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坚持两线齐抓 实施赶超行动
一季度我市经济实现“开门红”
文章字数:1574
  本报讯 (通讯员 邬锋 郭斌)今年以来,我市聚焦“一都四区”建设目标,坚持“项目线、企业线”两线齐抓,大力实施“三百四千”工程奋力赶超行动,全市经济呈现“持续恢复、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增长9.5%,增幅居全省第一位,较全国、全省分别高4.7、4.4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我市组建了市、县两级“助工保产”工作专班,逐企业派驻指导员,鼓励企业春节期间不停工、不停产。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6%,居全省第一位,较全国、全省分别高19.1、16.5个百分点。
  农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小麦追肥31万亩、中耕33万亩,防治病虫草害51.3万亩次。播种马铃薯44.3万亩,开展核桃综合科管180万亩、板栗11.8万亩,新发展中药材13.26万亩、茶园3.3万亩,食用菌制袋2.9亿袋,“商洛紫玉”红仁核桃被审定为省级林木良种。全市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居全省第三位。
  消费市场持续回暖。我市举办网上新春年货购物节、首届网上消费促进月等大型促销活动,成功召开“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信息发布会以及“商洛美食”网络评选活动,社零总额增长14.1%,居全省第三位,较全国、全省分别高10.8、13.9个百分点。持续抓好高A级景区创建,飞跃终南极限运动公园投入运营,丹凤、山阳、镇安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正式命名,云山湖森林康养度假区、高铁康养新城等一批康养项目加快建设,我市入选西部中小城市乡村旅游订单量前十。
  财政金融保障有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9亿元,增长1.12%,增速较1—2月加快11.02个百分点。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1.5%、14.68%。全市商业银行向规上工业企业新增贷款2.5亿元,税务机关减免企业所得税4847万元、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3274.6万元,全力助企纾困。
  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建立周末现场观摩会等制度,创新推行“五+重”项目全周期管理机制,多轮次开展项目集中开工活动,212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工率达到83.6%,完成投资125.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居全省第三位,较1—2月加快0.1个百分点,较全国、全省分别高15、12个百分点。举办首届乡党回乡发展大会,市政府与中铁一局等6家企业签订总部经济合作协议,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35.28亿元,同比增长21.03%,实际利用外资1581万美元,同比增长1274%。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狠抓矿业“五化”转型和储能产业培育,现代材料、现代医药、绿色食品产值同比分别增长44.7%、28.5%和59.8%,何家塬、鱼岭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与中国电建签约,镇安米粮、柞水曹坪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精心绘制了《“一都四区”重点产业链、招商、科技和金融导引图》,明晰产业发展路径。  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市场主体达到13.07万户,同比增长6.12%,其中企业2.56万户,同比增长12.79%。全市新增“五上”企业158家,“五上”企业总数达到1011个。建成500名科技人才库,开展徐世烺“院士商洛行”活动,金丝峡景区荣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持续推进“两拆一提升”工作,全市共拆除违规广告6.51万块、拆除违法建筑2555处、69.97万㎡。印发秦岭山水乡村建设10条指引和44条整治标准,全市完成道路硬化92条93.5公里、绿化403.4公里、亮化204.8公里、安防设施264.41公里,“3456”建设秦岭山水乡村做法在全省推广。
  环境质量进一步向好。全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6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81天,优良天数比例90%,均位居全省第一,PM2.5平均浓度43微克/立方米,位居全省第二。举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成果发布会,为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区域示范。
  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线上大力倡导只进一扇门、一件事一次办,线下全力推动“全程网办不见面”零跑路、零材料、零费用的“三零”审批模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基本建立,获得电力、办理破产两项做法成功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
  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12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万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市场价格监测、重要商品保供稳价等工作,米面粮油、蔬菜水果、肉类等民生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