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剪出新天地
文章字数:2924
“剪纸进社区”传承、培训活动
“剪纸进校园”传承、培训活动
王颖 郭夏季
在洛南县石门镇王桥村一组,退休教师汪淑芳在自己家里开设的省级非遗项目“洛南剪纸”传习所,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从她家院子到一楼再到二楼(包括院墙、楼梯、楼道),到处整齐地悬挂、摆放着精美的剪纸、刺绣、面花、泥塑作品,每件作品都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参观者都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屏住呼吸,只怕惊动了那些登梅的“喜鹊”、偷吃的“老鼠”、送寿的“小鹿”和威猛的“老虎”……
土生土长的民间艺人
出身剪纸世家的汪淑芳,今年已经66岁了,是汪家的第三代剪纸传承人。她的祖母、母亲和姑姑,都曾是剪纸、刺绣和面花方面的高手。汪淑芳自小就跟随祖母、母亲和姑姑学习剪纸、刺绣、泥塑、面花等女红手艺,后来又拜洛南民间剪纸艺术的泰斗级人物李香亭(已故)为师,专门学习剪纸。
土生土长的汪淑芳,颇具艺术天赋。一把简陋的剪刀,几张简单的红纸,在她纤巧的手指间一阵翻转之后,一幅幅生动形象、气韵十足的剪纸作品,便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十里八村的乡亲,每逢儿女结婚、老人过寿、过年过节,都以能贴上经她的巧手而剪出的手工剪纸为荣。每一次,她都爽快地答应下来,哪怕晚上熬到半夜,也一定要按时给人家剪好。
她经常说:“乡亲们能来找我剪纸花,这是他们看得起我呀!我也为乡亲们弄不了啥,就光会这点儿手艺,看着乡亲们高高兴兴地贴上我剪的纸花,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剪纸花对我来说,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快乐和享受。”
就这样,她将剪纸融入了自己的生活。有时,看到院子里的鸡抢着吃食、狗撕咬打架、孩子们玩耍嬉戏,她也能变成创作的素材。她认为,剪纸其实就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一种感受和热爱,只有接地气的作品才能打动观众,才能守住我们的精神家园。
这一剪,便是50多年的光阴,汪淑芳从小姑娘剪到了结婚,从生儿育女剪到了儿孙满堂,剪纸已成为她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汪淑芳的剪纸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构思新颖、线条流畅、情趣浓郁,将北方剪纸的粗犷浑厚与南方剪纸的纤巧秀丽巧妙地融为一体,不但具有传统性和民俗性,而且具有地域性和时代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她最拿手、最具代表性的剪纸作品,是结婚喜庆的“大团花”。“大团花”起源于商代青铜器上的图案花纹,流行于隋唐,常见的形式有龙凤呈祥、凤戏牡丹、六畜兴旺、十二生肖等图案,其结构繁复、布局严谨、造型生动、大气舒展、刀工精细、寓意吉祥,是我国民间最流行的一种剪花,多贴在门窗、箱柜和堂屋的正墙上,有着“高端大气上档次、豪华养眼有品位”之美誉。她的“大团花”剪纸作品,运用象征、寓意、夸张、变形等手法,既有浓郁的乡土味道,也不乏火热的时代气息,充分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歌颂、向往和追求。
巧手剪出新天地
对于自己热爱的剪纸,汪淑芳始终坚持一边学习一边创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和修养,但是她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剪纸作品有一天还能走出洛南、走出商洛、走出陕西,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和舞台。
1986年的一天,县文化馆的几位干部听说她会剪纸,便来到她家看看。她翻箱倒柜地把自己多年来精心创作并悉心收藏的剪纸、刺绣、面花、泥塑作品,一件一件地显摆在客人们的眼前。客人们个个兴奋不已、如获珍宝,因为他们发现了一位剪纸艺术的高手、一个地地道道的民间艺术家。这也正好验证了那句名言:“高手在民间。”
从此,县文化馆便多次推荐、派遣她去西安、靖边、延安等地参观、培训、学习剪纸。专家、名家的指导与点拨,拓宽了汪淑芳的视野和境界,使她的剪纸技艺如虎添翼,突飞猛进,而她对于剪纸的兴趣和劲头,更加一发而不可收。
