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07版
发布日期:2022年01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宁商协作花娇艳
文章字数:7465
    丹凤新雨丹中药材生物科技产业园

    山阳电子信息产业园流水线作业

    洛南环亚源产业园

    柞水村民采摘木耳

    支农人员在镇安板栗园调查病虫害

    支教教师和孩子谈心

    商州花想蜂公司收购村民蜂蜜

    商南县富水茶海公园

  编者按 千里宁商情,悠悠三十载。南京与商洛两市合作已有近30 个年头,因为苏陕协作,两座相隔960多公里的城市亲如一家人。在南京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京驻商洛对口协作干部,情系商山不做客,勇于担当善作为,引导扶持商洛群众创新发展特色产业,让秦岭山中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产业茁壮成长走出家门,谱写出了一首首欣欣向荣的协奏曲,为苏陕协作贡献了许多新做法、新成效、新模式。为讲好苏陕协作路上的宁商故事,本报特刊发一组南京记者的报道。
  在商洛广袤的山间林地,特色农产品丰富,却长期“藏在深闺无人识”。依托苏陕协作,南京正在商洛推广现代农业种植经验,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激活当地“山沟经济”。2021年以来,南京先后对口帮扶商洛52个农业项目,涉及项目总投资10.05亿元,采购、帮助销售商洛市农畜牧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金额4.34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425.5%,总量是去年的6.5倍。
  小木耳成大产业
  商洛市柞水县西川,是蜿蜒在秦岭山脉间的一条沟域,如今,这里却成了远近闻名的柞水木耳小镇所在地。
  12月8日,记者走进秦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种植大棚,一批生态黑木耳正在菌棒上“探头”,眼前的金木耳也如花朵般光彩夺目,玉木耳则似洁白的玉坠挂满枝头。附近村民三两一排,在菌垛间来回穿梭忙着采摘。
  一旁的精深加工区,一朵朵木耳通过传送带在日产3万袋成品、国内最先进的一体包装机上进行着分拣,完成智能称重、包装、封口、打码等智能化操作。
  “这几年,我们已发展出集木耳种植、精深加工、仓储物流、文化体验、多元销售于一体的木耳全产业链。”秦峰农业董事长吴小军介绍,企业现在建有木耳钢架大棚17栋2000平方米、农产品加工车间达1200平方米,全年种植各类木耳61万袋。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吴小军说,在高淳区对口帮扶柞水县挂职干部的支持下,秦峰农业先后在南京市区和高淳区建成8家协作实体店。每个月,还会有4000余盒新鲜木耳发往南京,上架盒马鲜生各超市。
  在山阳县高坝店镇,陕西和丰阳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苏陕协作投资建设的山阳县食用菌产业园,建成年产6000万袋木耳菌袋、1200万袋海鲜菇和1000吨食用菌的生产线,1万余户脱贫户“镶嵌”在食用菌产业链上,户均年增收1.2万元。
  目前,南京聚焦商洛当地菌种研发、菌包生产、精深加工、终端销售、仓储物流、废弃菌包利用、信息服务全产业链发展,已累计投入苏陕协作资金9060万元,助力实施木耳产业项目24个,拉动投资4.36亿元。
  新“网红”横空出世
  在柞水县,除了网红“小木耳”,又诞生了新“网红”——高淳柞水无性系茶叶种植示范园。项目由柞水县杏坪镇中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实施。现已累计投入苏陕协作与经济合作资金1015万元。已建成茶叶加工厂1座,产业路3.6公里,并在张氏沟、石家山、吴家湾、左家坡、八台坡等5个片区示范种植龙井43#、中白1#、金萱等优质品种茶苗2090亩。
  但是在2019年之前,因为茶苗过冬难、管护方式不科学等问题,柞水县一直没有本地茶。为了能够破解茶叶发展难题,来自高淳区农业农村局的赵福荣和芮克非一道翻山越岭、进村入户开始了两个月的走访调研,足迹遍布24个深度贫困村,多次深入曾经种茶田块实地查看,提出了在杏坪镇中台村利用退耕还林面积建设“千亩高山无性系生态茶园,带动茶叶产业发展”的建议。为了确保茶叶种植成功,在茶苗移栽和重点管护阶段,他们整天待在茶园,和农户吃住一起,手把手教合作社村民种植茶苗。2021年3月底,部分基地已开展茶叶试采摘并首次炒制,经品茶师和专家鉴定,完全符合优质茶叶标准,彻底改写了柞水县无本地茶的历史。
