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1年09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科技特派员下乡“把脉开方”——
甘当村民的贴心人
白志鑫
文章字数:1354
雷亚妮(右)叮嘱工人注意平整菌床事项

  9月20日,记者走进丹凤县明天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只见村民们正在采摘、分拣、包装双孢菇,一派繁忙景象。
  “双孢菇属中温偏低型的食用菌,具有变温结实性,菌丝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3℃—25℃,子实体生长形成最适宜温度为14℃—18℃,低于12℃子实体生长缓慢,高于18℃子实体生长过快,皮薄易开伞,质量低劣。”忙碌的身影中,一名说话干练短头发的女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只见她一边认真查看菌棚温度,一边叮嘱工人注意事项。
  “这是市上派下来帮助我们的科技特派员雷亚妮,从种菇到收菇各个环节,她都要来给我们详细指导,帮我们解决了好多问题。”基地生产经理李益勋说。
  雷亚妮是市农技站的一名农艺师,多年来从事食用菌、蔬菜、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等工作。2020年7月,经市科技局选派,雷亚妮担任丹凤县棣花镇茶房社区的科技特派员,对当地的食用菌企业和发展食用菌的村民开展农业科学技术服务指导工作。
  担任科技特派员以来,雷亚妮利用空闲时间到生产一线调研,通过实地调查、与管理技术人员座谈等形式,深入了解援助企业的生产运营情况。她从新技术的引进、生产、管理、销售等方面提供指导和服务,并依托单位信息科技平台和资源,为企业和村民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和科技支撑。
  “科技特派员手把手教,工作人员很快掌握了出菇技术,现在双孢菇和草菇的产量、质量都得到了提升,就连工人也都成了技术员。”商洛鑫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方说。
  位于棣花镇巩家湾村的鑫垚双孢菇基地以双孢菇种植经营为主,在进行科技指导的过程中,雷亚妮根据生产实际,结合市场需求,以企业为依托,积极推广“一棚两菇”生产模式。
  “双孢菇春秋两季均可栽种,整个生长周期一般在70天至120天,是在双孢菇大棚春夏季增加种植一料草菇,秋冬季种植一料双孢菇,这样一个大棚一年就可种植两种菇,可以实现全年周期生产,大大提高大棚利用率。”雷亚妮说。
  在“一棚两菇”生产模式下,商洛鑫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草菇、双孢菇年产量提升到500吨,年产值提高至260万元,带动了周边200多名村民务工,村民并通过土地流转、村集体经济分红等方式增加收入,这样就牢牢把农户镶嵌在产业链上,让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发展产业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
  “我下个月就要准备种植草菇了,目前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你帮我看看还要注意啥?”“我菇棚的菌床上长了一层白色棉絮状的菌丝,最近出菇特别少,这是咋回事啊?”……帮扶一年多时间,像这样的求助问题,雷亚妮遇到不少。每到这个时候,她积极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帮助菇农解决难题,将农业科技服务做到了随时随地化。
  茶房社区菇农李芳霞谈起雷亚妮对自己的帮助时激动不已:“有一次,我这个棚出现了杂菌污染,出了好多畸形菇,我们都快愁死了,给科技特派员一打电话,人家当时就在电话里给我说了解决办法,第二天一大早就来菇棚帮我。”
  在菇农心中,科技特派员不仅仅是技术员,更是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的贴心人。
  “发挥我们所长,将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落实,对企业、村民和我们来说是三赢。”雷亚妮说,下一步,她将继续做好科技帮扶,加强外部联系,通过招商引资,推动产品精深加工项目落地,提高食用菌产业附加值;充分利用“农业大市场”平台,积极开展信息、农资、产销等服务,拓展服务渠道,增强菇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