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谱写商洛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文章字数:3576
过去五年工作成就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面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积极推进绿色循环发展,经济总量和发展效益再创新高,2021年底全市生产总值突破850亿元、年均增长3.9%,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6.82亿元、年均增长5.37%。
——脱贫攻坚圆满收官。主动扛牢脱贫攻坚政治责任,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探索推行“户分三类、精准帮扶”“三带一创”等机制,统筹用好定点结对、宁商协作、三大帮扶体系等力量,如期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25.34%实现全面清零,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932元增加到2020年的10511元。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严格落实《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制定“1+8+8”规划体系,组建市县镇三级保护机构,建成秦岭生态监测大数据平台,网格化信息化监管实现全覆盖。
——改革开放蹄疾步稳。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通过国家验收,国资国企、教育医疗、财税金融等重点改革扎实推进,累计完成改革事项639项。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坚持生态相融、人文相伴,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至49.42%。
——民生福祉更加殷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新增城镇就业9.5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7万人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6%、9%。
——民主法治有序推进。支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出台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人大立法、决定、任免、监督职权和代表作用有效发挥。
——宣传思想守正创新。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建立“4.23”学习日等制度,推动学习贯彻走深走实。
——管党治党全面加强。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学史悟思想强根铸魂、奋进新时代追赶超越”“牢记嘱托·奋进商洛”“爱我商洛”等主题活动,广大党员干部捍卫“两个确立”更加坚定、做到“两个维护”更加自觉。
今后五年工作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紧扣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以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为战略指引,以加快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主攻方向,精心打造中国康养之都、高质量发展转型区、生态文明示范区、营商环境最优区、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区“一都四区”,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今后五年奋斗目标
科学描绘发展蓝图 聚力打造“一都四区”
——打造中国康养之都,就是聚焦宜居宜游宜养,依托中国气候康养之都、中国最佳康养休闲旅游市、国家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市、国家级(康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等金字招牌,突出老年、青年、儿童全龄覆盖,城乡、景区、产业联接互动,形成“一心两带多点”的康养总体布局,把商洛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养生养老养心境、避暑避霾避喧嚣最佳目的地。
到2026年,建成康养产业园区、旅游休闲度假区、森林康养基地各10个,培育康养企业100家,全市健康产品和新业态覆盖范围达到50%以上,康养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打造高质量发展转型区,就是围绕提质提效提级,突出“双碳”目标牵引,坚持绿色循环发展定位,以打造“秦岭智谷·数字商洛”为重点聚合创新资源,以培育领航企业、活力主体为支撑赋能产业跃升,以打造“3+N”产业集群为核心提高发展能级,构建创新能力强、资源配置优、生产效率高、亩均效益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量增质更优,使商洛成为创新创优的强磁场、绿色发展的新高地。
到2026年,“3+N”产业集群产值超2000亿元,全市GDP达到1100亿元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提高到3.5万元、1.5万元以上。
——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就是突出更蓝更绿更清,围绕当好秦岭生态卫士,持续唱响“秦岭最美是商洛”,守护绿水青山、擦亮蓝天白云、留住乡愁幽境,构建安全可靠的生态环保体系、崇尚自然的生态文化体系、节约集约的资源利用体系、环境友好的绿色产业体系,创建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加速形成优质生态产品供给、高效生态价值实现、美丽生态成果共享的生态文明样板。
到2026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率达到30%以上,绿色产业产值占GDP的50%以上,生态环境主要指标稳居全省前列。
——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就是紧扣优惠优厚优能,树牢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理念,坚持以企业需求为第一导向、企业口碑为第一标准、企业发展为第一目标,以更大勇气优化再造服务流程、破除各种隐性壁垒,形成服务质量最优、办事效率最高、保障政策最活、创业生态最好的投资洼地,让企业办事更省心、成长更暖心、经营更安心,促进要素充分涌流、企业竞相投资、市场活力迸发。
到2026年,营商环境满意率达到90%以上、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市场主体突破20万户。
——打造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区,就是坚持共建共治共享,进一步创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制,发挥“五治”作用,防范“五类风险”,全面推广“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探索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商洛特色、区域特点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明显增强,“九率一度”稳居全省前列,夺取省级“平安银鼎”“平安金鼎”,成功创建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平安商洛、法治商洛向更高水平迈进。
坚持“三新”战略指引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以绿色发展塑造新优势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也是打造“一都四区”的鲜明底色。要紧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抓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以良好生态、绿色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