  在商南县,富水茶海公园既是该县聚力打造的引领乡村振兴的示范项目,也是苏陕协作产业项目。该项目形成了土地流转、基地务农、配股分红、技术培训、扶持发展的产业带贫机制,带动龙窝、油坊岭等周围各村村民通过种茶、务工、分红等方式增收致富。从资金帮扶到产业扶贫、从“输血”再到“造血”,这些转变的背后,意味着近几年溧商产业协作实现了质的飞跃,富水茶海公园项目正是溧商携手以产业扶贫“斩穷根”的缩影。
   南方“亲戚”不做客
  商南县的对口“亲戚”是南京市溧水区。这位南方来的“亲戚”在益贫增收方面善于作主不做客,把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思路和盘托出,在商南县制定出台《溧水企业来商投资优惠政策(试行)》,通过“产业+就业”一体化帮扶模式,成功招引满园香茶叶基地、宁商玩具厂等企业落地商南,带动当地200余人就近就业。
  光伏扶贫是另一条“绿色造血路”。2018年,溧水区委、区政府在得知商南县光伏扶贫电站建设资金紧缺后,第一时间筹措200万元援建资金。后又争取到苏陕协作资金3182万元,建成16座光伏扶贫电站。
  两三年来,商南县17座光伏扶贫电站累计发电3517.8万度,累计发放光伏收益资金1666.7万余元,使全县45个贫困村村均增收37.04万元,各村还利用光伏扶贫电站的收益设置了公益性岗位。
  东西部扶贫协作以来,溧商两地以扶持深度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量体裁衣,精准施策,累计争取苏陕协作项目资金2.18亿元,建成了万亩白茶基地、万亩猕猴桃基地、10万头生猪养殖、30万吨耐火材料等58个产业基地,培育了双山茶叶、光伏发电等24个村集体经济项目,先后带动5000余户1.7万余名脱贫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分红、务工、发展产业等方式稳定增收、携手奔向共同富裕。
   美景“蜂福”甜如蜜
  在商洛广阔乡村,生态本底优厚,村民守着好山好水,却长期过着“苦”日子。2021年以来,依托苏陕协作,南京复制各区美丽乡村建设成功经验,投入资金4485万元,对口帮扶商洛因地制宜打造2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镇,让商洛绿水青山“俏”起来,美丽风景变成好“钱”景。
  商州区三岔河镇利用项目帮扶资金,已在9个村62个村民小组改造1200余户村民家庭旱厕,人居环境整治得到群众一致认可。
  “厕所革命和污水处理只是第一步,在苏陕协作支持下,未来流域沿线将打造集农业体验、亲水戏水、田园采摘、品味乡村等复合功能于一体的沟峪樱桃产业示范园和商洛近郊乡村振兴典型示范带。”三岔河镇镇长孙为艳说,届时,三岔河镇将真正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秦岭山水乡村”。
  三岔河镇有着悠久的养蜂历史,但常年以家庭型养殖为主,没有标准化的养殖技术,产出的蜂蜜进不了超市商场,蜂农只能以低价零散的方式销售。好的中华蜂蜜能卖到每斤60—70元,而当地的中华蜂蜜只能卖到每斤40—50元。
  2021年,南京市栖霞高新园区企业南京福之兴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在商州区产业脱贫示范园落地建成商洛花想蜂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三岔河镇镇长孙为艳介绍,栖霞区对口帮扶商州区,从南京招引来福之兴公司后,蜂农们有了强大“后援团”,全镇现在已有35户养蜂大户加入养殖基地,不再为订单发愁,秦岭深处的“百花蜜”渐渐“飞”出大山。
  “依托苏陕协作,我们给蜂农提供定制蜂箱,定期上门提供指导。”商洛福之兴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坤拿起继养箱展示品告诉记者,当地此前的蜂箱都是单次采蜜,而现在的蜂箱通过离心式取蜜法做到了多次提取,将蜂蜜的产量提高了70倍,同时蜂蜜的收购价格也得到了提高。在收蜂蜜现场,记者见到了养蜂100余箱的专业大户郑成位。45岁的郑成位2018年之前都在西安工地上打工,家庭收入每年四五万元,仅能维持生计。随着年龄增长,找工作变得越来越难,3年前回乡养蜂,此次带来了2400斤蜂蜜,收益8万余元。“去年的500斤蜂蜜也帮忙卖出去了,孩子的病也有钱看了,生活越来越好了。”郑成位拿着卖蜂蜜的钱笑得看不见眼睛。
