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镇高质量推进“三百四千”工程奋力赶超行动
文章字数:1013
本报讯 (通讯员 潘朝成 范 鑫)山阳县法官镇在推进“三百四千”工程奋力赶超行动中,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人才示范、帮扶、带动作用,围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动全镇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镇上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包村领导和行业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形成“党委统筹、上下联动、齐抓共推”的工作格局;抽调25名干部成立7个工作专班,采取“周安排、周清单、周交账”工作法,细化分解任务,形成工作闭环,确保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先后召开“三百四千”工程奋力赶超行动安排部署会、工作推进会、政策培训会,培训党员干部110人次,凝聚工作人员思想共识,全面提升镇村干部履职能力。
法官镇瞄准创建省级文化旅游名镇目标,结合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按照“一心两廊三园区四节点”的战略布局,加快第二门户区建设,实施镇区综合整治提升,加快推进红白理事会、生态停车场等13个项目建设;整治河道2公里、清理砂石淤泥3万立方米,增植补绿和种植各类花卉3万株,铺设草坪3.2万平方米,完成68户民居改造,村容村貌大提升;以茶叶、药果、旅游“3+N”产业集群为支撑,以瑞君生态观光园、丹山源产业观光园区为龙头,加快姚湾社区400亩水稻基地和食品加工厂建设,持续壮大艾草、中药材、高山有机茶等特色产业规模,力促特色产业发展出成果、出效益、出品牌,夯实群众共同富裕的基础;推行科级领导领办实事硬事,开展“四支队伍”承诺践诺活动,联系包抓产业7个,争取投资项目、集体经济项目、基础设施项目17个,争取资金300多万元,为民办实事37件;发挥32名致富带头人作用,领办产业19个,已开工17个,带动2100户群众年均增收6000元。
法官镇围绕“千名党员驻村兴农”“千名头雁带富领飞”,大力向市、县媒体推介12期近30人的事迹,基本达到宣传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的良好效果;落实“归雁计划”,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优化营商环境,吸引20多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投资或考察,目前已有6人在当地投资高山茶、中药材和旅游等产业基地建设;加大乡土人才培养力度,先后开展实用技术培训4次,200多人参加种茶、种药和发展旅游方面的知识培训;实行“月汇报、季观摩、年考核”机制,通过明责任、限时间、卡节点形成任务具体、责任到人、环环相扣的“责任链”,用足用活“三项机制”,形成纪律严明、榜样鲜明、奖罚分明的“考评链”,全面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达到齐抓共管、协同推进、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良好效果。
镇上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包村领导和行业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形成“党委统筹、上下联动、齐抓共推”的工作格局;抽调25名干部成立7个工作专班,采取“周安排、周清单、周交账”工作法,细化分解任务,形成工作闭环,确保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先后召开“三百四千”工程奋力赶超行动安排部署会、工作推进会、政策培训会,培训党员干部110人次,凝聚工作人员思想共识,全面提升镇村干部履职能力。
法官镇瞄准创建省级文化旅游名镇目标,结合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按照“一心两廊三园区四节点”的战略布局,加快第二门户区建设,实施镇区综合整治提升,加快推进红白理事会、生态停车场等13个项目建设;整治河道2公里、清理砂石淤泥3万立方米,增植补绿和种植各类花卉3万株,铺设草坪3.2万平方米,完成68户民居改造,村容村貌大提升;以茶叶、药果、旅游“3+N”产业集群为支撑,以瑞君生态观光园、丹山源产业观光园区为龙头,加快姚湾社区400亩水稻基地和食品加工厂建设,持续壮大艾草、中药材、高山有机茶等特色产业规模,力促特色产业发展出成果、出效益、出品牌,夯实群众共同富裕的基础;推行科级领导领办实事硬事,开展“四支队伍”承诺践诺活动,联系包抓产业7个,争取投资项目、集体经济项目、基础设施项目17个,争取资金300多万元,为民办实事37件;发挥32名致富带头人作用,领办产业19个,已开工17个,带动2100户群众年均增收6000元。
法官镇围绕“千名党员驻村兴农”“千名头雁带富领飞”,大力向市、县媒体推介12期近30人的事迹,基本达到宣传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的良好效果;落实“归雁计划”,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优化营商环境,吸引20多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投资或考察,目前已有6人在当地投资高山茶、中药材和旅游等产业基地建设;加大乡土人才培养力度,先后开展实用技术培训4次,200多人参加种茶、种药和发展旅游方面的知识培训;实行“月汇报、季观摩、年考核”机制,通过明责任、限时间、卡节点形成任务具体、责任到人、环环相扣的“责任链”,用足用活“三项机制”,形成纪律严明、榜样鲜明、奖罚分明的“考评链”,全面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达到齐抓共管、协同推进、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