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爱,是不断前行的动力
——记陕西省教学能手、镇安县教学名师黄娜
文章字数:3392
给留守儿童过生日

耐心辅导

通过家访详细了解学生情况

黄娜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本报通讯员 杨远彦
  儿时,她是一位出身贫寒、体格弱小的农村女孩;学生时代,她是一位品学兼优、努力上进的三好学生;毕业后,她曾是为乡亲们不辞劳苦的大学生村官;而现在,她则是带领孩子们走向知识殿堂的老师。
  自2012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手捧一颗爱心,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刻苦钻研教材,领会编者意图,尝试创新教学。她坚持不懈地探索实践,一次次地上公开课,请同事们听课、点评,自己一次次地反思、总结。在近10年的教学过程中,她以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感染、教育着一届届学生,奉献着无悔的青春。
  4月3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笔者走进镇安县初级中学,采访了陕西省教学能手、镇安县教学名师黄娜。
  学成归来 建设家乡
  2012年大学毕业后,黄娜本有机会留在城里工作,当她得知家乡要招聘乡村教师的消息后,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准备参加招教考试。好事注定多磨,那一年,她以0.2分之差与教师梦擦肩而过。
  “除了当老师,我还能考大学生村官,一样能为家乡作贡献。”她在心里这样安慰自己。天道酬勤,做了充分的准备后,她于2012年9月被招录为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她尽心尽力为百姓办实事,常常忙得焦头烂额,但还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山区的贫困面貌。她明白,家乡贫穷的根源在于乡亲们的文化水平太低,只有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现状。要提高乡亲们的文化水平,就得从孩子抓起,只有投身教育,才能改变这一切!此后,她利用休息时间重新复习与教师业务相关的知识,准备再次参加招教考试。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9月,她终于圆了自己的教师梦。
  克服条件 扎根乡村
  收到分配文件,黄娜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乘坐长途汽车经过3个多小时的颠簸,来到了距离镇安县城100多公里的木王镇。
  木王镇中心幼儿园有150名学生,却只有3名教师,师资配备严重不足。初次进班的她,看到一堆密密麻麻的小脑袋后,脑子“嗡”的一下炸了,孩子们吵个不停,她头晕目眩的感觉随之而来。“太多了,太吵了,我该怎么办?”由于没有幼教经验,不知如何跟小孩子相处,开始的几个礼拜,班里经常乱成一锅粥。
  要改变现状,自己必须首先成长。为了更快地进入角色,她向老教师请教班级管理经验,学习如何与小孩子相处;利用周末和假日,去书店购买幼儿教育的相关书籍刻苦钻研;主动和小朋友玩游戏,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就这样,她慢慢地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融入了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也喜欢上了她。回想来时路,有苦有甜,有收获更有花香。
  木王镇地方偏僻,交通不便,乡村完小严重缺乏师资。2014年秋,她主动请缨,去当地最偏远、高寒的栗扎小学支教。虽然早已做好从事艰苦工作的准备,但破败的校舍和寒酸的办公条件仍让她背后生出阵阵凉意。夜晚的乡村小学,到处漆黑一片,宿舍屋顶上偶尔传来响动,对面山坡上传来动物的叫声,更是让她害怕得无法入眠。到了冬季,大雪封山,这里就成了与世隔绝的地方,想要出山,只能硬着头皮蹚过几十公里的雪地。
  如此艰苦的条件没有使她退缩,是因为开学报到那天,她遇到的一个小姑娘。初见时,小姑娘蓬头散发,穿着一件破旧的花裙子,裙子大得拖到脚上,一双大眼睛却充满了灵气。小姑娘跑过来,接下她手中的包,拉着她的手,满脸期待地问:“大姐姐,你是我们的新老师吗?”看着那双渴望知识的眼神,所有的劳累与害怕都烟消云散了,她的全身充满了幸福和自豪的感觉。
  关爱学生 奉献爱心
  不热爱生活的人,尽管他同样在生活,却品不出人生的甜美与韵味;不热爱学生的老师,尽管他跻身其间,却无法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时光流逝,生活一次次验证并昭示着这个朴素的真理。栗扎小学的冬天,寒风呼啸,黄娜虽然早早准备了御寒的衣物,手脚还是冻得发麻,班里的孩子们衣服更加单薄,小手和耳朵都生了冻疮。她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把自己御寒的“小太阳”送到班上,让孩子们取暖,还给他们烧热水洗脸烫脚,涂抹冻疮膏。看到孩子们的手脚好起来,她的心里也就暖和起来了。