(二)以产业集群培育新引擎
产业集群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也是打造“一都四区”的实力支撑。要坚持全域布局、全链推进,打通“末梢路”、完善“循环网”,着力打造要素集约、企业集中、配套集成的产业集群,筑牢现代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
(三)以精美城镇彰显新形象
建设精美城镇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打造“一都四区”的重要载体。要坚持以先进理念、前瞻眼光,探索生态导向型模式,推动城市内涵式提升、城镇特色化发展,着力打造“山水园林城市、旅游康养之都”。
(四)以乡村振兴创造新生活
乡村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打造“一都四区”的重要内容。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以乡村振兴统揽新阶段“三农”工作,不断巩固成果、缩小差距、挖掘潜能、彰显特色,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五)以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
改革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是打造“一都四区”的根本动力。要以思想解放促进全域开放,拓展空间扬大气,深化改革展新气,创优环境聚人气,推动形成要素大联通、区城大合作、对外大开放格局。
(六)以增进福祉满足新期待
高品质生活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也是打造“一都四区”的目的所在。要牢记人民深切期待,集中精力解决一批“老大难”、啃掉一批“硬骨头”,做到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努力为人民安康托底、幸福增色。
(七)以优化治理提升新效能
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是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打造“一都四区”的压舱之石。要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推动治理理念、治理布局、治理方式创新,全面提升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坚决扛牢主体责任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宣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领会“两个确立”“十个坚持”的精髓要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
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原则,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促进市县融媒体中心运营创新,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着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三)锻造过硬干部队伍
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四)广泛集聚各方英才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实施“商山英才”计划,培育引进一批产业领军人才、行业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本土实用人才。
(五)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基层、做实基层,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
(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严字当头、全面从严、一严到底,认真落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纪委监委监督责任,层层传导管党治党压力,把负责、守责、尽责体现在每个党组织、每个岗位上。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面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积极推进绿色循环发展,经济总量和发展效益再创新高,2021年底全市生产总值突破850亿元、年均增长3.9%,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6.82亿元、年均增长5.37%。
——脱贫攻坚圆满收官。主动扛牢脱贫攻坚政治责任,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探索推行“户分三类、精准帮扶”“三带一创”等机制,统筹用好定点结对、宁商协作、三大帮扶体系等力量,如期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25.34%实现全面清零,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932元增加到2020年的10511元。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严格落实《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制定“1+8+8”规划体系,组建市县镇三级保护机构,建成秦岭生态监测大数据平台,网格化信息化监管实现全覆盖。
——改革开放蹄疾步稳。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通过国家验收,国资国企、教育医疗、财税金融等重点改革扎实推进,累计完成改革事项639项。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坚持生态相融、人文相伴,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至49.42%。
——民生福祉更加殷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新增城镇就业9.5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7万人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6%、9%。
——民主法治有序推进。支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出台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人大立法、决定、任免、监督职权和代表作用有效发挥。
——宣传思想守正创新。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建立“4.23”学习日等制度,推动学习贯彻走深走实。
——管党治党全面加强。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学史悟思想强根铸魂、奋进新时代追赶超越”“牢记嘱托·奋进商洛”“爱我商洛”等主题活动,广大党员干部捍卫“两个确立”更加坚定、做到“两个维护”更加自觉。
今后五年工作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紧扣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以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为战略指引,以加快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主攻方向,精心打造中国康养之都、高质量发展转型区、生态文明示范区、营商环境最优区、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区“一都四区”,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今后五年奋斗目标
科学描绘发展蓝图 聚力打造“一都四区”
——打造中国康养之都,就是聚焦宜居宜游宜养,依托中国气候康养之都、中国最佳康养休闲旅游市、国家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市、国家级(康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等金字招牌,突出老年、青年、儿童全龄覆盖,城乡、景区、产业联接互动,形成“一心两带多点”的康养总体布局,把商洛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养生养老养心境、避暑避霾避喧嚣最佳目的地。
