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退耕还林森林抚育效益凸显
文章字数:782
本报讯 (王子玉)近年来,紧紧围绕群众增收、生态改善的目标,不断扩大退耕还林规模,全力推进退耕还林森林抚育工作,年抚育面积10万亩以上,全县森林质量明显提升,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得以显现。
县上先后制定《山阳县退耕还林总体规划》《山阳县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规划》,逐年落实年度计划,不断增加退耕还林规模。上一轮和新一轮退耕还林总面积已达到33.4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提升6.3%。
山阳县推行联户经营或进行权益流转,积极探索由造林公司、村(组)组建退耕地管护专业合作社(队),对退耕地、退化林统一进行管护,提高管护质量,使退耕地早郁闭、早成林。先后在法官镇黄家店村、延坪镇枫树村、王阎镇天桥社区等镇村退耕地实施中幼林抚育试点示范项目,嫁接抚育板栗3万亩,抚育连翘5万亩、茶叶2万亩,全县共完成上一轮退耕森林抚育21.61万亩,全面提高退耕地林木生长和林分质量。
县上严格实行建设项目法人和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和竣工验收制、财务审计和质量问责制,做到包抓责任、施工方案、招标程序、保障措施、政策兑现、服务指导、安全监管、资料档案“八个到位”。在全市率先应用3S矢量化设计系统新技术,初步建立县级数据库,通过3S矢量化小班数据库系统,有效管控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
山阳县进一步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坚持“先验收、再公示、后兑现”的工程款支付程序。对退耕还林各项资金使用情况,会同发改、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全程跟踪监督,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高效。全县累计兑现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资金4336万元,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7.25亿元。
县上实行大户示范带动和扶持贫困退耕户发展产业、优先吸纳当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参与工程劳务。按照乔、灌、草合理搭配原则,先后在岭南退耕地发展茶叶、香椿等特色产业,在岭北退耕地培育了连翘、红仁核桃、板栗、五贝子等特色经济林,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全县共涉及农户7.5万户,其中贫困户3928户1.2万亩354.3万元。
县上先后制定《山阳县退耕还林总体规划》《山阳县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规划》,逐年落实年度计划,不断增加退耕还林规模。上一轮和新一轮退耕还林总面积已达到33.4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提升6.3%。
山阳县推行联户经营或进行权益流转,积极探索由造林公司、村(组)组建退耕地管护专业合作社(队),对退耕地、退化林统一进行管护,提高管护质量,使退耕地早郁闭、早成林。先后在法官镇黄家店村、延坪镇枫树村、王阎镇天桥社区等镇村退耕地实施中幼林抚育试点示范项目,嫁接抚育板栗3万亩,抚育连翘5万亩、茶叶2万亩,全县共完成上一轮退耕森林抚育21.61万亩,全面提高退耕地林木生长和林分质量。
县上严格实行建设项目法人和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和竣工验收制、财务审计和质量问责制,做到包抓责任、施工方案、招标程序、保障措施、政策兑现、服务指导、安全监管、资料档案“八个到位”。在全市率先应用3S矢量化设计系统新技术,初步建立县级数据库,通过3S矢量化小班数据库系统,有效管控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
山阳县进一步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坚持“先验收、再公示、后兑现”的工程款支付程序。对退耕还林各项资金使用情况,会同发改、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全程跟踪监督,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高效。全县累计兑现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资金4336万元,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7.25亿元。
县上实行大户示范带动和扶持贫困退耕户发展产业、优先吸纳当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参与工程劳务。按照乔、灌、草合理搭配原则,先后在岭南退耕地发展茶叶、香椿等特色产业,在岭北退耕地培育了连翘、红仁核桃、板栗、五贝子等特色经济林,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全县共涉及农户7.5万户,其中贫困户3928户1.2万亩354.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