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山水之笔描绘乡村蝶变新画卷
文章字数:2988
营盘镇朱家湾村花锦园
下梁镇老庵寺村
车家河村“百美村宿”
老庵寺水库
终南山寨移民搬迁安置点
小岭镇金米村
“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朱家湾村
村村有美景,处处皆画卷。自然之美,得天独厚;宽街深院,宜居宜商;安居美景,悠然自得……如今,行走在秦岭深闺中的柞水县,一个个蓬勃发展的产业,正成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基石,一个个洁净的美丽乡村,正成为农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最好诠释,一幅幅气韵生动、如诗如画的乡村生活图景正在缓缓铺展开来。
来到“中国最美休闲乡村”营盘镇朱家湾村,可见拥有独特峡谷风光、罕见石林景观的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秦岭顶级山居、九州睡眠之都的终南山寨,更有风格迥异、古朴高端的花锦园民宿,这里也是民众的周末打卡必来之地。而走进下梁镇老庵寺村,静谧舒适的感觉扑面而来,独特的壁画,干净整洁的庭院,水明如镜的湖面构成了这个村子独有的景致,宛如深闺中熟睡的少女。
穿过悠悠山谷,漫步见证爱心与善意的车家河村百美村宿,风格优美,整齐划一的民宿坐落于这个古朴的小村落,住在这里,窗外是鸟鸣啾啾和风吹树叶的哗哗声,在这自然声中安然入睡,让久居都市的身体得以完全放松,这是城市中人梦寐以求的田园生活和心灵归宿。
2021年,柞水抢抓全省乡村振兴“先行区”机遇,聚焦市委、市政府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决策部署,坚持先行先试、抓点示范、全域推进高标准建设秦岭山水乡村,绘就了一幅秦岭秀美山水乡村新画卷。
生态构想 描绘美丽蓝图
规划是发展的蓝图、行动的准则、工作的纲要。柞水县始终坚持绘好秦岭山水乡村建设的“规划图”和“施工图”,按照全市“两边一补齐”“两拆一提升”和秦岭山水乡村建设要求,科学编制了《柞水县实施“两边一补齐”实施方案》《柞水县建设秦岭山水乡村十一条指引》等一系列顶层设计和镇村规划。在制定规划时,统筹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条件、人口规模、地域特色等因素,把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衡配置与促进资源要素集约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人口向中心村集聚与环境综合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创新“县级抓统筹、镇办抓落实、村组抓实施、农户抓三包”的四级联动工作机制,汇聚了上下同心、齐抓共管、推进有力的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强大合力。
目前,该县按照商洛市秦岭山水乡村建设11类40项标准和11条指引,把全县村庄科学划分为集聚提升类村庄58个、城郊融合型村庄16个、特色保护类村庄5个,将11条指引要求落实到县级7个部门抓管理,形成了功能清晰、布局合理、递次推进的村庄建设格局,为全县秦岭山水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描绘了大好前景。
生态红利 催生美丽经济
“木耳产业就是好!你看我,住上了安有空调的楼房,不但脱贫了还奔上了小康生活。”11月15日,小岭镇金米村脱贫户陈庆海在采访时,开心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小木耳,大产业”一个以木耳为主导的百亿级特色产业链正在柞水强势崛起。柞水县以建设国家现代产业园区为抓手,着力实施木耳产业“六大行动”,建设了35个木耳全产业链支撑项目,新增吊袋大棚500个,瞄准木耳栽培总量向亿袋奋进的目标,大力扩展金木耳、玉木耳等新品种,不断促进木耳产品精深加工,让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向木耳产业聚集和靠拢,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木耳产业成为柞水县秦岭山水乡村的美丽产业和支柱产业。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除木耳产业外,该县还着力培育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推动“乡村变景区、田园变公园、耕作变体验、农房变客房”,做大“美丽经济”。为了做实做好就业创业,带动一方百姓走向富裕,该县坚持“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理念,积极推行“三建三带”就业模式,创新“六个一批”就业举措,实现就业创业28310人,达到了“掌握一技、就业一人、致富一家”的目标。
