。
由于王昌为人聪慧,干活认真心细,讲求质量,赢得了更多的客户。凭着一股韧劲,他把事业拓展到了天津的四郊五县,甚至于做到了海南、福建等地。
2018年4月,王昌在天津创建了昌盛恒泰景观工程有限公司,主要承做园区景观工程施工与设计、交通标志牌设施与安装、舞台设备安装等业务,公司效益逐渐好了起来。
转型回乡养肉驴
平凡人也有梦想,只要去努力,也会有实现的那一天。
2019年春,得知家乡脱贫攻坚战如火如荼全面展开,王昌似乎听到那嘹亮的号角在呼唤着游子回归,一缕缕乡愁油然而生,他萌发了返乡创业的念头。
纸上谈兵很容易,扑下身子实干却不易。王昌拨通了家人电话,经过多次咨询政策、市场调查,王昌、王江兄弟两个人一合计,决心将返乡创业的项目确定为毛驴养殖。
发展毛驴产业单靠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一定的技术和大量的资金支持。由于多年来王昌、王江兄弟两个人一直在外奔波创业,对畜牧养殖技术一窍不通。为了通过发展养驴产业带动乡亲致富,他们兄弟两个人作了明确分工,王江负责学习技术,王昌负责筹措资金和办理相关手续。
为尽快掌握养驴技术,2019年4月,王江前往山东省一家养驴公司待了半年时间,专门学习驴场经营管理及科学养驴技术。
2020年正月,浓浓的年味在山村弥漫,大红的春联鲜红喜庆,王江、王昌兄弟两个人就在家乡寻找适合建驴场的地方。他们早出晚归,经多处打听和多次实地查看,终于在离家10多公里的花瓶子镇苏河村找到了一个适合建场的地方。
在花瓶子镇政府的支持下,王江、王昌兄弟两个人紧锣密鼓地办理营业执照、签写土地流转协议、规划场区、设计圈舍,2020年4月,他们的养殖场开工建设。6月初,标准化驴舍、化粪池、储粪棚、草料间建成,养驴场建成。不久,他们从山东省购进优质品种肉驴300多头,驴厂正式投产。
开弓没有回头箭,养驴再难也要干。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王昌、王江不等不靠、埋头苦干,他们的事迹感动了丹凤县农业农村局和畜牧兽医中心以及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通过协调,县畜牧兽医中心为他们争取到农业绿色发展粪污资源化利用补助项目资金,安排技术干部指导养驴场施工建设,先后建起2个化粪池、1个标准化储粪棚。在县畜牧兽医中心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王昌的养驴场逐渐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运行轨道。
为确保养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达到预期目标,王昌对驴场的养殖工作又作了明确分工,王昌负责毛驴引进、草料供应和商品驴销售;王江负责毛驴饲草调制、日常管理事项。在兄弟两个人的齐心努力下,公司现存栏驴186头,从去年末至今已出栏肉驴135头,实现销售收入115万元。
带着乡亲一同富
“王昌、王江兄弟两个人的养驴场办得好啊,我大体算了一下,我们家只依靠养驴场这一项多收了2500多元呢。”这是苏河村70多岁的村民镇长顺的肺腑之言。
镇长顺家中3口人,他和老伴70多岁,儿子在外务工维持家中生活。自泽冠昌养殖专业合作社在苏河村创办以来,镇长顺通过入股养驴,种植牧草,将牧草卖给驴场加工饲料,加之在养驴厂打工,实现家庭增收2500元。“党的富民政策好,驴厂建得及时,使我的钱袋子慢慢鼓起来了。”镇长顺夫妇逢人便夸。
驴场建成后,王昌除了安排15名本地村民在驴场务工就业外,还引领周边群众广泛种植牧草增加收入,积极探索“入股代养分红”的扶贫模式,让乡亲持续增收。
“‘入股代养分红’是指入股加入养驴合作社的社员,每户村民都可以从养驴场认领两头驴由养驴场统一代养,待肉驴长大出售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再分红。”王昌介绍说。
村民管存锋家中3口人,夫妇两人60多岁,儿子是二级残疾,家庭收入偏低,生活困难。去年在驴厂投资8000元代养肉驴2头,种植牧草3亩多,同时将牧草、花生、玉米、油菜秆等卖给驴场增加收入,截至今年8月,他们家仅通过驴厂获得的收益有3100元。
村民李根全家中两口人,妻子管雪芳身体差,常年吃药打针,还需要人照顾。驴厂落户苏河村后,李根全踏实勤快能干,从建厂开始几乎天天都在驴厂打工。驴场建成后,他一人承包了驴舍卫生打扫,仅这一项年增收5000元以上。
为了做大做强肉驴养殖产业,持续增加村民收入,王昌、王江积极拓展肉驴养殖产业链,研发了以“东郭驴”品牌为主的系列驴肉产品,产品一经投放市场,备受消费者青睐。为拓宽驴肉产品种类,提升市场销售竞争力,他们还打算在今年研制开发阿胶产品,以进一步增加合作社社员的收入。
展望未来,王昌信心满满:“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摸索实践,我们也积累了一些养殖肉驴的经验。接下来,我们还要发动周边更多的群众入社入股,广种牧草,扩大养殖规模,提升养殖效益,开发出新产品,延长产业链,让乡亲能有更多的收入,为提升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加快乡村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