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地共绘发展新图景
文章字数:1823
本报记者 赵有良
10月14日,在第十二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开幕的同时,“宜荆荆恩”城市群文旅惠民卡正式上线,持卡人可凭卡享受城市群内N家景区优惠价。这是以宜昌为首的4个市州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联手共绘湖北南翼高质量发展新图景诸多大动作中的一个平常之举。
宜昌、荆州、荆门和恩施都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四地区域连接,资源富集,生态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关联度高,在打造绿色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经济带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承载着支撑率先在中部地区实现绿色崛起的重任。加快“宜荆荆恩”城市群绿色联动发展,既是湖北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发展战略的“南部之翼”,也是城市群兄弟市州抢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协调联动发展的重大机遇,四地坚持“资源互享、信息互通、产品互惠、资金互融”合作共赢理念,采取一盘棋落实、一条心推进、一家亲商议,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主动适应责任之变、视角之变、要求之变,在国家发展战略大局、全省区域发展布局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做强特色,推动“宜荆荆恩”城市群绿色高质量发展,共同打造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共建城市群典范。
科学绘制发展蓝图
组团发展,规划先行。在前期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宜荆荆恩”城市群发展未来五年目标,即区域经济总量力争突破1.6万亿元。其中,宜昌7000亿元、荆州4000亿元、荆门3000亿元、恩施1800亿元。2020年,四地经济总量为9654.57亿元,占全省22.22%。
宜昌会同三地起草了“宜荆荆恩”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实施意见、三年行动方案、2021年工作要点、协调机制等,搭建起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框架,围绕城市群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保共治,以及县域经济互融共进等方面,共建长江中上游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示范区。
务实构建共抓机制
建立责任清单,加大力度抓落实。建立“联席会议+办公室+专项推进协调小组”工作机制,明确由宜昌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任办公室主任、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专项推进协调小组组长,组建规划、交通、产业、生态、公共服务等若干专项小组,荆州、荆门、恩施对应明确责任领导。4月20日、5月8日,宜昌党政代表团先后赴恩施、荆门、荆州考察学习,探寻路径,对接合作。5月15日,举办了“宜荆荆恩”城市群协同发展研讨会,来自国家发改委、武汉大学、湖北省社科院的专家学者出谋划策。市人大、市政协与荆州、荆门、恩施进行互访,建立多个互动机制。组织召开“宜荆荆恩”城市群区域协同立法联席会议、政协主席联席会议,通过了区域协同立法框架协议、城市群政协联席会议工作规则。推行“宜荆荆恩”城市群人社一体化工作,举办联合招聘专场洽谈会、春季住房博览会,媒体联盟、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合作联盟等相继成立。
四地县市层面主动探索合作路径。当阳市会同荆州区、沙洋县和漳河新区共建城市群协同发展先行区。宜都市和松滋市共同打造国家级千亿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
合力谋划重大项目
建立重点项目合作库,以项目化推动城市群发展一体化,初步谋划重大项目351个,总投资11676亿元。今年计划实施重大项目45个、总投资2683亿元。
目前,宜昌携手恩施巴东、荆州松滋申报实施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已开工项目63个,总投资103.2亿元。宜昌联合荆州、荆门申报的“国家级磷化工产业集群”,已获工信部1000万元奖补资金。
促进文旅深度融合,联手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是四地一体化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围绕实施鄂西旅游联动发展工程,建设鄂西南特色旅游目的地、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今年率先推进14项重点任务。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郑万高铁兴山至巴东段、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城市群机场改造提升等项目推进顺利;重点产业互动互促方面,精细化工、生态特色农业、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协同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方面,四地签订政务服务一体化合作协议,设置“宜荆荆恩”城市群通办窗口,发布第一批171项通办合作事项清单,教育、人居环境、科技创新、生态治理、创新创业等事关民生的事项协同推进;县域经济互融共进方面,宜昌、荆州推动支持宜都、松滋联手打造“宜荆荆恩”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先行区,举行了首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43亿元的51个项目破土动工。加快在产业链、市场、技术等方面优势互补,全力推动“宜荆荆恩”成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江汉平原乡村振兴、国家承接产业转移、荆楚文化传承创新、现代综合交通物流“五个示范区”。