  洛南县北斗村的美丽乡村“亲农·溪乐谷”,是江宁区对口帮扶发展的旅游产业带富项目,55.5亩的村庄里建成游客服务中心和多个景观节点,改造出17栋民宿、6栋餐饮房屋,建成2100米水系景观和2300米登山步道,为游客提供全天候的美丽乡村度假体验。
  农村变景区,农民也变成工人。项目建成运营后,村民的土地按照入股分红的方式集中流转,农屋也以集体的名义按照股金进行入股分红。50余名当地农户就地转化为员工,在景区内从事旅游接待、景观维护等工作。2021年,脱贫户实现户均增收5000余元。
  核桃药材鼓腰包
  从最初的一斤核桃卖五六元,一亩地收入1000元,到现在的一棵树就能产10斤核桃,一斤核桃卖五六十元。宁商协作让20世纪50年代被毛泽东主席批示“陕西商洛每户种一升核桃”的发祥地——陕西省丹凤县的核桃产量翻倍上升,当地的农户收入也直线上升。
  近年来,南京市委和商洛市委着眼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投入资金200万元,在丹凤核桃主题公园建立160亩薄壳山核桃栽种示范园,丰富当地的经济林果种类,优化坚果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83岁的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李永荣组建了年轻一代薄壳山核桃培育团队,培训技术人员90余人,为薄壳山核桃产业在商洛“生根发芽”奠定了基础。
  丹凤县山地众多,适宜多种草药生长。在苏陕协作中,雨花台区对口帮扶丹凤县,中药材产业被重点提起,帮扶建起了新雨丹中药材科技产业园。
  12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园区清洗车间,20余名附近村民正在忙着给药材刮皮初加工,步入药材生产车间,浓浓的草药味扑鼻而来,各条生产线上都有工人在穿梭忙碌。目前,该园区年储存加工中药材5万余吨,周转量25万吨,解决300余人直接就业,年产值达到了1.5亿元。
  “同样的药材,同样的品质,因为有了完整产业链,农户们的钱袋子更‘鼓’了。”新雨丹中药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景明介绍,园区构建了“公司+村级合作社+农户”的药材种植新模式,农民转型成“产业工人”,药材也“水涨船高”,黄芩鲜货收购价格比上年每公斤上涨了1元。
  在雨花台区对口帮扶丹凤县挂职的丹凤县委常委、副县长薛伟看来:“新雨丹这个名称本身就寄托着两地深厚情谊,也填补了丹凤县没有药企进驻的空白。”薛伟介绍,企业自2018年12月成立后一直迅猛发展,2021年苏陕协作资金投入3000万元,给占地52亩的新雨丹中药材科技产业园持续加码,打造了一条从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仓储到分发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该项目的建设,年可储存加工中药材5万余吨,年周转量25万吨,生产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2000余吨,可解决300余人就业,年产值可达到1.5亿元,年可上缴税金2000余万元。
   山沟冒出“金银山”
  洛南县永丰镇境内地形复杂,“三线建设”时期,这里曾有军工厂分布在山沟野洼里。如今,当时遗留的破败厂房、基础设施正在经历新生。
  苏陕协作中,江宁区对口洛南县,招引江苏企业创建环亚源铜业有限公司,建设有色金属循环产业园。
  12月6日下午,记者走进企业参观。在有色金属拆解分拣中心、固废处理利用车间、稀贵金属提炼车间,一台台先进设备在工人熟练的操作下,将金属废料中的有价金属“吃尽榨干”,制成铜砖、铜丝等粗铜或铜合金。
  “旧手机、旧电脑、电路板都可以回收,通过一系列无害化处置,从中提取铜、金、银、铂、钯等稀贵金属。”公司董事长金竹林介绍,企业已建成年处理20万吨含铜废料的技术研发项目,依托园区“以企招商”,洛南县引入19家上下游企业,就近消化产能,加工精铜系列产品和稀贵金属工艺品。2020年9月投产以来,项目已累计实现产值23.1亿元,冒出一座座“金山银山”。
  金竹林告诉记者,铜废处理仅仅是一期项目,二期生态岛总投资48亿元,已建成稀贵金属回收、洛铜物流、洛铜工艺、金博阴极铜4个项目,富邦铜材、嘉腾实业等11家企业厂房主体将在年底前建成投产,6家科创企业、9家商贸企业也在陆续进驻。
