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帮会馆的正门石砌牌楼
船帮会馆的花戏楼
在三月的旖旎春光里,坐落于丹凤县城丹江岸边的船帮会馆,呈现出与往日不同的神韵。面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木,倾听这里留下的诸多故事,我们像是走在历史与现实相互交错的时光界面上,感受着它曾经鼎盛的气象和久负盛名的气场。
“龙驹寨自古是‘北通秦晋,南结吴楚’的交通要冲,在陇海铁路未通之前,东路货物沿长江入汉江逆水而上至龙驹寨,经骡马驮运分散至西安、甘肃,经洛南转运至潼关、山西等地,享有水旱码头称誉。”在船帮会馆前的广场上,讲解员讲述着会馆所在地龙驹寨的历史。
河水清浅的丹江,过去能行船,而且航运那样发达!这不由得让人遐想联翩,脑海里浮现出了百艇连樯、纤绳纵横、人声鼎沸的繁荣之景。
“当时商贾云集,帮会众多,为不使马帮、盐帮、青瓷器帮、黄帮等帮会歧视,显示船帮的实力,从事丹江船运的500多名商人们商定,从每个运件的报酬中提取三个铜钱,集资修建会馆。日积月累,集腋成裘,终于在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建成了这座闻名遐迩的会馆,也是现在国内保存最完整的船帮会馆之一,20世纪90年代被列入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丹凤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周丹鹏说。
船帮会馆也叫明王宫、平浪宫,俗称花庙。会馆的正门是石砌牌楼,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显得高大、气派。牌楼面额上嵌有九龙石匾,雕“明王宫”三个大字,左为“高山流水”、右为“清风明月”。大门石联“后元夷受封德昭千古,继夏禹称王福庇九江”,横额“安澜普庆”,取平息波澜之意。
这石联是有故事的。一般情况下,古人称帮助大禹治水有功的伯益为“平水明王”。但这里却另有其人,传说南宋末年,忽必烈入侵中原,将年仅7岁的小皇帝赵昺赶到崖州,走投无路的小皇帝和宰相陆秀夫一起跳海。元朝开国后为笼络人心,谥这位南宋末代小皇帝为“平水明王”。
“因为艄公、搬运工靠码头挣钱,一方面希望丹江安澜、江水充沛,另一方面希望船帮能抱团壮大,所以他们敬的是元朝敕封的‘平水明王’。”讲解员向我们这样介绍着。
正面是牌楼,背面却是一座戏楼。
虽然我们已经来过这里好多次,但每次都被戏楼的精美所吸引、所震撼,这次也不例外。它集中了南北建筑风格之精华,既有北方建筑庄重大方的风格,又有南方建筑华丽细腻的特征。戏楼中间部分高,两侧矮,顶端中央为宝塔式彩瓷装饰,屋脊和飞檐翘角上的彩龙均以彩色瓷片镶嵌而成,与安徽亳州的南戏楼同为国内最有代表性的戏楼,被称为北戏楼。
“戏楼是会馆的主要建筑,砖木结构,高27米、长22米、进深11米、台口8米。”丹凤县博物馆馆长高翔介绍道:“正面的如意斗拱中央,有‘秦镜楼’三个大字,好似告诫世人,古事犹今事,世情看戏情,有高台教化的作用。”
戏楼的画额梁柱多为镂空木雕,雕刻有亭台楼阁、车马仪仗、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惟妙惟肖,形态逼真,其中人物雕刻最为精巧,有大舜耕田、夏禹治水、牛角挂书、赤壁夜游,还有两军交战的场面等,不禁让人惊叹古人技艺的高超。
“大家看,在‘和声鸣盛’四个大字两侧有组人物故事浮雕,远看像两行文字,其实是两组雕画组成的一副完整的对联,对于它的意思至今无人破译。”高翔笑着说:“为了弄明白这耐人寻味的谜底,县上开出了30万元的悬赏金。”
“其实,戏楼的楼柱夹角之间的六副龙凤透雕是全楼的木雕珍品,十年浩劫中遭到毁坏,现如今只剩下了不很完整的两副。”丹凤县博物馆原馆长刘军民颇为遗憾地说。
遗憾归遗憾,但从戏楼整体保存的精美和讲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人们对生活意趣的追求,以及南来北往客商在此创造的经济、文化繁荣之景。
“我的祖籍是湖北黄石,我爷爷那一辈人从湖北乘船来丹凤做生意,看到这里经济繁荣、气候宜人、民风淳朴,就定居了下来。”今年70多岁的邓耀斌感慨地说:“我记得小时候经常在这里玩,那时候会馆范围比现在大,还有一大排的空房子,老辈人称为脚子房,是船夫客商休息的地方。”
戏楼的正对面有一座明王殿。殿外左有怒目圆睁代表至死不渝、威武不屈的英雄刑天塑像,右有蚩尤,也是一位英勇善战的虎将,据说是今天苗族的祖先。殿内正中神态威仪、庄重慈祥、头顶冠冕的就是“平水明王”。这里曾经是船工和百姓祈福的地方。
“这里还是一处红色文化资源,2020年12月被陕西省文物局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高翔说。
1934年,红二十五军长征经此,曾在会馆进行整训,并创建了龙驹寨苏维埃,从而为这一文物古迹增添了红色光环。
在龙驹寨,除船帮会馆外,当时还有盐帮会馆、青瓷帮会馆、马帮会馆等十二大帮派会馆。
从船帮会馆出来,我们在丹凤县城走街串巷,先后来到丹凤县委党校、城关粮站、西街小学,逐一走访了现在保存还比较完整的盐帮会馆、青瓷帮会馆、马帮会馆遗址。
周丹鹏说:“目前,县上已着手打造会馆群文化,将这四大会馆进行修复,并收集展陈,以供游客游览,了解那段历史。”
随着丹凤县对会馆群文化的倾力打造,丹江岸边的这些历史遗存,将会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历史之光、文化之光。
记者手记
让文化软实力真正硬起来
南书堂 李小龙
去过丹凤船帮会馆很多次,多是走马观花,这次采访却是用心的。蓝天白云下的古建筑,依然叙说着它的历史,展示着它的魅力。
采访中,我们详细了解了历史上丹江航运和龙驹寨水旱码头的兴与衰,追索着时光流转与世事之变中,人们生产生活形态的发展变化轨迹;在那些古建筑之间,或驻足品味,或流连忘返,感叹着古人建筑技艺的精湛、美学追求的非凡,以及对南北不同文化兼容并蓄的气度;从这里的文化符号、文化气息中,感受到的,是文化遗产对一个地方所产生的穿越时空的持久影响力。
商洛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像船帮会馆这样的文化遗存还有很多。这是作为商洛人值得自豪与骄傲的地方,是我们从历史一路走来的根,也是我们向未来一路走去的魂。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文化遗存,外地人不知道,就连我们自己都知之甚少,颇有“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究其原因,可能有保护得不好、损毁严重的问题,让去了的人觉得“没啥看”;有忽视价值发掘、利用不够的问题,让看过的人觉得“没啥用”;也有不注重宣传的问题,因“没啥名”而少有人来。这些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保护好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职责,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同时,我们要努力让那些“沉睡”的文物“活起来”,使其既彰显历史价值,更彰显出当代价值。这不仅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扩大对外影响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市打造“中国康养之都”的应有之义。
丹凤县已把打造以船帮会馆为代表的会馆群文化列入“十四五”文旅发展规划,并着力积极实施。我市其他县区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方面,也都拿出了比以往力度更大的举措,正在倾力而为。相信在“一都四区”建设中,我市更多的文化遗产会真正“活起来”,我们的文化软实力会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