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村 教 育 守 望 者
文章字数:1594
本报通讯员 杨远彦 徐海涛
她始终把“学厚为师,德高为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她用自己的勤劳、朴实、智慧、爱心,把乡村女教师这一普通的职业书写得绚丽多彩。她就是柞水县红岩寺镇中心小学的数学教师兼教研组组长谢慧玲。
扎根乡村教育
谢慧玲自从2002年走上讲台,成为一名乡村老师,崇高而沉重的责任感便油然而生。她除了上好每节课外,还担负着细致、具体、烦琐的班主任工作,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
20年来,她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她也成为学生喜欢、家长信任的优秀教师。她多次被所在学校及柞水县评为“优秀教师”“提高教育质量先进个人”“柞水县第四批教学名师”“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2021年9月获商洛市乡村教师突出贡献奖。
学生邓昌叶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无人照顾,是一位寄宿生,她不爱说话,不善于表现自我,每次上课让她回答问题,都会声音颤抖。为了帮助她,谢慧玲经常在放学后和她一起做游戏,帮她铺床单,指导她叠被子;课堂中,当她有一点点的进步,就及时表扬,慢慢帮助她树立信心。后来,邓昌叶变得自信起来,也爱笑了,上课回答问题虽然声音小,但比之前有很大进步。每次在学校举行的庆祝“六一”和“元旦”演出活动中,她总能积极参加,学习成绩也进步了。
有一次,谢慧玲生病住院,邓昌叶给她打了好几次电话,问她身体恢复情况,说班上孩子很想她,并让她放心,班上数学课有人上。面对学生的关心和懂事,她的心里充满了感动和欣慰。
提高教学能力
谢慧玲深知教师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从参加工作起,她就把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当作重要任务。“备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是她对自己的要求。每天放学后,她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研读课程标准,明确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准备好每一节课,努力提升自身教学技能。
谢慧玲多次参加省级培训学习,提升教学能力。作为教研组组长的她经常参加示范课教学,同时也带领本校其他数学老师参加课题研究等教研活动,提高本校教师的业务能力。
她2011年参加的市级数学课题《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实践与探索》和2017年主持的国家级课题《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策略的研究》已经结题,2020年负责的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正在研究中,撰写的《打开文明用语之门绽放文明礼仪之花》教育改革创新案例被商洛市教育教学研究室评为德育教育类二等奖,撰写的《小学语文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讨论》《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篇论文相继在县级和省级教育刊物上发表。论文《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与实践》在“第十一届全国科研优秀学术论文”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021年撰写的教学设计《平行与垂直》在中国教育发展研究学会举办的“全国中小学精品课程”大型研讨会中荣获一等奖。
洒下片片真情
乡村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亲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
王祖成是一名五年级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孩子由年近70岁的外公外婆照顾。一个周末的晚上,孩子晕倒在宿舍,谢慧玲按照报名册上的电话联系家长,电话一直显示无法接通。她立即和另一名老师把孩子送到医院救治,直到深夜确定孩子没事才回去休息。有一次孩子骨折联系不上家长,她就背着孩子去医院,直到联系上家长才返回学校,孩子出院后,她经常去看望。学生毕业后也和她一直保持联系,每逢节日,她总能收到来自学生的祝福信息。
留守儿童雷萍,因头疼查出血管瘤,却由于家庭困难拿不出巨额医药费。了解到学生的情况后,谢慧玲带头在班上为孩子捐款,领导同事知道后也积极捐款,并号召全校师生共同帮助雷萍同学,一万多元的捐款虽然不多,但这份来自全校师生的爱心让雷萍备受感动。
谢慧玲说:“一个立志为乡村教育事业作贡献的人,关心爱护学生才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她的事业在三尺讲台上延伸的同时,也把爱、智慧、责任奉献给乡村学生,在学校这块平凡而孕育着无限生机的沃土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
她始终把“学厚为师,德高为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她用自己的勤劳、朴实、智慧、爱心,把乡村女教师这一普通的职业书写得绚丽多彩。她就是柞水县红岩寺镇中心小学的数学教师兼教研组组长谢慧玲。
扎根乡村教育
谢慧玲自从2002年走上讲台,成为一名乡村老师,崇高而沉重的责任感便油然而生。她除了上好每节课外,还担负着细致、具体、烦琐的班主任工作,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
20年来,她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她也成为学生喜欢、家长信任的优秀教师。她多次被所在学校及柞水县评为“优秀教师”“提高教育质量先进个人”“柞水县第四批教学名师”“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2021年9月获商洛市乡村教师突出贡献奖。
学生邓昌叶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无人照顾,是一位寄宿生,她不爱说话,不善于表现自我,每次上课让她回答问题,都会声音颤抖。为了帮助她,谢慧玲经常在放学后和她一起做游戏,帮她铺床单,指导她叠被子;课堂中,当她有一点点的进步,就及时表扬,慢慢帮助她树立信心。后来,邓昌叶变得自信起来,也爱笑了,上课回答问题虽然声音小,但比之前有很大进步。每次在学校举行的庆祝“六一”和“元旦”演出活动中,她总能积极参加,学习成绩也进步了。
有一次,谢慧玲生病住院,邓昌叶给她打了好几次电话,问她身体恢复情况,说班上孩子很想她,并让她放心,班上数学课有人上。面对学生的关心和懂事,她的心里充满了感动和欣慰。
提高教学能力
谢慧玲深知教师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从参加工作起,她就把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当作重要任务。“备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是她对自己的要求。每天放学后,她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研读课程标准,明确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准备好每一节课,努力提升自身教学技能。
谢慧玲多次参加省级培训学习,提升教学能力。作为教研组组长的她经常参加示范课教学,同时也带领本校其他数学老师参加课题研究等教研活动,提高本校教师的业务能力。
她2011年参加的市级数学课题《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实践与探索》和2017年主持的国家级课题《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策略的研究》已经结题,2020年负责的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正在研究中,撰写的《打开文明用语之门绽放文明礼仪之花》教育改革创新案例被商洛市教育教学研究室评为德育教育类二等奖,撰写的《小学语文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讨论》《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篇论文相继在县级和省级教育刊物上发表。论文《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与实践》在“第十一届全国科研优秀学术论文”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021年撰写的教学设计《平行与垂直》在中国教育发展研究学会举办的“全国中小学精品课程”大型研讨会中荣获一等奖。
洒下片片真情
乡村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亲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
王祖成是一名五年级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孩子由年近70岁的外公外婆照顾。一个周末的晚上,孩子晕倒在宿舍,谢慧玲按照报名册上的电话联系家长,电话一直显示无法接通。她立即和另一名老师把孩子送到医院救治,直到深夜确定孩子没事才回去休息。有一次孩子骨折联系不上家长,她就背着孩子去医院,直到联系上家长才返回学校,孩子出院后,她经常去看望。学生毕业后也和她一直保持联系,每逢节日,她总能收到来自学生的祝福信息。
留守儿童雷萍,因头疼查出血管瘤,却由于家庭困难拿不出巨额医药费。了解到学生的情况后,谢慧玲带头在班上为孩子捐款,领导同事知道后也积极捐款,并号召全校师生共同帮助雷萍同学,一万多元的捐款虽然不多,但这份来自全校师生的爱心让雷萍备受感动。
谢慧玲说:“一个立志为乡村教育事业作贡献的人,关心爱护学生才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她的事业在三尺讲台上延伸的同时,也把爱、智慧、责任奉献给乡村学生,在学校这块平凡而孕育着无限生机的沃土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