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2年01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光 荣 院 里 的 幸 福 晚 年
肖 莲
文章字数:1299
  1月25日,农历小年,室外刚下过一场大雪,寒风凛冽,气温只有零摄氏度,而洛南县光荣院里却是欢声笑语、暖意融融。随便打开一间宿舍,地面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整齐,电视、空调、茶几、椅子、衣柜等家电家具一应俱全,独立卫生间全天供应热水。
  位于洛南县四皓街道办柳林社区的洛南县光荣院成立于1989年,是我市唯一以收养孤老复员军人、伤残军人和烈士军属的优抚单位。硝烟早已散去,当年的年轻战士也已变成耄耋老人,他们在这里享受着温暖的晚年生活。
  91岁的何根合老人,家在洛南县古城镇。1951年至1956年曾作为志愿军奔赴朝鲜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荣立三等功一次。耄耋之年的他,依然身板硬朗、精神矍铄。回忆当年战斗场景,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当时在部队的主要任务是看管军械库和卸载、装运炮弹。一箱炮弹很重,几个人合力才能抬动,我每天要给前线过来的运输车装运两三车炮弹。还要摸黑遮盖车轱辘印,以防敌机侦查时发现军械库进行轰炸。白天睡觉,晚上活动,吃的是一口炒面一口雪。”说完,老人又笑着解释:“那个炒面可不吃现在吃的炒面,就是炒面粉。”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何根合回到了家乡,干过村支书、当过厨师。老伴去世后,儿女劝他住到光荣院,他担心别人笑话死活不肯。后来,政府工作人员上门给他解释,2014年才住进来。“儿女也都60多岁了,照顾我的精力有限,在这里过吃得好、住得好,护理人员照护得细心周到,胜过儿子女子,现在都不舍得回去。”何根合老人说。
  “我对国家没有啥贡献,住在这里吃穿都不要钱,我惭愧得很。”一旁的杨天更老人接过话。
  今年84岁的杨天更,来自洛南县灵口镇,曾是一名骑兵,参加过青海平叛战斗,在广阔的草原、戈壁、荒漠上与敌人作战,骑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退伍回到家乡的他,做过27年大队支书,如今党龄已经62年。
  说起现在的生活,老人显得很开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在大队是半脱产干部,每月工资才15元,现在国家给发的养老保险、高龄补贴、退伍军人定补等各种福利,每月加起来有1000多元。国家对我们太好了,真是感恩不尽。”
  重回战斗过的地方,再去看望一下牺牲的战友一直是杨天更老人的心愿。2016年,他在儿子的陪同下终于去了青海,在烈士陵园看到战友的墓碑时,老人难过地说:“要是你们还在,也能享受到这样的日子就好了。”
  现场的护理人员和记者一起,仔细地跟着老人的回忆,共同感受着他失去战友的悲痛、如今的喜悦……
  “眼下,这里生活着20多位曾参加过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等战争和新疆平叛、西藏平叛的老兵。他们平均年龄超过80岁,最大的94岁。护理加上后勤保障人员一共十几个人,负责照顾老人们的饮食起居。晚上有值班人员,每晚查3次房。食堂的饭菜每天也不重样,清淡软和,适合老年人。老人们有个头疼脑热还可以免费在药房取药。”洛南县光荣院院长刘先锋介绍。
  今年,刘先锋早早就安排人买好了水果、花生、糖果等年货,定好了春节食谱。每年的年夜饭,刘先锋都要吃两顿,在院里和老人们吃完,回家后再陪家人吃一顿。“照顾好这里的老人们,让他们生活得舒心是我的职责。”
  去年春节,杨天更是在儿子家过的年。今年春节他想留在光荣院,和大家一起热热闹闹地过个年。已经连续3年在光荣院过年的何根合,今年也打算留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