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2年02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虎啸山河动 神州满目春
——从春节看文化自信
文章字数:3577
  新华社记者 周 玮 施雨岑 王 鹏
  虎步奔腾开胜景,春风浩荡展宏图。
  文博场馆里过大年,非遗大集上买年货,新年俗里的“老味道”绵延醇厚乡愁;各地春晚舞台、大小剧场国风国潮大放异彩,解锁传统文化魅力,为中华古韵注入青春活力;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演绎“中国式浪漫”,人民大会堂呈献精华版新春“庙会”,让八方来客领略数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国味道……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虎年中国开篇序章澎湃的文化自信,是这个春节最耀眼的亮相、最鲜明的印记、最深长的回味。
  从塞北到江南,壬寅春节文化脉动虎虎生风,好一派“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的盛世气象。
   拆不开,打不散,年味绵长醇厚
  中华民族历来重团圆,讲真情,尚大义。一声“过年”,牵动着亿万中国人最温馨的情愫。守岁、祈福、年夜饭……一家一户的天伦之乐、欢声笑语,加起来就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万家灯火、国泰民安。
  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第一顿年夜饭——
  这顿饭吃的是物阜民丰——北京稻香村“零号店”、上海“宁波汤团店”等老字号门店买年货的队伍,从腊月开始逐渐变长;小年后人挤人的菜场里,大家赶着年前买上时鲜货;年夜饭刷屏朋友圈,南北各有特色、八大菜系齐全,饕餮美味与团圆年意都在这份中华美食地图里……
  这顿饭吃出了时代新风——有的地方为春节留守务工人员准备消费券,可用来订年夜饭、置办年货、旅游消费;在高速道口“蓝盒子”里负责核酸采样的志愿者,简简单单一份盒饭吃的是坚守,是责任;中国航天员在天宫空间站中度过首个春节,年夜饭有三种口味的饺子……
  一桌年夜饭,经年沉淀为国人的亲情纽带、乡土眷恋,折射一个大时代的变与不变。随着物质日益丰富,精神逐渐充盈,中国人年夜饭再无定式,选择日趋多元。不变的是,年夜饭从不只是一顿团圆饭,而是亲情、传统、新潮抑或“舍小家为大家”的象征,讲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的朴素道理。
  另一道丰盛的文化年夜饭,就是连续举办几十年,已成年俗的“春晚”。
  创意音舞诗画《忆江南》由海峡两岸演员共同演绎,彰显家国同脉文化一体;摩天大楼上“行云流水”的太极表演,展现中国风华底蕴悠长……观众点赞今年总台春晚传递出中华文化的大美气象。
  每到春节,无论身在何处,全体中华儿女默契开启合家欢祝福时间。炎黄子孙深入骨髓的文化基因、凝聚不散的家国情怀,铸成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文化纽带。身在海外的华人华侨把春节文化带到世界各个角落,“海外春晚”传扬中国文化,慰藉游子心,为大家鼓劲加油,一起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从“万家灯火”到“国之大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和万事兴。团聚、团圆、团结,唱响的是春节文化主旋律,诠释的是和合文化大境界。
  每逢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总会到人民群众中。在山西和当地百姓一起做年馍,在四川和群众一起炸酥肉、磨豆花,在内蒙古参加“五畜祈福”仪式……访民生、贺新春、送关怀,他把殷切祝福融入当地民俗,为的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捣糍粑,吹芦笙,杀年猪……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陈双村,各民族群众一起过春节。陈双村是一个有着壮族、汉族、毛南族、苗族、瑶族、水族、布依族等11个民族杂居的移民大村,从最初的语言不通到如今不同民族间实现共居、共学、共事,其乐融融。
  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新时代新年味里,各族儿女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奏响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强音。
   剪不断,忘不掉,文脉源远流长
  除夕之夜,《只此青绿》浓缩千里江山,还原北宋名画,一舞惊艳神州。千古风流、国祚方熙,赓续五千年不断的中华文脉汇入新时代澎湃向前的洪流。
  春节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精神源泉。回家过年,过年回家——历经千百年岁月风霜,这呼唤镌刻在民族基因里,沉淀于游子血脉中。“家”,不仅是地理的,更是精神的;不仅是故土芬芳与父母恩重、耳畔乡音和舌尖味道,更是历史与文化、血脉和根基。也正因如此,万家团圆的灯火中,那一壶暖心的老酒会如此强烈地点燃我们对精神家园的向往与依恋。
  千百年过去,这片热土上,最早的村庄成了国,最早的符号成了诗,最早的呼唤成了歌……在“世遗之城”福建泉州,人们走进家乡的古老街巷,重拾一砖一瓦背后蕴藏的厚重历史;在江西全南县雅溪古村,一阵阵铿锵锣鼓、一只只传统舞龙,让观众重温儿时的年味;在海南海口骑楼老街,海南八音的旋律让归来的游子泪流满面……这是民族血脉在广袤土地上流淌千年的结晶,小小村落淡淡乡愁汇聚成优秀传统文化的长河,成为我们对“过年”魂牵梦萦的记忆。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们回归精神家园,不仅是在寻访中抚慰乡愁,更是在铭记中汲取力量。
