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2年01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小片区”撬动“大治理”
——我市积极探索“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文章字数:4098
   本报记者 汪 瑛
  1月7日,镇安县茅坪回族镇茅坪村二组党员先锋岗毛加平和片长魏正英来到自己的“责任区”。在走访时,养殖户魏付添反映自己眼下遇到的棘手困难——防疫期间交通管控,饲料运不回来,仅存的饲料只够圈舍里20头牛吃两天,他心急如焚。魏正英赶紧拿出手机,将这一问题上报给村指挥所。
  在严峻的疫情防控下,村上也束手无策,随即向镇指挥部汇报,镇上立即联系西口回族镇、米粮镇,8日下午,10车干玉米秆调运回来,先行应急,同时向县总指挥汇报。县总指挥部第一时间将该问题转至县畜牧中心办理,畜牧中心干部马俊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以及上下业务部门沟通等方式,联系到渭南一家牧场企业,一周内可以运回10吨草料,将彻底解决魏付添疫情期间和冬季牛饲料供应问题。
  “要不是有咱家门口的片长,我这些牛就要饿肚子,它们可是我全部的家当,养赔了我恐怕就得要饭了!”魏付添长吁一口气。
  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几天时间内,片长、村指挥所、镇指挥部逐级处理,发现自身不能处理的则报上一级,直至县总指挥部。总指挥部接报后,将事项指派给相关职能部门处理,部门及时处置并把结果反馈给总指挥部,进行考核存档。
  这是一个服务闭环流程,这样的流程每天都在进行。去年以来,我市各地探索“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实现了在一张网络中采集录入基础数据、分流督办事件、比对查询关联数据、向下延伸服务、考核评估日常工作,基层组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以片区为单元,织密治理网络,实现了由粗放管理向精细治理的转变
  “做事是真麻利,早上在电话里给说了需要的药物,下午就给送来了。”1月7日,丹凤县棣花镇陈家沟村村民赵青利一脸感激,“好在片长帮忙,要不我这腿脚不便出门困难,药急忙买不回来,老伴儿的病就得一直扛着。”
  赵青利所说的片长,是同村村民陈学文。1月6日,他的老伴高血压病犯了,头晕恶心起不了床,家里的降压药没有了,而他前一阵摔伤了腿,行走需拄拐杖,正熬煎的时候,他想起了片长陈学文,就给他打了电话。
  在棣花镇,像陈学文一样的片长,还有328名。
  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我市镇村地域扩大,一些地方出现面积大了管不全、力量不足管不细、居住分散管不好的现象。“万寿村面积25平方公里,514户1667人,过去以村民小组为单元,仅靠组长一人实地巡查,要把各家各户齐齐走一遍,至少得一周时间。”镇安县回龙镇万寿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康荐说。
  去年夏天,镇安县遭受强降雨46次,特别是8月20日降雨突破镇安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累计发生滑坡1765处,倒塌房屋191户541间,当地通过“人盯人”防抢撤,及时快速果断撤离群众7.1万人,实现了无一人
  2021年10月8日,全市“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现场会在镇安县召开。之后,全市各地积极探索“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将村组和社区划分为更小的单元片区,每个片区选配至少一名片长,通过缩小管理半径,发挥“前哨”“末梢”作用,将社会治理从“最后一公里”推进到“最后一米”。
  在片区划分方面,按照因地制宜、相对集中原则,农村在村民小组的基础上,以搬迁点、沟域、道路等为单元,按10至30户的标准划分片区片,城市社区则是以街道、小区、楼栋、机关单位、商场超市等为单元划分片区,少则几十户,多则几百户。
  在片长选聘方面,坚持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原则,以长期居住在该片区的组长、公益岗位人员、离退休干部、党员等“四类人群”为主,着力打造一人多岗、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网格队伍。
  镇安县月河镇罗家营村以院落为基础,将全村4个组划分为21个片区,最大片区(村委会片区)28户75人,最小片区(老庄子、小可洛凹)均8户23人,片长在半天内即可完成管理半径内的巡护等日常职责。
  “每个辖区就像是一张大网,靠有限的几个人来维护这张网,难免会有视角盲区,如果把网分成若干个小格子,再由专门的人对所属区域进行直观管理,就好管多了。‘人盯人+’机制的核心就是落细落实基层社会治理任务,把责任夯到具体的人,确保各个环节有人‘盯’,责任有人担。”柞水县综治中心主任张华说。
  片区的划分,使得单元格更小了,片长的“诞生”,使得村(社区)的治理力量增强了。
  目前,7县区和商洛高新区共划分片区26830个,选配片长26825名,辖区各单位和所有村(居)民全部纳入片区,定片、定岗、定人、定责,真正将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个部位、每个家庭、每个人。
  以大数据为平台,上下整体联动,实现了由单兵作战向整体联动的转变
  “过去,健身设施坏了,没有几个月是修不好的。周围居民要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公共设施损坏视而不见;要么‘一脸茫然’,不知道该找谁解决这个问题。”商南县东兴社区党支部书记魏海玲说,社区里缺少“热心人”,更缺少“下级”联动“上级”的有效机制。
  在魏海玲看来,以往基层问题主要是靠镇村干部翻山越岭、现场排查,要么问题发现不了、要么报告迟缓、要么处置不及时。处于社会治理末端的村(社区)有发现问题的条件,但没有处置的权限;有处置权限的职能部门却因为发现不了问题,不能及时处置。“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曾经困扰着基层治理的两端。