1995年9月,汪淑芳的20多幅剪纸作品入选“迎95’世妇会”陕西妇女书画、摄影、民间工艺品展览,其中《三猴祝寿》在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2002年6月,汪淑芳的剪纸作品《喜字团花》荣获第三届陕西省农民文化艺术节手工技艺一等奖,《赛龙舟》同时荣获“陕西省第三届科技节”技能创意作品大赛铜奖。
2010年6月,汪淑芳的剪纸作品《老虎团花》荣获由中国非遗保护中心和省文化厅联合主办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剪纸艺术展”三等奖。
2015年,汪淑芳的剪纸作品《仓颉造字》《十二生肖图》分别荣获广东省中山市文联举办的“最美中国梦”民间艺术作品展览一、二等奖。2013年,汪淑芳被陕西省总工会、陕西省科技厅联合授予“陕西省杰出能工巧匠”称号。2017年4月,汪淑芳被陕西省文化厅认定为“洛南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如今,汪淑芳已经退休,到了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了,可她实在割舍不下心中的最爱,依然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剪纸上。
乐做文化传承人
几十年来,在剪纸这条艰辛的艺术之路上,汪淑芳始终坚持“保护与传承并重”的原则,积极探索,砥砺前行,一路追梦,从未止步。
为了广泛传承这一优秀的民间艺术,1997年至2007年,她在县文化馆连续举办11期暑期少儿剪纸培训班,培训传承人累计1670多人次。
她先后被石门职教中心、石门镇五台小学、石门镇艺术幼儿园聘请为民间美术老师。她成立的“洛南剪纸传承基地”先后为千余名中小学生和幼儿传授剪纸技法,让非遗走进校园,增强了广大青少年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2013年,她被西安黄河中学邀请,为德国学生传授剪纸技艺,受到该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心底无私天地宽。只要有人乐意学习剪纸,她宁愿放下自己的事情,也要热心、耐心、细心地去给他们传授技艺。
由于洛南的学员人数多,且基础参差不齐,她就将他们分为启蒙班、基础班、骨干班三个程度不同的班级,每月轮流上课,月末进行交流总结。
在她的传习、培训下,洛南的每个村镇几乎都有她的徒弟,特别是第四代剪纸传承人王荣、王颖、马超燕等创作的剪纸作品已多次荣获国、省、市、县大奖,正可谓“传承出新秀,桃李满洛州”。
2014年9月,汪淑芳注册成立了洛南县首家剪纸专业合作社“洛南县如意红剪纸专业合作社”,旨在从调查、搜集、整理洛南剪纸的历史传承、发展现状、人员构成等资料入手,陆续将全县的剪纸艺人集结起来,致力于文创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2015年6月,“洛南剪纸”成功入选陕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7年2月5日,她带领如意红剪纸专业合作社的21名社员,在洛南县文化馆东街分馆举办了庆新春“金鸡贺岁·剪纸添彩”剪纸作品交流展,展出的72幅剪纸作品,是对近年来洛南剪纸艺术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一次集中展示与总结,显示了洛南剪纸的雄风与气势。
近年来,她积极带领合作社社员,先后在洛南县城以及镇办、学校、社区举办“民风民俗庆元旦”“非遗过大年——剪纸进万家”等传承培训、现场交流、作品展览活动,现场为群众教授剪纸技法、赠送剪纸作品,为繁荣发展洛南的文化艺术事业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汪淑芳不但注重对剪纸艺术的保护、传播和继承,将自己的女儿、儿子和儿媳都培养成了优秀的接班人,还和女儿王颖精心合作,探索、研究、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剪纸艺术形式“彩拼剪纸”,使这一传统艺术古树发新花,历久更弥新。
谈及今后的设想与打算,汪淑芳满怀信心地说:“国家能认定我为省级非遗项目‘洛南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我深感荣幸和高兴!只要还有一口气,还能拿得动剪刀,我就绝不会辜负大家的厚望,一定把老祖宗传下来的这门技艺保护好、传播好、继承好,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