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优质项目构筑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
文章字数:3609
5G设备电源适配器生产线
和丰阳光食用菌加工生产线
陕西和丰阳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1年前三季度,山阳县生产总值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1.11亿元,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73.7亿元,增长10%,增加值增长9.2%;
2014年至2020年,重点项目建设连续7年位居全市前三名,其中4年位居全市第一名;
2021年,全省凝心聚力开局起步暨重大项目建设开工会议市级分会在山阳启动;雷博、德润康两个项目接受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视频观摩……
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晒出了山阳县前三季度的辉煌业绩,也记录了干部群众的建设足迹。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山阳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特别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在积极推进“一都四区”战略部署的基础上,提出了“打造‘一都四区’示范县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幸福‘五好山阳’”奋斗目标,为山阳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脱颖而出续写了新篇章。
因地制宜 精心绘制兴业富民发展新蓝图
山阳地处秦岭腹地,山大沟深,立地条件较差,一代一代传承着农耕生产,靠天吃饭的历史由来已久。
如何让农业绿色化?怎样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工业?山阳县委、县政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谋远虑,因地制宜绘制县域经济发展新蓝图。
山阳县按照“县域发展抓工业、工业发展抓园区”的思路,加快园区建设,优化产业布局,狠抓精准招商,强化服务保障,促使工业经济迈上有园区承载、有骨干企业支撑、有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轨道。
思路明确,目标已定,项目谋划紧锣密鼓。山阳县紧跟政策导向,落实新发展理念,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精深谋划发展前景好的产业项目,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区域化布局、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项目化支撑”。
为此,山阳县围绕构建健康医药、新材料、绿色食品、电子信息、清洁能源、生态旅游、建筑劳务业“七大产业集群”,谋划了肝素钠注射液、五洲金属钒扩能技改和钒液流电池、健康养生食品产业园、抽水蓄能电站、光学镀膜及3D柔性可折叠玻璃盖板、秦岭“翠峰峡”景区开发等产业项目342个,聚力打造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国家现代材料产业基地、秦岭绿色食品产业基地、陕南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旅游度假区。
在循环发展上,山阳县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谋划了智能装备制造、尾矿渣及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等项目新型环保项目15个,积极发展绿色循环产业。
面对高铁时代新机遇,山阳县邀请国内顶尖规划设计团队问诊把脉,启动高铁站点和产业功能区、基础设施规划编制,谋划了高铁商业综合体、高铁大道、城市轻轨、环山过境公路、通用机场等基础设施项目140个以及老年养护院、医养结合医院等民生项目44个,大力发展高铁经济。
山阳县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主动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积极探索“西安研发、山阳制造”,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7个,突破关键工艺技术12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市级瞪羚企业19家,恒瑞等24家企业获得进出口权。
与此同时,山阳县有序衔接乡村振兴项目,探索建立山阳县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大数据中心,将全县11万户40余万人72项指标,量化为5000万余条基础数据,集成建立数据中心,由群众自主扫码或通过APP上传风险因子,系统智能分析比对形成“红橙黄蓝”四色预警电子工单,自动交办相关部门和镇村,实行全程可视跟踪督办,做到了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围绕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谋划了智能物流、茶叶特色产业、食用菌产业集群等现代农业项目70个以及中村移民新区孵化园、年产3600万双针织袜等社区工厂或扶贫车间项目27个,推动农业农村加快发展。据了解,“十四五”期间,“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4个“超50亿元”产业集群和541个重点项目均在谋划之列,概算投资1960亿元,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硬支撑。
筑巢引凤 多措并举提升投资环境软实力
由一块沙滩地,到省级高新区;由传统农业耕种,到扶贫车间、产业大棚……几年来,山阳城乡建设今非昔比:引进一个企业,壮大一个产业,形成一个集群的“蝶变效应”。
