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王家庄村 盘活闲置土地 搭建羊肚菌大棚
本报记者 白志鑫
文章字数:1033
  寒冬时节,记者走进商南县富水镇王家庄村羊肚菌种植基地,一座座黑色的保温棚整齐排列,跟随村民走进大棚,棚内一行行低矮的白色小拱棚惹人注目。
  “大棚里面套小棚,小棚下面还覆了一层地膜,主要是为了保温保湿。”商南县阳城驿管委会驻王家庄村第一书记石锋说:“菌菇的生长对温度和湿度都有要求,温度需要保持在15℃—18℃之间,湿度需要维持在70%左右。当菌丝长出后,通过喷水保持湿度,有利于菌菇的生长。目前,这些菌已经进入发菌期,这个塑料篷布不能随意打开,避免影响菌丝生长,只需按时喷水就行了。”
  说话间,村民周秀荣和胡艳萍一起将小拱棚的篷布轻轻揭起准备进行喷水。她们是王家庄村的脱贫户,自建起大棚后,她们就在基地务工。
  “我们来基地种植羊肚菌,不仅增加收入补贴家用,又能就近照顾家里。等羊肚菌丰收了,我们还能有分红收入,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这大棚就是村民的聚宝棚、致富棚,明年三月就可以采收了,我们都很期待。”村民周秀荣笑着说。
  村党支部书记贺江介绍,王家庄村的主要产业是茶叶和猕猴桃,每年的盛产期也就几个月,产业发展受季节限制。但是村里的闲置土地较多,村民零零散散地种些中药材,收入一般。要巩固脱贫成果,让群众持续增收,产业是最根本的支撑。
  如何提高土地使用率,增加高额收入?驻村工作队一直在探索。王家庄村具有独特的气候、土壤和水质条件,村里有发展羊肚菌的传统,但是由于规模小、技术受限等原因,始终没有做大做强。驻村工作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调研,因地制宜,瞄准羊肚菌市场价值高、需求量大等特点,利用村级集体资源,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引进商南县惟特食用菌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充分发挥当地水源足、土壤好、光照强、污染少等优势,大力发展羊肚菌种植产业,探索出了一条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驻村干部赵越告诉记者,村上与商南县惟特食用菌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合作,从今年10月底起开始种植,盘活了全村17亩土地,发展了13个羊肚菌大棚,带动了全村130多人在基地务工,每亩地投入2.5万元,预计收入5万元。通过推动土地流转,实现了农民、村集体和企业“三方共赢”。
  “整个王家庄村是以山上茶、山下果、林中菌的产业发展模式盘活土地,不仅让部分村民实现了就近就业,还夯实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更好更快地助力农业产业升级转型。”石锋说,“下一步,全村将继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采取村企合作入股分红、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开展劳务服务创收等多种形式,持续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稳步提高村民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