目前,该县实施农业产业升级“三百”工程,“一主两优”主导产业持续壮大,全县木耳栽培规模突破9000万袋,初步形成了“百里药谷”、千亩茶园、百万尾冷水鱼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产业集群,同时打造了阳坡院子、三星百美村宿等一批享誉省内外的柞水民宿集群式品牌,培育了金米、木耳小镇等一批AAA级乡村旅游景区,柞水县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群众吃上了“生态饭”“美丽饭”。
生态行动 打造美丽乡村
村道通畅、屋舍整齐、沟渠清澈,柞水县各个乡村如今真正变了模样。“现在太好了,到处干干净净的,我们的卫生习惯也变好了,大家身体也更健康了。”看到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乡亲们欣喜地说道。
柞水坚持以示范创建为“点”突出特色,以沟域为“线”营造美丽风景,以全域环境整治为“面”,全力提升乡村颜值,推进秦岭山水乡村建设。该县先后建成了下梁、小岭2个秦岭山水示范镇,打造了老庵寺、梨园、窑镇、金米等13个秦岭山水示范村,完成提升了老庵寺、金米2个美丽宜居村,共打造“五美庭院”1500个,金米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计划再通过两年不懈努力,将其余69个村(社区)全部建成示范村。充分利用沟域特点,一沟域一条线集中打造,推动“一处美”向“全域美”转型,先后成功打造营盘乡村旅游、西川现代农业、金米木耳产业3条沟域风景线;按照“抓点示范、典型引领、全域推进”建设思路,全域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滴水穿石,久久为功。柞水坚持“户集中、村收集、企业清运、县处理”模式,以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为途径,与陕西净能公司签订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协议,配置农村保洁队伍并对保洁员实行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考核、定奖惩的制度,让他们尽职尽责做好村域范围内垃圾清扫、清理和收集工作。
截至目前,柞水累计清理农户房前屋后“五堆五废”1.62万处9540吨,清理房前屋后及院落16420户、河道182千米、残垣断壁260处、废旧猪圈厕所350处。清理乱搭乱建163处,安装路灯1208盏,绿化村庄26个,整村推进朱家湾、老庵寺等10个村的“厕所革命”,新建卫生厕所1117座,让村庄“干净、整洁、有序”的目标得以实现。
生态自觉 创造美好生活
“近几年,我们农村一年一个样,家家有卫生厕所,出门就有垃圾箱,就跟生活在城里一样。”在全县秦岭山水乡村建设示范村老庵寺村,村民余英飞诉说着自己农村生活的幸福。
柞水县坚持以基础性、普惠性为核心,全面实施“三大提升工程”,扭住重点、树立典型,优先把群众要求最迫切、一家一户办不了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好,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县上积极整合交通、水利、住建、文旅等部门资金,建成和改造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12处,新修通村水泥路10.8公里、新建大中小桥梁5座243延米、安保工程189公里、农村公路联网工程18.5公里,行政村道路通畅率达100%,被命名为省级“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为55个村配送了文化活动器材,改造文化活动中心24个。
围绕群众生产生活需求,该县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作用,向群众大力宣讲政策、对他们进行文化教育服务、科技普及宣传和医疗健康服务等综合性服务共计6大类44项,创新推行“线上+线下”双创点单式“定制化”志愿服务,极大方便了群众日常办事,缩短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最后一公里”。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时光流转,不朽的是奋斗精神,重整行装,需要的是锲而不舍。下一步,柞水县将继续做好统筹规划,加大资金投入,深挖创新模式,强化宣传引导,持续推进秦岭山水乡村建设纵深开展,努力打造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升级版,谱写“三高三区”新柞水发展的新篇章。
策划:陈晓琴 组稿:张莹雪 詹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