  在项目三期,园区还将打造一个集工业旅游、现代物流、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商贸区域,在洛南形成独具特色的有色金属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六合区对口协作的山阳县,则借力园区共建的东风不断优化服务,上演了山区里生产高科技产品的“奇迹”。
  在山阳县电子信息产业园三期,7栋标准化厂房和企业办公楼依次排开。陕西三秦触控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12条生产线加足马力运行,一片片高精度电容触摸屏、电容式触控显示一体化模组成功下线,2.5D无边框电容式触摸屏更是全球首创。
  “园区已有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玻璃盖板的企业,三秦触控正好能覆盖其下游。我们拿出苏陕协作资金建设的标准化厂房作为‘嫁妆’,通过惠企租赁省去其基建成本,让企业安心落户。”山阳高新区管委会招商服务科科长蔡涛介绍,项目2021年1月签约、6月份内部装修、11月中旬就正式投产,创下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山阳速度”,成功带动当地就业。
  在一路之隔的山阳瑞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同年3月底建成投产的5G设备电源适配器项目也省去了基建烦恼,租赁标准化厂房8000平方米,生产产品远销欧亚市场,吸纳用工400余人。目前,山阳县借助苏陕协作资金已建成标准厂房12.5万平方米、在建3.5万平方米,入驻电子信息类企业9家,6家已建成投产,预计年可实现产值50亿元,安置就业3000余人。
  夫妻接力成美谈
  在江苏赴陕西的“支农”队伍中,南京江丁山夫妻俩“接棒赴陕”的故事早已成为美谈。
  江丁山夫妻俩都是南京市浦口区农业农村局的干部。2018年10月,时任浦口区农业农村局政策改革办主任的江丁山来到镇安县,从事农林特产发展和技术指导工作。
  在镇安工作的13个月时间里,江丁山结合当地板栗、核桃产业发展特点,全程跟踪指导、传授种植管护技术,使栗园村的3000亩板栗园的产量和效益比上年增加了一倍以上,他全程参与指导的标准化种植园核桃苗成活率超过了90%,被商洛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南京市对口帮扶商洛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9年底,江丁山“支农”结束返回后,妻子胡新苗又申请来陕“支农”,经过多次申请,2021年9月,领导终于派她来镇安“支农”3个月。一来就赶上镇安多年不遇的暴雨洪涝灾害,胡新苗不仅自己积极参加当地的捐款捐物活动,还通过微信等渠道,呼吁更多的人关注捐助镇安尽快恢复生产生活。为了帮助当地农民增产增收,她到多个镇村对农民进行生产技术、营销理念等专业知识培训,调研乡村振兴衔接情况,还和同事帮助五福村引进了美国红仁核桃种植项目。
  据赴陕挂职的镇安县委常委、副县长叶雪峰介绍,近年来南京市浦口区每年都会派出18名“三支”人才到镇安县从事支医、支农和支教工作。从2017年到2020年,仅南京市各区县派往商洛各区县的“三支”人员达442人。2021年以来,已经有126名南京来的“三支”人员被安排到商洛各地的教育、卫生和农技岗位工作。他们是“秦岭深处的南京人”,也是宁商协作中一支最中坚的脱贫先锋。
   “宁”聚英才著仁心
  “老师还有我!”“老师我也要!”在商洛市商州区第二小学的三(10)班教室门口,来自南京市栖霞区的支教老师李伟被孩子们围得严严实实,一个个挥舞着小手争着抢着和李老师击掌。课后击掌已成为李伟和孩子们的小默契,也是李伟受孩子们欢迎的最佳证明。
  除了支教正常科目,支教老师更是为山里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艺术的天窗。在丹凤县的第六小学,来自雨花台区的金卓则分享了她支教中的小故事。“打好音乐基础,培养自信很重要。四(2)班淡雨轩乐感很好,却发现他声音沙哑,一唱歌就引起了同学的哄堂大笑,我就赶紧鼓励他。”通过金老师的鼓励,淡雨轩加入了学校合唱团,并担任了独唱。
  “眼里要有光,心中有梦想。”这是六合区新集中学的教务主任周冰到山阳县之后对孩子们说的第一句话。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因材施教,周冰花了
  2个月的时间,步行家访了班级55个孩子的家庭,最远的要走上40多分钟的山路。周冰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他成为孩子们最喜