  日暖神州的节日,我们回归精神家园,在传承中升腾自信,凝聚奋进力量。
  巍巍紫禁城,春节期间一票难求。历经六百余载岁月沧桑的红墙黄瓦,见证“博物馆里过大年”渐成新年俗。将“中国”二字刻于“心中”的何尊,体现古人超前环保意识的长信宫灯,承载“愿政通人和,祈江山永固”寓意的金瓯永固杯……人们走进文华殿,在2022开年大展——“何以中国”展里探寻古老文脉生生不息的奥秘。
  华夏大地,何以中国?每一个时代,都会留下自己的答案。
  展厅之内,重器凝九州之志,典籍汇千载之思,是祖先在历史长卷上以勤劳、以勇敢、以智慧做出的无声回答。
  展厅之外,山河壮阔、人民幸福,今日之中国,是百余年来无数志士先驱以青春、以生命、以信仰砥砺铸就的答案。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回归,正是为了积蓄出发的精神力量。重温历史积淀的智慧,心怀对中华文明的骄傲,朝向伟大复兴的目标,每一个平凡的你我,正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姿态,书写新时代“何以中国”的答案。
  挡不住,传得开,文化沟通世界
  草木一时生意动,关河万里冻云开。大年初四,立春日,奥运之火再次在“鸟巢”点燃,北京冬奥会拉开大幕。喜庆祥和的虎年春节喜上加喜!
  春节是象征团圆的节日,冬奥会亦是世界各地冰雪健儿欢聚的盛典。恰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言,冬奥与春节是完美组合。在寓意虎虎生威、生龙活虎、气吞万里如虎的壬寅虎年,红火中国年邂逅冰雪冬奥会,注定会成就一段特别的缘分。
  冬奥村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旗帜随风舞动,高高悬挂的红色灯笼“长满”枝头,春节元素与冬奥标识交相辉映,诉说着中国与世界的“美美与共”。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古老的东方大国敞开怀抱,热情迎接八方宾朋。各国运动员也入乡随俗,他们写“福”字、贴春联、看“春晚”、吃饺子,在“中国红”与“冰雪白”的色彩交织中,感受着中华文化的东方神韵。
  承载着华夏民族古老传统,凝结着中华儿女的智慧结晶,春节早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扇重要窗口,架起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沟通对话的桥梁。
  看!巴西累西腓用一场灯光秀带来“庆新春 迎冬奥”的美好祈愿,芬兰赫尔辛基“虎年”主题冰雕喜迎中国春节,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方尖碑、英国伦敦的“伦敦眼”摩天轮、斯里兰卡科伦坡的莲花电视塔都亮起了“中国红”……
  听!世界政要和各国友人从四面八方传来他们的新春祝福。他们操着生疏的汉语,却在一句句“过年好”“新年快乐”“虎年吉祥”中传递出真心、真诚的情谊和祝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刻,春节已不单单是华夏儿女传承千载的节日,更是中华文化的生动缩影和重要象征。从东方到西方,世界各地人们的心灵距离被不断拉近,在近距离感知春节的点点滴滴中,共同触摸着五千年文明的脉动。“中国年”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折射出的是中华文化对世界吸引力和影响力的与日俱增。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润物无声的文明融通最能催生情感共鸣。冬奥会开幕式上,奥林匹克会旗护旗手闫振看到奥林匹克会旗同五星红旗一道高高飘扬时,流下了热泪。这一行中华民族情感与奥林匹克大家庭情感水乳交融的热泪冲决了全人类情感的堤坝……全世界为之破防!
  我们不妨把视线从春节延展开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成功举办,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书法、太极、武术、中医等活动广受欢迎,中国网络文学向海外输出网文作品1万余部、网站订阅和阅读App用户1亿多,覆盖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中华文化所蕴含的理念与智慧,正跨越时空、超越国度,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带来深刻启迪。
  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
  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国、希望了解中华文化。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自信开放的姿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兼收并蓄的态度借鉴各国有益文化,方能推动各国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书写人类文明新篇章。
  天地之道,襟怀若谷;好风长吟,成风化人;天下情怀,泽被万方。(参与采写 齐琪 谢佼 吴剑锋 袁慧晶 赵叶苹 张漫子 白玛央措 闫祥岭 新华社北京2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