10月14日,在第十二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开幕的同时,“宜荆荆恩”城市群文旅惠民卡正式上线,持卡人可凭卡享受城市群内N家景区优惠价。这是以宜昌为首的4个市州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联手共绘湖北南翼高质量发展新图景诸多大动作中的一个平常之举。
宜昌、荆州、荆门和恩施都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四地区域连接,资源富集,生态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关联度高,在打造绿色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经济带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承载着支撑率先在中部地区实现绿色崛起的重任。加快“宜荆荆恩”城市群绿色联动发展,既是湖北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发展战略的“南部之翼”,也是城市群兄弟市州抢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协调联动发展的重大机遇,四地坚持“资源互享、信息互通、产品互惠、资金互融”合作共赢理念,采取一盘棋落实、一条心推进、一家亲商议,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主动适应责任之变、视角之变、要求之变,在国家发展战略大局、全省区域发展布局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做强特色,推动“宜荆荆恩”城市群绿色高质量发展,共同打造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共建城市群典范。
科学绘制发展蓝图
组团发展,规划先行。在前期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宜荆荆恩”城市群发展未来五年目标,即区域经济总量力争突破1.6万亿元。其中,宜昌7000亿元、荆州4000亿元、荆门3000亿元、恩施1800亿元。2020年,四地经济总量为9654.57亿元,占全省22.22%。
宜昌会同三地起草了“宜荆荆恩”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实施意见、三年行动方案、2021年工作要点、协调机制等,搭建起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框架,围绕城市群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保共治,以及县域经济互融共进等方面,共建长江中上游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示范区。
务实构建共抓机制
建立责任清单,加大力度抓落实。建立“联席会议+办公室+专项推进协调小组”工作机制,明确由宜昌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任办公室主任、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专项推进协调小组组长,组建规划、交通、产业、生态、公共服务等若干专项小组,荆州、荆门、恩施对应明确责任领导。4月20日、5月8日,宜昌党政代表团先后赴恩施、荆门、荆州考察学习,探寻路径,对接合作。5月15日,举办了“宜荆荆恩”城市群协同发展研讨会,来自国家发改委、武汉大学、湖北省社科院的专家学者出谋划策。市人大、市政协与荆州、荆门、恩施进行互访,建立多个互动机制。组织召开“宜荆荆恩”城市群区域协同立法联席会议、政协主席联席会议,通过了区域协同立法框架协议、城市群政协联席会议工作规则。推行“宜荆荆恩”城市群人社一体化工作,举办联合招聘专场洽谈会、春季住房博览会,媒体联盟、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合作联盟等相继成立。
四地县市层面主动探索合作路径。当阳市会同荆州区、沙洋县和漳河新区共建城市群协同发展先行区。宜都市和松滋市共同打造国家级千亿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
合力谋划重大项目
建立重点项目合作库,以项目化推动城市群发展一体化,初步谋划重大项目351个,总投资11676亿元。今年计划实施重大项目45个、总投资2683亿元。
目前,宜昌携手恩施巴东、荆州松滋申报实施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已开工项目63个,总投资103.2亿元。宜昌联合荆州、荆门申报的“国家级磷化工产业集群”,已获工信部1000万元奖补资金。
促进文旅深度融合,联手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是四地一体化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围绕实施鄂西旅游联动发展工程,建设鄂西南特色旅游目的地、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今年率先推进14项重点任务。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郑万高铁兴山至巴东段、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城市群机场改造提升等项目推进顺利;重点产业互动互促方面,精细化工、生态特色农业、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协同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方面,四地签订政务服务一体化合作协议,设置“宜荆荆恩”城市群通办窗口,发布第一批171项通办合作事项清单,教育、人居环境、科技创新、生态治理、创新创业等事关民生的事项协同推进;县域经济互融共进方面,宜昌、荆州推动支持宜都、松滋联手打造“宜荆荆恩”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先行区,举行了首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43亿元的51个项目破土动工。加快在产业链、市场、技术等方面优势互补,全力推动“宜荆荆恩”成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江汉平原乡村振兴、国家承接产业转移、荆楚文化传承创新、现代综合交通物流“五个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