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王山底
文章字数:1421
屈宝民
初秋的一天,闲来无事。妻说,到王山底转一匝,权当旅游了。
王山底是商州张村的,现并到了沙河子镇,几年前建设新农村作示范村,一直是全市的先进典型。走的乡村旅游路线,开办有农家乐,农业产业很有规模,真值得一游!
一半新一半旧的水泥路尽头有座小山,是修路劈开的。山顶有房子,山脚竖着两块石碑。左边的一块较早,刻字不明显,隐隐可见碑头的“万善同归”字样。右边的石碑较新,长安雷珍民题“许石山娘娘庙”。看来有人生子了,立下的还愿呢。
顺着倾斜的水泥台阶上,顶上是一处平台,四周空旷,视野开阔。滔滔丹江在南边弯成U形,张村就在这弯子的宽处。国道、高速路切断了阻碍丹江的山头,横架在U字的窄处。东边山高水长,那是丹江奔向的地方,一望无际。西边耸立着高高的两只烟囱,那是商洛电厂。北边山连着的山,近青远淡,怎么也望不到边。雨后的晴天,干净得没有一点杂色,如同搓洗漂净的纯蓝布。有点单调,却那么纯粹。平台上两座庙,朝南的这座砖、水泥和窗子都还新着。墙角置一小石庙,供奉着地藏王菩萨金像。朝东的娘娘庙四扇红漆木门,飞檐翘角屋脊。场面上石雕大香炉,给人威严、肃穆、沧桑,很有年代感。
按着路牌的指示,穿过张村的集市。丁字形的街口,叫卖声此起彼伏,啥东西都有。也许是逢集日,也许是遇节假日,外出打工的回来了,进城上学的放假了,怀念老妈的味道,寻找记忆的乡愁,回老家待两三天。浆水豆腐论块卖,一块6元,足有三斤重。豆角才从架上摘来,还带着一股泥腥气。忍不住要买些带回家哩。
王山底村是一条沟,也许是几条,现只看到一条。一老头守在村口,见车登记、扫码、测温,非常认真。沟很宽阔,中有河流,并行着宽畅的通村水泥路。两边依次居住着村民,很多的徽派建筑,一律都背山面水。水边随形布景,每隔50米左右修拦河坝,抬高水位形成湖面、瀑布,水里漂皮阀子,坝上立实木廊亭,与村道、花草、树木、石雕等相得益彰,环绕盘转。人游其中,一会映入水中,一会影照白墙,仿佛在江南水乡,穿越了几百年,穿越了几千里。四合院的移民小区,风格各异,自有特色,有的白墙红瓦,有的青砖洋楼,有的深阔明亮,有的精巧玲珑。妻说,不知有卖的没,咱在这儿买一套?我笑了,咋跟我想的一样。
村在王山底,哪儿是王山呢?村民也不知道,只说后边有座水库,不远,马上就到。我们弃车步行,瞅见一建筑群,以为库区管理站,进去才是移民点。走完第五移民小区,都没水泥路了,还不见水库的坝影。再问,才说要走大路。走大路能远一点,要上到后头半坡上。水库大得没样儿,里头还有几个村子,班车一直都跑着呢。我这才想起伟人的话,高峡出平湖。不爬上半座山,怎么能看到水库?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那就继续往前走吧!
穿过陈旧的村庄,右拐上一大慢坡,顺着通村水泥路,踩着薄薄的流水,往山坡上绕着,爬着。转过一道山嘴子,远远地就看到了下边的水库,如同铺在山涧的一块黄牛毛毡。水波荡漾,轻轻地拍打着堤坝,好像谁正在用簸箕筛红薯粉。脚下的碾麻路,穿过整个库区,里边还有麻岭子、钟锋、白家山几个村子。今日没开车,是走不到坝尾了,那就在坝顶子上坐坐。
连续下雨一个多月,商洛有些水库“飞流直下三千尺”翻坝了,而王山沟水库却安然无恙,充分说明库区生态好,管理到位、责任夯实,提前做足了防汛抗灾工作。
返回时,集市还没散尽。寻吃的,路边饭馆还不少。见一面馆,进去要两碗油泼扯面。碗比头大,面比掌宽,葱花绿,辣油红,面汤宽。麦是山上种的,水是井里打的,一吃一喝,真爽快!
