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2年01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双减”后的家长该干啥?
杨建东
文章字数:679
  “双减”政策落地后,有的中小学生家长认为,学校增加了课后延时服务,一切都交给了学校,家长可以当“甩手掌柜”。
  这样认为显然不对。
  “双减”只是解放了家长在接、送孩子在辅导班的路上,当然也把孩子从沉重如山的课后作业中解放了出来。老师为了配合“双减”,布置的课后作业有了一定的减少,学生作业也由原来的书面作业转到了“过程性”“参与性”和“互动性”上来。
  “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双减”后的“过程性”“互动性”“参与性”作业,强调了家长与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让“亲情教育”“合作教育”“动手能力”“决断能力”得到很好的体现。让家长由以往“监督孩子做作业”,转变为与孩子一起来完成作业。
  比如,“双减”前老师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春天文章的作业,而“双减”后老师布置的作业可能是让孩子“寻找春天”。以前的作业,家长只有敦促学生完成作业,而后一个作业,家长就需要抽出时间,带着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孩子一起发现春天到底以什么形式来体现,又在哪里?这对家长就有了很高的要求。家长在与孩子完成作业时,其中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既增长了孩子的见识,也锻炼了孩子的身体。
  对于中学生,老师“双减”前布置的作业可能就是几张卷子,而“双减”后可能就是请学生回家与家长一起,了解家用电器的种类、额定电压,使用的年限等,再计算出自己家里一个月的用电量,然后对照电费单据分析结果与实际的差别,最后提出几条节能措施。这对于中学生来说,等于来了一个小型的模拟社会调查。学生和家长在探究过程中一起发现并快乐着,学生将自己的知识用于实践,而家长在陪同中一起享受快乐,这是“双减”以前“做几套试卷”不能得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