依靠招商引资“借鸡生蛋”,依托产业品牌“借船出海”。山阳县牢固树立招商引资第一要务理念,以招大引强、延链补链强链为主攻方向,积极拓宽招商渠道,构建市场化招商机制,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水平。
在落实招商责任上,山阳县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持续强化领导招商、全员招商,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全县重点产业招商领导小组,严格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县级领导包抓、一个部门牵头、一套班子服务、一套推进办法、一抓到底“六个一”工作机制,组建了生物医药、现代材料、电子信息、大健康等8个招商专班。
吸纳社会资本,共建美丽家乡,山阳县打出了一张“亲情牌”。该县坚持县级主要领导亲自招商、分管领导叩门招商、镇办和部门合力招商,深入开展“走出去、请进来”和“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招商活动,王世春、张陆锋等23名山阳籍在外成功人士返乡投资创业。今年以来开展点对点叩门招商16次,推介项目100多个,其中丝博会签约项目35个,总投资148亿元。
以商招商开启了融资难先河。山阳县注重产业链、产品链招商,精准对接产业产品需求,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聘请13名招商大使,招引骏业电子等13个企业和项目落户山阳。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德润康公司投资5.16亿元,探索出了“企业建厂房自招商、政府搞配套抓监管”的模式,在户家塬镇建设中医药产业园标准化厂房18栋3.6万平方米,招引16家企业入驻园区抱团发展。
政策扶持以园招商,让企业家吃上了“定心丸”。山阳县制定了《山阳县县域工业集中区入园企业准入与优惠奖励办法》《关于支持山阳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暂行办法》等惠企政策,针对金鸡扶贫产业园、陕西和丰阳光食用菌产业园等项目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方式,力促企业轻装上阵,快速落地建设。
山阳县不光搭建一个投资创业的舞台,还用心、用力、用情为企业纾困解难,让干事创业无后顾之忧。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土地保障、融资、人才等难题,该县分类施策,确保项目建设高效、有序推进。
在土地保障、融资和人才引进上,深挖供地潜力,盘活存量资源,简化办理手续,缩短办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加大政府配套政策,各类产业基金优先向重点项目倾斜。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加大信贷投放,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制定出台《山阳县人才工作保障招商引资“六条措施”》,先后建成商洛学院—山阳高新区“博士工作站”和奥科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等。
据介绍,1—9月,山阳县政务服务中心累计接待办事群众7.7万人次,按期办结率99.9%,群众办事基本实现“只进一扇门”。
集群发展 绿色产业跑出县域经济加速度
山阳是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绿色发展是唯一可持续发展之路。
项目怎么抓,产业咋定位?山阳县第十九次党代会上早就一锤定音:坚持以绿色循环为方向,以绿水青山为承载,以项目为支撑,以产业为引擎,做大做强“3+N”产业集群,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真抓实干,着力打造“一都四区”示范县,加快建设“五好山阳”,实现山阳经济社会高点起跳,推动县域经济跑出加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山阳县标准化厂房建设在全市首屈一指。该县按照“集约节约、资源可控、产业集群”的原则,本着“让企业轻装上阵、直接拎包入住”的理念,积极探索“政府建、企业租”“企业建、政府帮”等标准化厂房建设模式,全县形成了以县高新区为龙头,以中村钒产业园、纺织产业园和德青源金鸡扶贫产业园等特色园区为支撑,以移民社区工厂为补充的标准化厂房建设格局。
同样是民营企业,落户在户家塬镇的德润康公司走出了一条独特之路。该公司建成中医药产业园标准化厂房18栋3.6万平方米,招引了15家中医药类企业入园,9家企业已建成投产。
扶持产业化集群发展,山阳县落实落细市委、市政府产业集群化发展“二十条措施”,聚焦“3+N”产业集群和17条产业链,以健康医药为首位产业,确立了“3+4”产业体系,大力培育必康、丰源、五洲、雷博等链主企业,累计发展健康医药企业17家、新材料企业11家、绿色食品企业12家、电子信息企业10家、清洁能源企业4家,初步形成以健康医药、新材料、绿色食品、电子信息、清洁能源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开展高新区“亩均效益”评价,建成标准化厂房16万平方米,招引入驻企业20家。10月8日,全市标准化厂房建设暨产业集群化发展推进现场会在山阳召开,山阳经验得到与会者高度评价。
新时代绘就新蓝图,新征程吹响新号角。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山阳县广大干部群众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共识有效凝聚,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格局加速形成。同时,随着西十高铁的开工建设,山阳融入西安、武汉大都市发展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彰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山阳县委、县政府新一届领导班子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真抓实干,着力打造“一都四区”示范县,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幸福“五好山阳”而不懈奋斗!