  从去年起,这样的情况得到改变。我市各县区均建立了大数据平台和联网可视系统,将人口、地理基础信息以及各级指挥机构人员和所有片长信息全部录入。同时,开发了县、镇(部门)、村、组、片“掌上通”APP,建立“县、镇、村(社区)、组、片”五级微信群。县区总指挥部下设指挥中心、会商研判室、指挥调度室和政策宣传、防汛救灾等8个专项指挥部,整合综治、应急等部门业务技术人员,实行集中办公,处理指挥中心交办、行业部门转办、镇办上报问题,形成了上下直达、左右联通的“一张网络”。
  以大数据为平台的调度系统通过线上线下同步监测,确保小事片长解决、大事五长联动。在线上,片长将片区内的人、地、事、物、情、组织等要素信息实时上传,属于哪一级问题就在哪一级解决,送至县总指挥部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启动部门会商机制,明确责任部门、办理时限;在线下,制作《片长口袋书》,片长每天巡查监测,针对片区网络无法覆盖、突发状况信号中断等情况,及时填写巡查记录、并上报。
  前不久,丹凤县竹林关镇丹水社区片长邬文涛在走访时发现:5号楼前人行道上的盲道被挖了。他立即将这一情况反映到社区指挥所,得知情况后,社区党支部书记徐东涛和另外名干部前往查看,原来是有人在路边开洗车店,装修时将店门前的人行道地砖给损坏了20多平方米,徐东涛找到店主,问清缘由,让其尽快把损坏的公用道路修补起来。几天后,楼前的人行道恢复如初。
  去年,镇安县在防返贫监测中,通过片长排查监测,及时将117户375名困难群众纳入社会兜底保障,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重大困难户132户453人纳入防返贫监测,落实帮扶措施,实现了应兜尽兜、应保尽保、应纳尽纳。
  “以往的基层社会治理条块分割多头治理,‘铁路警察各管一段’,造成资源浪费。现在通过整合行业部门各类资源,实行一人多岗、整体联动、齐抓共管,实现了管理排查全覆盖、基础数据全摸清、动态情况全掌握。”镇安县“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总指挥部工作人员朱杰说。
   以群众为主体,解决“急难愁盼”,实现了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的转变
  1月7日,商州区刘湾街道办南秦社区片长陈冬梅在微信网格群里收到群中的反映:5号楼下水道堵塞,影响正常生活。她第一时间联系水工,当天便将管道疏通,居民的心也踏实了。
  入户走访、收集信息、化解矛盾……在商州区大赵峪街道办王巷村,片长牛建斌每天准时来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履行“管家”职责,这已经成了他的工作常态。
  牛建斌是一个乐于助人、事事为村民着想的热心肠。“片长不是‘官’,而是村民的服务员,遇到的事情琐碎,跑的路多,说的话多,得耐得了麻烦舍得了享乐。”牛建斌坦言。
  民有所呼,片有所应。在“人盯人+”工作机制中,每一名片长都扮演着服务员、调解员、宣传员、代办员等多重角色,他们积极配合村(社区)“两委”做好片区的社情民意的了解、治安秩序维护、环境监督整治、矛盾排查调解、流动人口管理、重点人群排查登记管理、方针政策宣传解释……
  去年12月中旬以来,在洛南县城乡各地,一支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的特殊队伍,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这就是刚刚组建完成的“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片长队伍。这支覆盖全县、总人数达4738人的特殊队伍,在疫情防控最为关键的时刻,顶风冒雪值守在各个卡点,不畏艰难与防疫人员及村组干部奋战在流调盘查及矛盾纠纷调处一线,不计个人得失积极为居家隔离人员等特殊人员提供服务,成为洛南县疫情防控工作的尖兵和前哨。
  小区的井盖坏了,不到1个小时就有工程人员主动过来把盖子换好;年龄大的村民不会用智能手机在网上缴纳医疗保险,片长手把手教其注册帮助及时缴费;孩子在外地出生户口一直拖着没办,片长了解后,马上帮忙网上登记,手续一次就办好了;五保老人患病在家,片长带老人去医院就诊、办理住院手续;帮助片内居民打听培训信息解决就业和问题……
  这些都是我市各地“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后出现的感人事例。
  “‘人盯人+’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及时掌握、切实满足群众需求,更好地服务民生。片长就好比千里眼、顺风耳,群众有困难就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山阳县十里铺街道党工委书记杨小平说,实施“人盯人+”管理以来,街办已为群众办实事170多件。
  “自从实行‘人盯人+’管理后,村民有事情都会第一时间找片长反映,很多矛盾片区内就解决了,解决不了的再反映到村里,集中商议解决。”洛南县景村镇八一村党支部书记杨现英说,现在村民都乐意参加村里组织的各种活动,村里的氛围也更轻松活泼了。
  对于这种变化,云盖寺镇党委副书记白宗涛也感受颇深:“以往群众总认为社会治理与自己关系不大,镇村组安排什么就做什么,往往被动管理,群众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强。现在从群众中选聘片长,推行群众自治,设置院落小黑板、榜样公示栏,开展‘比一比、看一看,哪家表现好’等活动,极大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以为民服务为宗旨,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将每一位群众嵌在片区网格中,“人盯人+”让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常态化,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办,矛盾不用上交,纠纷就地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