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2年01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千里来支医 逆行再战“疫”
本报记者 李 亮
文章字数:1501
  “老婆,跟你说件事,我请缨去支援西安了。”
  那头沉默十几秒后,电话挂断了。
  2021年7月,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孙超就没在家陪过妻子和孩子。他3次参与南京市的全民核酸检测,之后又连续40多天封闭在隔离点为病人服务。2021年10月19日,他又来到商洛市山阳县支医,原想着今年1月19日回家,这时西安市又暴发疫情,他又做出了去支援西安的决定,妻子哪能不生气。
  孙超手握电话,内心十分愧疚。他来商洛后,教育两个孩子、照顾老人的重担都交给了妻子。妻子也是一名医生,工作十分忙碌,每天都累得筋疲力尽,怎么就没为她考虑过。
  孙超正想着,手机震了一下。“做好防护,照顾好自己!”妻子发来微信叮嘱他。
  瞬间,孙超的眼眶湿润了,被妻子的理解深深感动。
  今年39岁的孙超是南京市六合区龙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全科主治医师。2021年10月19日,他响应东西部对口协作政策号召,随同“三支人才”队伍跨越千里来到山阳县高坝店镇卫生院开展为期3个月的支医服务。
  刚一到,孙超就全身心投入卫生院的日常工作中。诊治病人、开展健康讲座、给村医讲课、到法官镇义诊、在高速路口参与疫情防控……两个月间,孙超把自己当作卫生院的一员,认真负责地参与每一项工作,最大化地利用时间将积累下的医学经验奉献给老百姓。
  “我来山阳支医时,老婆就很支持我。她也是一名医生,期望我能履行一名医生的责任。”孙超说,“作为一个男儿,关键时刻就要挺身而出。”后来,在和妻子的聊天中,他才知道妻子一方面是怪他提前没商量,一方面是想着他1月19日肯定回不去了,疫情即使很快结束,也会有一段时间隔离期,回来的日期是个未知数。
  2021年12月20日,孙超作为山阳县支援西安医疗队的一员前往西安。
  出发前夕,六合区卫健委的领导给孙超发来微信:“做好防护,平安归来。”
  当天下午7时许,孙超一行60人到达西安市鄠邑区中医医院,简单吃点晚饭后,便接到核酸采集任务,他们放下行李,迅速集合,一直忙到晚上12点。第二天早上8点集合,又去了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全体师生采集核酸。
  之后的四五天时间,孙超去了鄠邑区玉蝉街道,为群众进行核酸采样。为了减少老百姓等待时间,他们当天去的28人分成了9组,每组3人。根据之前在南京的经验,孙超建议组员分工协作,一个负责信息登记,一个负责采集核酸,一个负责医废处置,以提高采样效率。对此,大家都认同。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让老百姓缩短等待时间,这是我们共同的目的。”孙超说。
  2021年12月25日,西安突降大雪,在南京生长的他很少经历过寒冷的天气。因为要穿防护服,衣服不能穿太厚,孙超和队友们在户外连续工作五六个小时,手冻得通红,腿冻得直打哆嗦。
  “大家没有一丝怨言,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坚持着,包括很多女医生,再怎么冷怎么发抖,大家都没有想过要退缩,真的非常感动,也非常敬佩!”孙超说。
  2021年12月31日是大家工作时间最长的一天,几乎是从早上8点一直忙到晚上10点,一上车,大家就像散了架似的,没有一丝力气,手已麻木。还有一次,在凌晨5点,群里发通知:五点半集合,有紧急任务。大家早饭都没顾上吃,坐车2个多小时,到雁塔区采集核酸。
  “一听说去雁塔区,心里还是不自觉地咯噔了一下。但当一下车,看到很多‘大白’在有条不紊地忙着手头的事,内心一下子就平静下来。”孙超说。
  如今,到西安已经20多天了。这些天里,孙超养成了很多习惯:早饭不喝水,中午不吃饭,电话一响就伸手拿衣服,做梦手都在动。这些天,他也收获了许多感动:领导和同事频繁地问候,同伴们带病上“战场”的坚持,老百姓感恩的话语,共同战“疫”的情谊。
  “前两天,我对老婆说,过年不一定能回去了,疫情结束后还要隔离。老婆说,没关系,她会照顾好家里……”但是电话那头,传来一阵哽咽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