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打工 挣钱顾家两不误
文章字数:965
一盏盏宫灯、莲花灯,造型各异、色彩鲜艳,特别是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老虎灯、兔子灯等12生肖灯,栩栩如生,令人爱不释手……这是洛南县喜春来灯笼工艺厂生产的灯笼给人们带来的视觉享受。
喜春来灯笼工艺厂于2019年注册成立,位于洛南县巡检镇巡检街社区移民搬迁安置点内,落户以来,带动了周边6个村50多户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培养熟练女工50多人,2021年被评为市级示范社区工厂。
2月19日,走进生产厂区,几十名身着工服的工人正在制作花灯模型,一条条竹篾在他们手中飞舞,一旁摆放着已经制作完“骨架”的花灯模型。“再经过贴纸罩、染色、粘花絮、吊坠等辅助工艺,一盏花灯便完成了制作。”工厂负责人刘芳芹介绍。
李爱丽是厂里的女工之一,就住在离工厂不远的楼栋里。“刚搬迁到这儿,除了管娃上学,整天闲着没事做,而家里又没有经济来源,急得我心里直发慌。”李爱丽说,丈夫做过心脏搭桥手术,身体不好,也不能外出打工,日子一度过得很紧巴。社区灯笼工艺厂建起后,她和丈夫第一批报名参加培训学习,一周后,就基本掌握了制作工艺。“现在我们两个在厂里每月能挣到5000元左右。既能照顾家里的老小,又有稳定收入,心里踏实得很!”
灯笼工艺厂里的女工,和李爱丽家庭情况相似的很多。曾经,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建档立卡贫困户,学一门手艺,能在离家近的地方找一份工作,是她们最大的梦想。在脱贫攻坚战中,当地推行“社区工厂”就业扶贫模式,在人口集中的搬迁安置点,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让李爱丽她们的“美梦”成真。
据了解,2019年以来,灯笼工艺厂安置当地劳动力就业100多人,其中贫困户40多人,人均年收入4万元以上。
为了解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工厂在制作传统灯饰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品。2021年,该厂的生肖灯、荷花灯、汉风灯笼等在西安年会上引起高度关注,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城墙灯展等多家企业联系合作。中国年俗会邀请灯笼工艺厂加入,非遗项目发展部负责人春节期间到厂里参观考察,对该厂用中华灯彩传承传统文化给予肯定,中央和省上等多家媒体对灯笼工艺厂作了宣传推介。
今年春节前后,客户订单源源不断,灯笼工艺厂再次发布招聘信息,一批回家过年的老乡抓住机会进了厂子。“今年不用出门找活儿了,在家门口就有工作,真是太好了。”李玲说,自己就住在搬迁安置小区,此前一直在西安打工,想着要照顾家庭,年前就做好了回来找工作的准备。
喜春来灯笼工艺厂于2019年注册成立,位于洛南县巡检镇巡检街社区移民搬迁安置点内,落户以来,带动了周边6个村50多户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培养熟练女工50多人,2021年被评为市级示范社区工厂。
2月19日,走进生产厂区,几十名身着工服的工人正在制作花灯模型,一条条竹篾在他们手中飞舞,一旁摆放着已经制作完“骨架”的花灯模型。“再经过贴纸罩、染色、粘花絮、吊坠等辅助工艺,一盏花灯便完成了制作。”工厂负责人刘芳芹介绍。
李爱丽是厂里的女工之一,就住在离工厂不远的楼栋里。“刚搬迁到这儿,除了管娃上学,整天闲着没事做,而家里又没有经济来源,急得我心里直发慌。”李爱丽说,丈夫做过心脏搭桥手术,身体不好,也不能外出打工,日子一度过得很紧巴。社区灯笼工艺厂建起后,她和丈夫第一批报名参加培训学习,一周后,就基本掌握了制作工艺。“现在我们两个在厂里每月能挣到5000元左右。既能照顾家里的老小,又有稳定收入,心里踏实得很!”
灯笼工艺厂里的女工,和李爱丽家庭情况相似的很多。曾经,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建档立卡贫困户,学一门手艺,能在离家近的地方找一份工作,是她们最大的梦想。在脱贫攻坚战中,当地推行“社区工厂”就业扶贫模式,在人口集中的搬迁安置点,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让李爱丽她们的“美梦”成真。
据了解,2019年以来,灯笼工艺厂安置当地劳动力就业100多人,其中贫困户40多人,人均年收入4万元以上。
为了解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工厂在制作传统灯饰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品。2021年,该厂的生肖灯、荷花灯、汉风灯笼等在西安年会上引起高度关注,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城墙灯展等多家企业联系合作。中国年俗会邀请灯笼工艺厂加入,非遗项目发展部负责人春节期间到厂里参观考察,对该厂用中华灯彩传承传统文化给予肯定,中央和省上等多家媒体对灯笼工艺厂作了宣传推介。
今年春节前后,客户订单源源不断,灯笼工艺厂再次发布招聘信息,一批回家过年的老乡抓住机会进了厂子。“今年不用出门找活儿了,在家门口就有工作,真是太好了。”李玲说,自己就住在搬迁安置小区,此前一直在西安打工,想着要照顾家庭,年前就做好了回来找工作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