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美好家园 我们一起建
——商州区实施“三百四千”工程奋力赶超行动系列报道之二
文章字数:1024
  本报通讯员 张 宏
  商州区板桥镇上湾村有420户1099人,村名路牌矗立在公路边上,实际上很大一部分村民分散居住在三条沟里,由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比较困难。
  去年7月,一场前所未有的水灾导致上湾村三条沟出现山体滑坡,14户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流离失所依靠谁?灾后重建怎么建?群众搬迁如何搬?一系列问题,考验着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
  在“三百四千”工程奋力赶超行动中,商州区委组织部在选派第一书记时,围绕增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促进担当作为,帮助培育后备力量等方面综合考虑,派驻年轻干部党飞肖任上湾村第一书记。
  组织的信任与重托,党飞肖始终牢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驻村工作,就要尽自己的能力为群众多办实事。”在地质灾害户安置点,党飞肖语重心长地说,“当前,我们的工作重心就是把这些受灾的群众搬出来、安置好。”
  除了灾后重建,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常态化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排查整改、抓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等也是驻村工作队的主要任务。党飞肖坚持每周走访一遍返贫户、重点监测户和边缘户,每月走访一遍脱贫成果巩固户、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每季度走访一遍所有农户,逐户逐人排查返贫致贫风险并跟踪落实帮扶措施。
  工作队办了多少实事,干得怎样?群众看在眼里,心里都有本“明白账”。
  “党飞肖是我们的‘主心骨’,水灾后,为了把群众搬移至安全地带,他三番五次上门做工作,真是磨破了嘴皮子、想尽了办法。”上湾村党支部书记郝彦军说。
  如何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党飞肖思考的一个问题。为此,他挨家挨户走访调研。
  上湾村九组属地质灾害点,党飞肖和工作队将点上的群众转移至村委会,然后帮他们租赁房子或者投亲靠友暂时过渡。77岁的柳来治和老伴,多年在沟里住习惯了,当初说什么也不愿意搬。“党书记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搬迁的好处,如今搬下来住了,才知道这地方真的美得很,一伸脚就在大路上,交通方便,生活也如意!”
  在该村三组的一条沟口,工作队为地质灾害户规划的安置点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4户群众已经粉刷完工,3户群众正在砌墙封顶,今年就能搬进新家。
  针对水源保护区不能实施养殖项目,党飞肖带领工作队将目标锁定在果蔬种植上。目前,30亩草莓基地已建成并产生效益,20亩土地已平整待建棚种植反季节蔬菜。
  “今年上湾村已规划间作套种100亩,种植菊芋80多亩、连翘100多亩。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2039元,力争今年群众收入有突破,生活质量有提升。”党飞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