  短短一年的支教时间,她与这些渴望知识、朴实单纯的乡村孩子们建立起了浓厚的感情,得知她要走,孩子们不约而同地都来送行。看着孩子们依依不舍的眼神,她噙着眼泪一次次向他们挥手告别。
  回到九年制学校,她担任了一年级(2)班的班主任。当年幼儿园里的那些小朋友长大了,争先恐后地跑过来和她打招呼,拉她的手,拥抱她……看到一张张熟悉又可爱的笑脸,她觉得再多的辛苦也值得。
  到了二年级,班里转来一名女孩,性格内向,爱逃学。为了让这个女孩每天按时上学,黄娜想尽了各种办法,可她还是不肯按时走进教室。一天下午放学后,黄娜把这个女孩叫到家里,让她和自己的女儿一起玩耍,跟她一块看电视、聊天,深入了解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把她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三天后,这个女孩在黄娜的引导下走进教室,黄娜在课堂上经常鼓励她回答问题,慢慢地她们的关系越来越好。女孩在她的课堂上总是认真倾听,积极思考,举手回答问题。课堂上,她们是师生;生活上,她们则像亲人一般。女孩经常把心里的小秘密告诉黄娜,更可喜的是,她的学习成绩在不断地进步。现在,她已经是一名初中学生,曾经在作文中写道:“感谢黄老师,是她让我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不断探索 争创佳绩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黄娜勤于学习,善于总结,在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备课时,她精心设计环节,努力钻研教材,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学生特点,既备教材,也备学生。课堂上,她努力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勤于动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得到成长。教学过程中,她则通过循循善诱的引导、一句一句的泛读、工工整整的书写,努力做好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与“引路人”。
  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同时,黄娜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每次学校组织优质课赛讲,她都踊跃报名,认真准备,赛讲时邀请校领导、骨干教师、教研组成员前来听课,课后认真听取评课建议和意见,撰写听课反思。经过多次磨炼,2018年3月黄娜被学校推荐参加县上的教学能手大赛,她讲的那节课得到了县教研室专家的认可,荣获县级教学标兵称号。随后她又被推荐参加市级教学能手大赛,由于她所在的学校地处偏远山区,教学资源不足,只能依靠网上学习,搜索专家视频一遍一遍地研究。那段时间,她天天对着镜子反复磨课,晚上12点以前从来没有睡过觉。学校专门邀请县上的教研员来校给她辅导、评课,她把每个年级的课都备好几遍,撰写说课稿、教学设计,反复总结与磨炼,最后顺利地通过市级教学能手大赛、省教学能手大赛。
  从教近十载,凭借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对孩子的爱心,黄娜赢得了领导、同事和群众的信任与认可。2018年,继先后获得镇安县、商洛市、陕西省教学能手称号,她还获得镇安县“优秀党员”荣誉称号。2019年,她被评为镇安县道德与法治学科带头人,在全县暑期教师会上承担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我学习,我快乐》示范课,获得教研室领导和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2020年冬,黄娜在苏州大学参加了陕西省乡村首席教师为期20天的培训。2020年、2021年,她先后担任镇安县、商洛市教学能手大赛评委,2021年再次被评为镇安县“优秀党员”。她撰写的论文《激发农村小学生写作兴趣的教学策略》已经发表,并参加县、市级课题研究工作。
  恪守本职 无怨无悔
  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黄娜将大部分时间都给了学生,居家的日子就变少了。开始还好,但有了孩子之后,一切都不再像以前了,丈夫远在西安上班,她和婆婆带着孩子一块来到偏远的木王。2016年冬的一天夜里,刚满10个月的孩子高烧不退,外面大雪纷飞,阻挡了去县城就医的路。黄娜从镇卫生院买来药给孩子喝,烧一会儿退了,一会儿又升了。看着孩子通红的脸蛋,她内心的煎熬无言以表。等到雪小了,路通了,孩子被诊断为小儿肺炎。
  2018年,由于工作繁忙,刚满2岁的孩子不得不跟随婆婆回老家生活。每当听到电话里女儿说:“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呀?我都想你了。”她都哽咽地说不出话来。
  多年来,她不能陪伴孩子,不能照顾家里的老人,父母的生日从来都是缺席。作为妻子,她愧对自己的家庭;作为母亲,她更愧对幼小的孩子。带着无尽的愧疚,2021年她参加了城区遴选考试,来到了县城的初级中学。尽管之前有过初中教学的经验,但来到这里之后,她倍感压力之大,仍然将全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刻苦钻研,扎实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