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赋能绿水青山
文章字数:1885
本报记者赵有良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10月15日,“壮美长江·诗画宜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团走进清江画廊,在切身体验“远离尘世喧嚣、寻觅巴人足迹、探寻土家文化、回归绿色天堂”的绝美意境中,深刻地体悟到宜昌以文化赋能,点亮山水,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过人之处。
文化点亮好山水
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画廊在长阳。清江画廊原是长阳县清江隔河岩水电站库区,东西纵深长达100公里,两岸山清水秀,风光独特。经过鄂旅投集团15年的打造,先后开发出三条特色游和“红色沃土、魅力麻池”党性教育基地,成为三峡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5A级景区。“再美的山水,看多了也会有疲倦的时候。景区深藏的文化底蕴才是陈酿。”清江画廊总经理陈卫东说,文化的植入才能为旅游注入持久的新鲜感。他们创新表达,将民俗文化和自然山水环境相融合,斥巨资打造清江流域首部室内土家民俗歌舞秀《花咚咚的姐》,将高亢的原生态山歌、婉转的长阳南曲、骂媒、哭嫁等土家婚俗一一呈现,让游客沉浸体验土家巴人民俗风情。
从“卖山水”到“卖文化”“卖体验”,“升级版”的清江画廊处处浸润着浓厚的土家文化元素,成为集观景、游乐、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山水风情观光体验型景区,年接待能力达到120多万人次,荣获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水利景区、全国首批智慧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旅游的持续火爆带动形成生态旅游产业带,一条清江画廊相当于100座无烟工厂,沿线大小规模酒店民宿和旅行社、农家乐300多家,长阳县10万余人因此吃上了“旅游饭”。
在宜昌,致力于传播民俗文化的景区达20余家。屈原故里、三峡人家、清江画廊等景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展示基地,三游洞、车溪等景区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再现历史记忆,让游客徜徉山水间,就能切身体验和领略宜昌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精髓。
节庆奏响长江琴
山水之美,文化铸魂,一直是宜昌旅游的特色。
宜昌是中国钢琴之城、诗歌之城,拥有各类旅游资源747处,5A级景区4家、在全国地级市中仅次于苏州。以节为媒,无中生有、有中生优,将旅游潜力化作揽客魅力,是宜昌多年来的追求与坚持。自2000年宜昌首创第一届中国湖北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以来,宜昌和重庆两地21年间通过轮值办节,将这一盛会打造成了三峡地区颇具影响力的文化旅游节庆品牌。如今,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跟进”的办节思路引领下,旅游节从单纯的经贸活动变成百姓共同参与,传统项目变为高层次、高品位主题的活动。
中国诗歌节、长江钢琴音乐节、宜昌艺术节、农民丰收节等高规格文化盛会同台共秀,让强大的文化矩阵释放出城市旅游的吸引力、影响力。在这些龙头品牌引领下,一大批具有地域特色和影响力的节庆活动在宜昌精彩上演。夷陵区“缤纷四季、乡约夷陵”乡村游节、枝江三峡“泥仓子”农耕文化节、秭归端午文化美食节、五峰中国茶旅大会……清江画廊也连续举办多届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农业+旅游”系列赛事活动,一年四季,有景有节,在不同的新场景中,让游客总能找到热爱的一方天地。
“诗与远方”共春色
碧水映青山,天地展画卷。时间倒转回今年8月14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之《楚辞》,千万观众与屈原近距离“对话”。在宜昌市区,正全方面、多角度地凸显屈原文化的基因与特质。
屈原,不仅是世界文化名人,更是宜昌亮丽的城市名片。宜昌把传承发展屈原文化作为战略品牌,打造永恒的文化地标。
屈原镇、屈原村、屈原广场、屈原路、南郡大道、天问路、丹阳路等地名,在屈原故乡秭归县,已形成了屈原文化的区域性地名阐释谱系。夜幕之下,恢宏的屈原祠被灯光点亮。秭归屈原故里景区正在用现代科技手段再现《楚骚秀·九歌大典》,屈原笔下的惊采绝艳从典籍走进了故土。
有美景可看、有节日可赏、有故事可说——伴随文旅融合碰撞的火花,打造世界旅游文化名城的梦想,已悄然照进宜昌的发展现实。世界级的旅游资源给宜昌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空间,也是景区创意、创新的舞台。兴山计划将少年昭君、宫廷昭君、塞上昭君打造成系列产品;三峡人家正在谋划“景区+融媒体”模式,打造大型山水实景直播秀《云端三峡》,创建360度山水实景大舞台。活跃市区的杂货铺、手工坊、打麻糖,非遗馆、古戏台,酒楼茶肆,通过灵活多样的载体创意和活态传承,把一个个非遗项目和传统文化符号变成可触摸、可体验的旅游消费场景,仿佛时光倒流,让游客回到百年前满是人间烟火的繁华市井。
灵性山水有了文化元素的加持与科技的创新表达,“挟名山而兼大川”的宜昌将更凸显“拥自然而富人文、显外美而蕴内秀”的一面,古老而又现代的千年巴风楚韵和峡江故事越来越能吸引世界的目光,大宜昌的旅游形象无疑更加立体饱满、韵味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