  欢的语文老师,严格和幽默,两个看似
  对立的词语却在他身上完美地融合。“周老师上课特别有趣,除讲课文内容外,还给我们讲课文背后的故事、作者的故事,上课的每一分钟我们都不舍得走神。他还用自己的工资给我们买球、买书……”说起周老师,语文课代表金紫悦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除了基本的教学以外,将南京优秀的教学经验、管理经验带到商洛也是支教的重点工作之一。2017年,商州区科教体局与南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合作,依托“沪江互+计划”,在乡村小学开设了“CCtalk网络直播课程”,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原则进行。网络直播课程的开设,填补了专业特色课程的空白,弥补了无专任教师情况下的课程缺乏,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开阔了学生眼界,丰富了学生的体验,让山区的孩子能够接受跟大城市同龄孩子一样的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商州区累计400余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受益学生达5000余人。
  如果说支教是为孩子们点燃了梦想,照亮了未来。支医则是为商洛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在柞水县中医医院,来自南京市高淳区的老中医李嘉是被柞水点名过来的。已经62岁的李嘉干了一辈子中医,退休后又被医院返聘,花甲之年本该含饴弄孙,却不远万里来治病救人。“这里说需要一个老中医来坐诊,领导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我,我立刻就同意了。组织上需要我,我肯定要来!”情至深处,李嘉有点哽咽。过来之后,李嘉天天门诊要接待20—30名病人。“南京来了个老中医,疗效特别好。”很快传了出去,越来越多的市民慕名而来。
  在山阳县,来自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党员专家顾军,目前挂职山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正在身体力行地抒写帮扶故事。山阳县的李大叔,因为右膝关节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就诊后,顾军仔细询问病史后为其进行相关检查,最终诊断为“右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损伤、右膝退变性关节炎”等病症。科室立即组织制定诊疗方案,在顾军的指导下,立刻实行微创手术。术后,李大叔右膝疼痛明显缓解,恢复良好。除了专家门诊、教学查房等带教指导日常工作外,下乡送医是党员专家们的主要工作之一。顾军带领来商医护人员到各镇,为百姓义诊共600余人次,发放健康宣教资料600余份。针对当地居民常见病,精选耳穴贴压、中医刮痧等6大类10项中医适宜技术,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深受广大群众认可。顾军说:“帮扶要做到不仅是送医到基层,还要做到送设备送技能到村(社区)。要完成这一心愿,山路再崎岖,也不会丢失信心。”
  2021年,南京在康养和医疗帮扶上多措并举,支医力度不断加大。仅江宁区各级工会已组织12批、530余人赴洛南开展职工疗休养活动。通过对口援助地区职工疗休养活动,不仅推进了消费帮扶提档升级,也有效增加了协作双方两地的交流,实现了社会动员、支持手段、帮扶渠道、带动效果多层次、多样化。同时,协调南医大二附院医疗专家赴商实施“心佑工程”,为221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免费检查诊断,已有30名患儿到南京接受免费手术治疗。结对帮扶情谊日深,南京市44所学校结对帮扶46所商洛学校,20家医院结对帮扶17家商洛医院。
  宁商协作三十载,长江水润商洛山,水往复、山回环,悠悠深情,行稳致远。祝愿宁商协作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供 稿 南京日报全媒记者 倪缪康 李 都 黎雨沁 吴 彬通讯员 王成华 易红涛统 稿 商洛日报记者 赵有良 邓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