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江山如画 生活如蜜
本报记者 肖 云
文章字数:1566
  4月末的江山景区,绿树繁茂,山花遍野,一年中第一个旅游高峰即将到来。中午时分,从西安自驾赶来的张先生一行6人,完成两码和核酸验证后,就迫不及待地穿过检票口,一头扎进心驰神往的绿色海洋。
  “听朋友说,这里建得很好。”张先生笑称,因疫情闷在家里太久,特别想到这空气清新的山里来透透气。
  江山景区负氧离子平均含量可达2.1万每立方厘米,远远超出了空气清新的标准。难怪一进景区,人就感到神清气爽,俨然闯入一个天然“大氧吧”。
  千山环野立,一水抱村流。商州区腰市镇江山村就静静依偎在江山的怀抱,江山景区的得名不仅来自村名,据说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逐渐由海变江,由江变山。其中,潜藏着亿万年地壳运动的秘密。
  “在景点红岩寨周边,分布着一种奇特的岩溶地貌,即海石芽景观。”秦岭江山景区营销部经理吉晨栋告诉记者,前些年,西北大学地质学院专业团队在景区深处发现了冰川遗迹,促成了景区的开发。
  2014年以前,江山村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村庄。当地村民深居大山,过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农耕生活,然而村民并没有因此致富,反而无意间破坏了原生态的森林资源。
  近年来,商州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立江山景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将江山景区作为全域旅游示范区重点打造,盘活生态资源,做足山水文章。
  江山景区的开发建设,都是以不破坏生态资源为前提。“从景区迁出70多户群众,安置在离检票口一里路的江山新村。对原武家院片区10多户民居保留原貌,利用遗弃的竹篮、瓦罐等农具对房前屋后进行装饰,打造成一个新的景点——武家院民俗展示区。”吉晨栋说。
  2019年7月16日,江山景区正式开园。景区内,山、水、石、林、洞、潭、溪、瀑随处可见,独有的喀斯特地貌和石林景观令人震撼,吸引了八方游客竞相打卡。
  随之兴起的,还有景区周边的农家乐、商店、特产山货……吉晨栋说,江山景区带动了300多户群众以务工、创业、保洁等身份增收致富,真正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4月27日,江山景区检票口,村民武显鹏的小吃摊上,手工擀面皮、橡子凉粉、浆水鱼鱼这类当地特色小吃很受游客欢迎。再过2天,一个西安的旅游团还要过来,通过景区对接提前跟他预订了4桌席,“一桌350元,4桌下来就是1400元。”武显鹏乐呵呵地说。
  武显鹏以前住在武家院片区,交通、饮水、洗澡都不方便,为了生活,他常年和妻子在城区租房打零工。2019年,在当地政府的统一安排下,武显鹏一家6口搬进江山新村26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生活质量大幅提高,还能方便照顾老人、孩子。
  “媳妇田启来以前在大饭店给人帮忙,做得一手好菜。”武显鹏说,有了这个手艺,在装修房子时,他们就按农家乐的形式设计,还改造了2间房作为标准间,一天收取100元住宿费,另外,在检票口还摆了个风味小吃摊,开园仅半年就挣了6万元。“年年夏天,都有西安人过来避暑,一住一两个月,都是回头客。”
  去年,武显鹏花10万元买了一辆小轿车,方便随时去市区采买食材,保证了食物的新鲜,很快,他的“江山如画”农家乐成了景区的一个金字招牌,还带动6家农户开办餐饮店脱贫增收。
  通过检票口,沿绿树掩映的山道走数米远,就是第一个景点——武家院民俗展示区,当年的民居变身成柿子醋坊、苞谷烧坊、手工挂面坊、手工豆腐坊……“白玉坊的豆腐是武家院这边卖得最好的。”循着工作人员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在一处古朴别致的农家小院前,村民王朋浪正向游客推销自家的豆腐干。王朋浪原本是这里的住户,做了30多年豆腐,迁去江山新村后,又租下这个小院干起老本行。“最多一天卖了3000多元。”王朋浪说,靠这个他家得以脱贫摘帽。
  目前,江山景区围绕全市打造“一都四区”总目标,坚持绿色生态路线,规划建设了省级康养基地、研学教育基地、户外拓展基地等,增加标识标牌,加快景区提质升级。全部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30万人,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800个,将有效带动群众增收和全区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