策划:张培 组稿:朱超 张宏
和丰阳光食用菌加工生产线
陕西和丰阳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1年前三季度,山阳县生产总值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1.11亿元,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73.7亿元,增长10%,增加值增长9.2%;
2014年至2020年,重点项目建设连续7年位居全市前三名,其中4年位居全市第一名;
2021年,全省凝心聚力开局起步暨重大项目建设开工会议市级分会在山阳启动;雷博、德润康两个项目接受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视频观摩……
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晒出了山阳县前三季度的辉煌业绩,也记录了干部群众的建设足迹。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山阳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特别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在积极推进“一都四区”战略部署的基础上,提出了“打造‘一都四区’示范县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幸福‘五好山阳’”奋斗目标,为山阳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脱颖而出续写了新篇章。
因地制宜 精心绘制兴业富民发展新蓝图
山阳地处秦岭腹地,山大沟深,立地条件较差,一代一代传承着农耕生产,靠天吃饭的历史由来已久。
如何让农业绿色化?怎样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工业?山阳县委、县政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谋远虑,因地制宜绘制县域经济发展新蓝图。
山阳县按照“县域发展抓工业、工业发展抓园区”的思路,加快园区建设,优化产业布局,狠抓精准招商,强化服务保障,促使工业经济迈上有园区承载、有骨干企业支撑、有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轨道。
思路明确,目标已定,项目谋划紧锣密鼓。山阳县紧跟政策导向,落实新发展理念,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精深谋划发展前景好的产业项目,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区域化布局、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项目化支撑”。
为此,山阳县围绕构建健康医药、新材料、绿色食品、电子信息、清洁能源、生态旅游、建筑劳务业“七大产业集群”,谋划了肝素钠注射液、五洲金属钒扩能技改和钒液流电池、健康养生食品产业园、抽水蓄能电站、光学镀膜及3D柔性可折叠玻璃盖板、秦岭“翠峰峡”景区开发等产业项目342个,聚力打造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国家现代材料产业基地、秦岭绿色食品产业基地、陕南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旅游度假区。
在循环发展上,山阳县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谋划了智能装备制造、尾矿渣及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等项目新型环保项目15个,积极发展绿色循环产业。
面对高铁时代新机遇,山阳县邀请国内顶尖规划设计团队问诊把脉,启动高铁站点和产业功能区、基础设施规划编制,谋划了高铁商业综合体、高铁大道、城市轻轨、环山过境公路、通用机场等基础设施项目140个以及老年养护院、医养结合医院等民生项目44个,大力发展高铁经济。
山阳县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主动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积极探索“西安研发、山阳制造”,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7个,突破关键工艺技术12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市级瞪羚企业19家,恒瑞等24家企业获得进出口权。
与此同时,山阳县有序衔接乡村振兴项目,探索建立山阳县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大数据中心,将全县11万户40余万人72项指标,量化为5000万余条基础数据,集成建立数据中心,由群众自主扫码或通过APP上传风险因子,系统智能分析比对形成“红橙黄蓝”四色预警电子工单,自动交办相关部门和镇村,实行全程可视跟踪督办,做到了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围绕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谋划了智能物流、茶叶特色产业、食用菌产业集群等现代农业项目70个以及中村移民新区孵化园、年产3600万双针织袜等社区工厂或扶贫车间项目27个,推动农业农村加快发展。据了解,“十四五”期间,“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4个“超50亿元”产业集群和541个重点项目均在谋划之列,概算投资1960亿元,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硬支撑。
筑巢引凤 多措并举提升投资环境软实力
由一块沙滩地,到省级高新区;由传统农业耕种,到扶贫车间、产业大棚……几年来,山阳城乡建设今非昔比:引进一个企业,壮大一个产业,形成一个集群的“蝶变效应”。
依靠招商引资“借鸡生蛋”,依托产业品牌“借船出海”。山阳县牢固树立招商引资第一要务理念,以招大引强、延链补链强链为主攻方向,积极拓宽招商渠道,构建市场化招商机制,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水平。