到2026年,建成康养产业园区、旅游休闲度假区、森林康养基地各10个,培育康养企业100家,全市健康产品和新业态覆盖范围达到50%以上,康养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打造高质量发展转型区,就是围绕提质提效提级,突出“双碳”目标牵引,坚持绿色循环发展定位,以打造“秦岭智谷·数字商洛”为重点聚合创新资源,以培育领航企业、活力主体为支撑赋能产业跃升,以打造“3+N”产业集群为核心提高发展能级,构建创新能力强、资源配置优、生产效率高、亩均效益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量增质更优,使商洛成为创新创优的强磁场、绿色发展的新高地。
到2026年,“3+N”产业集群产值超2000亿元,全市GDP达到1100亿元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提高到3.5万元、1.5万元以上。
——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就是突出更蓝更绿更清,围绕当好秦岭生态卫士,持续唱响“秦岭最美是商洛”,守护绿水青山、擦亮蓝天白云、留住乡愁幽境,构建安全可靠的生态环保体系、崇尚自然的生态文化体系、节约集约的资源利用体系、环境友好的绿色产业体系,创建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加速形成优质生态产品供给、高效生态价值实现、美丽生态成果共享的生态文明样板。
到2026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率达到30%以上,绿色产业产值占GDP的50%以上,生态环境主要指标稳居全省前列。
——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就是紧扣优惠优厚优能,树牢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理念,坚持以企业需求为第一导向、企业口碑为第一标准、企业发展为第一目标,以更大勇气优化再造服务流程、破除各种隐性壁垒,形成服务质量最优、办事效率最高、保障政策最活、创业生态最好的投资洼地,让企业办事更省心、成长更暖心、经营更安心,促进要素充分涌流、企业竞相投资、市场活力迸发。
到2026年,营商环境满意率达到90%以上、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市场主体突破20万户。
——打造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区,就是坚持共建共治共享,进一步创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制,发挥“五治”作用,防范“五类风险”,全面推广“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探索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商洛特色、区域特点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明显增强,“九率一度”稳居全省前列,夺取省级“平安银鼎”“平安金鼎”,成功创建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平安商洛、法治商洛向更高水平迈进。
坚持“三新”战略指引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以绿色发展塑造新优势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也是打造“一都四区”的鲜明底色。要紧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抓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以良好生态、绿色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
(二)以产业集群培育新引擎
产业集群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也是打造“一都四区”的实力支撑。要坚持全域布局、全链推进,打通“末梢路”、完善“循环网”,着力打造要素集约、企业集中、配套集成的产业集群,筑牢现代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
(三)以精美城镇彰显新形象
建设精美城镇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打造“一都四区”的重要载体。要坚持以先进理念、前瞻眼光,探索生态导向型模式,推动城市内涵式提升、城镇特色化发展,着力打造“山水园林城市、旅游康养之都”。
(四)以乡村振兴创造新生活
乡村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打造“一都四区”的重要内容。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以乡村振兴统揽新阶段“三农”工作,不断巩固成果、缩小差距、挖掘潜能、彰显特色,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五)以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
改革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是打造“一都四区”的根本动力。要以思想解放促进全域开放,拓展空间扬大气,深化改革展新气,创优环境聚人气,推动形成要素大联通、区城大合作、对外大开放格局。
(六)以增进福祉满足新期待
高品质生活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也是打造“一都四区”的目的所在。要牢记人民深切期待,集中精力解决一批“老大难”、啃掉一批“硬骨头”,做到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努力为人民安康托底、幸福增色。
(七)以优化治理提升新效能
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是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打造“一都四区”的压舱之石。要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推动治理理念、治理布局、治理方式创新,全面提升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坚决扛牢主体责任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宣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领会“两个确立”“十个坚持”的精髓要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
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原则,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促进市县融媒体中心运营创新,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着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三)锻造过硬干部队伍
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四)广泛集聚各方英才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实施“商山英才”计划,培育引进一批产业领军人才、行业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本土实用人才。
(五)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基层、做实基层,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
(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严字当头、全面从严、一严到底,认真落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纪委监委监督责任,层层传导管党治党压力,把负责、守责、尽责体现在每个党组织、每个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