初秋的一天,闲来无事。妻说,到王山底转一匝,权当旅游了。
王山底是商州张村的,现并到了沙河子镇,几年前建设新农村作示范村,一直是全市的先进典型。走的乡村旅游路线,开办有农家乐,农业产业很有规模,真值得一游!
一半新一半旧的水泥路尽头有座小山,是修路劈开的。山顶有房子,山脚竖着两块石碑。左边的一块较早,刻字不明显,隐隐可见碑头的“万善同归”字样。右边的石碑较新,长安雷珍民题“许石山娘娘庙”。看来有人生子了,立下的还愿呢。
顺着倾斜的水泥台阶上,顶上是一处平台,四周空旷,视野开阔。滔滔丹江在南边弯成U形,张村就在这弯子的宽处。国道、高速路切断了阻碍丹江的山头,横架在U字的窄处。东边山高水长,那是丹江奔向的地方,一望无际。西边耸立着高高的两只烟囱,那是商洛电厂。北边山连着的山,近青远淡,怎么也望不到边。雨后的晴天,干净得没有一点杂色,如同搓洗漂净的纯蓝布。有点单调,却那么纯粹。平台上两座庙,朝南的这座砖、水泥和窗子都还新着。墙角置一小石庙,供奉着地藏王菩萨金像。朝东的娘娘庙四扇红漆木门,飞檐翘角屋脊。场面上石雕大香炉,给人威严、肃穆、沧桑,很有年代感。
按着路牌的指示,穿过张村的集市。丁字形的街口,叫卖声此起彼伏,啥东西都有。也许是逢集日,也许是遇节假日,外出打工的回来了,进城上学的放假了,怀念老妈的味道,寻找记忆的乡愁,回老家待两三天。浆水豆腐论块卖,一块6元,足有三斤重。豆角才从架上摘来,还带着一股泥腥气。忍不住要买些带回家哩。
王山底村是一条沟,也许是几条,现只看到一条。一老头守在村口,见车登记、扫码、测温,非常认真。沟很宽阔,中有河流,并行着宽畅的通村水泥路。两边依次居住着村民,很多的徽派建筑,一律都背山面水。水边随形布景,每隔50米左右修拦河坝,抬高水位形成湖面、瀑布,水里漂皮阀子,坝上立实木廊亭,与村道、花草、树木、石雕等相得益彰,环绕盘转。人游其中,一会映入水中,一会影照白墙,仿佛在江南水乡,穿越了几百年,穿越了几千里。四合院的移民小区,风格各异,自有特色,有的白墙红瓦,有的青砖洋楼,有的深阔明亮,有的精巧玲珑。妻说,不知有卖的没,咱在这儿买一套?我笑了,咋跟我想的一样。
村在王山底,哪儿是王山呢?村民也不知道,只说后边有座水库,不远,马上就到。我们弃车步行,瞅见一建筑群,以为库区管理站,进去才是移民点。走完第五移民小区,都没水泥路了,还不见水库的坝影。再问,才说要走大路。走大路能远一点,要上到后头半坡上。水库大得没样儿,里头还有几个村子,班车一直都跑着呢。我这才想起伟人的话,高峡出平湖。不爬上半座山,怎么能看到水库?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那就继续往前走吧!
穿过陈旧的村庄,右拐上一大慢坡,顺着通村水泥路,踩着薄薄的流水,往山坡上绕着,爬着。转过一道山嘴子,远远地就看到了下边的水库,如同铺在山涧的一块黄牛毛毡。水波荡漾,轻轻地拍打着堤坝,好像谁正在用簸箕筛红薯粉。脚下的碾麻路,穿过整个库区,里边还有麻岭子、钟锋、白家山几个村子。今日没开车,是走不到坝尾了,那就在坝顶子上坐坐。
连续下雨一个多月,商洛有些水库“飞流直下三千尺”翻坝了,而王山沟水库却安然无恙,充分说明库区生态好,管理到位、责任夯实,提前做足了防汛抗灾工作。
返回时,集市还没散尽。寻吃的,路边饭馆还不少。见一面馆,进去要两碗油泼扯面。碗比头大,面比掌宽,葱花绿,辣油红,面汤宽。麦是山上种的,水是井里打的,一吃一喝,真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