在落实招商责任上,山阳县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持续强化领导招商、全员招商,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全县重点产业招商领导小组,严格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县级领导包抓、一个部门牵头、一套班子服务、一套推进办法、一抓到底“六个一”工作机制,组建了生物医药、现代材料、电子信息、大健康等8个招商专班。
吸纳社会资本,共建美丽家乡,山阳县打出了一张“亲情牌”。该县坚持县级主要领导亲自招商、分管领导叩门招商、镇办和部门合力招商,深入开展“走出去、请进来”和“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招商活动,王世春、张陆锋等23名山阳籍在外成功人士返乡投资创业。今年以来开展点对点叩门招商16次,推介项目100多个,其中丝博会签约项目35个,总投资148亿元。
以商招商开启了融资难先河。山阳县注重产业链、产品链招商,精准对接产业产品需求,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聘请13名招商大使,招引骏业电子等13个企业和项目落户山阳。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德润康公司投资5.16亿元,探索出了“企业建厂房自招商、政府搞配套抓监管”的模式,在户家塬镇建设中医药产业园标准化厂房18栋3.6万平方米,招引16家企业入驻园区抱团发展。
政策扶持以园招商,让企业家吃上了“定心丸”。山阳县制定了《山阳县县域工业集中区入园企业准入与优惠奖励办法》《关于支持山阳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暂行办法》等惠企政策,针对金鸡扶贫产业园、陕西和丰阳光食用菌产业园等项目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方式,力促企业轻装上阵,快速落地建设。
山阳县不光搭建一个投资创业的舞台,还用心、用力、用情为企业纾困解难,让干事创业无后顾之忧。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土地保障、融资、人才等难题,该县分类施策,确保项目建设高效、有序推进。
在土地保障、融资和人才引进上,深挖供地潜力,盘活存量资源,简化办理手续,缩短办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加大政府配套政策,各类产业基金优先向重点项目倾斜。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加大信贷投放,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制定出台《山阳县人才工作保障招商引资“六条措施”》,先后建成商洛学院—山阳高新区“博士工作站”和奥科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等。
据介绍,1—9月,山阳县政务服务中心累计接待办事群众7.7万人次,按期办结率99.9%,群众办事基本实现“只进一扇门”。
集群发展 绿色产业跑出县域经济加速度
山阳是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绿色发展是唯一可持续发展之路。
项目怎么抓,产业咋定位?山阳县第十九次党代会上早就一锤定音:坚持以绿色循环为方向,以绿水青山为承载,以项目为支撑,以产业为引擎,做大做强“3+N”产业集群,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真抓实干,着力打造“一都四区”示范县,加快建设“五好山阳”,实现山阳经济社会高点起跳,推动县域经济跑出加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山阳县标准化厂房建设在全市首屈一指。该县按照“集约节约、资源可控、产业集群”的原则,本着“让企业轻装上阵、直接拎包入住”的理念,积极探索“政府建、企业租”“企业建、政府帮”等标准化厂房建设模式,全县形成了以县高新区为龙头,以中村钒产业园、纺织产业园和德青源金鸡扶贫产业园等特色园区为支撑,以移民社区工厂为补充的标准化厂房建设格局。
同样是民营企业,落户在户家塬镇的德润康公司走出了一条独特之路。该公司建成中医药产业园标准化厂房18栋3.6万平方米,招引了15家中医药类企业入园,9家企业已建成投产。
扶持产业化集群发展,山阳县落实落细市委、市政府产业集群化发展“二十条措施”,聚焦“3+N”产业集群和17条产业链,以健康医药为首位产业,确立了“3+4”产业体系,大力培育必康、丰源、五洲、雷博等链主企业,累计发展健康医药企业17家、新材料企业11家、绿色食品企业12家、电子信息企业10家、清洁能源企业4家,初步形成以健康医药、新材料、绿色食品、电子信息、清洁能源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开展高新区“亩均效益”评价,建成标准化厂房16万平方米,招引入驻企业20家。10月8日,全市标准化厂房建设暨产业集群化发展推进现场会在山阳召开,山阳经验得到与会者高度评价。
新时代绘就新蓝图,新征程吹响新号角。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山阳县广大干部群众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共识有效凝聚,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格局加速形成。同时,随着西十高铁的开工建设,山阳融入西安、武汉大都市发展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彰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山阳县委、县政府新一届领导班子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真抓实干,着力打造“一都四区”示范县,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幸福“五好山阳”而不懈奋斗!
策划:张培 组稿:朱超 张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