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创业不停步 追梦在路上
本报记者 白志鑫 杨 鑫
文章字数:3789
    刘亚军将红仁核桃树栽植得整齐划一,为将来机械化科管核桃园做好准备。

    刘亚军在修剪核桃树,为来年挂果做准备。

    刘亚军介绍今年核桃树病害救治方法

    核桃园内套种的小麦喜获丰收

  16年前,33岁的刘亚军决定辞去稳定的工作下海经商,誓言要走出大山,干一番事业。世事如棋,商海沉浮16年后,49岁的刘亚军却投身“三农”,痴迷于高标准、高质量红仁核桃种植的理论与实践,信心满满地为梦想而拼搏。
  7年来,刘亚军几乎全面掌握了红仁核桃的科管知识,实现了从门外汉到红仁核桃土专家的华丽转身。4年来,他注册成立洛南县华阳一升红仁核桃专业合作社,每天蹲守在300亩红仁核桃林下,为探索栽、管、防、剪、施“一体化”高品质红仁核桃建园管理模式在努力。
  不甘平凡
  辞去工作创新业
  今年49岁的刘亚军是洛南县石门镇人,多年的商海沉浮使得他成熟稳健、温文儒雅,一说起红仁核桃,有着说不完的话。
  “今天下午抓紧时间播种大豆。”6月15日,记者在洛南县景村镇八一村的一处红仁核桃基地见到了刘亚军。
  正值晌午,烈日当头,刘亚军一边叮嘱工人在红仁核桃基地套种大豆事宜,一边指导工人对红仁核桃树进行剪枝。他晒得黝黑的脸上挂满了汗珠,匆匆用衣袖抹了两把汗后,又迅速投入核桃科管。
  从事红仁核桃种植之前,刘亚军当过信贷员,生活无忧无虑,后来辞职自主创业,一度风光无限,中途落魄被人追债,生活陷入困窘。愈挫愈勇的他吸取教训,从头再来,逐渐成为一名公司高管,但不甘于平淡的他又自主创业,逐渐成了一名核桃科管的土专家。刘亚军的经历可谓丰富多彩,充满传奇色彩。
  1997年,刘亚军进入石门镇信用合作社工作,工作内容是承揽储蓄任务,同时还要完成企业、个人的催贷、收贷任务等。年复一年的工作中,刘亚军亲历着贫富差距的巨大,在羡慕别人依靠努力收获财富的同时,他也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刘亚军不甘心在小镇平凡地过一辈子,他想要走出大山,去拼一把,努力过上自己的好日子。但是,这个想法在酝酿阶段就遭到父母反对。放着稳定的工作不干,要去创业,这在当时简直是一件令人费解的事。家人的反对并未浇灭他刚刚燃起的创业热情,他信心满满地向父母及妻子讲述了自己的设想。经过一番苦口婆心,刘亚军的真诚和决心最终打动了家人。
  2004年,33岁的刘亚军辞去信用社工作,他贷款80万元,怀着美好的希望与他人合作开办了一家矿厂。那段时间,刘亚军领着一帮农民兄弟整天住山洞、吃泡面、喝山泉水,开始了艰辛的自主创业之路。
  吃苦,对于意志坚定的刘亚军来说,并不是困难,难的是他空有干劲和抱负,却缺乏应有的釆矿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当时,他一个外行在并未了解行业市场信息等情况下,干了半年后,就把贷的80万元赔得只剩一半。
  “除了沮丧之外,更多的是总结经验教训,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刘亚军痛定思痛,开始自学矿产知识。那几年,对他来说既是难熬又是充实,在不断地失败和学习中,刘亚军的意志愈发坚定。
  2007年年关将至,刘亚军兜里只剩300元钱。“给娃买鞭炮都没钱了!”回忆起当时的艰难,刘亚军笑着说,年还未过完,他就背上母亲蒸的一袋干馍,含泪离家再度上山开矿,并暗暗发誓:此番含泪离家园,创业不成绝不还。
  机遇属于有准备的人。逐渐把握市场行情后,经过一番努力,刘亚军熬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日子后,捞到了人生第一桶金,迎来了事业的高峰期。不久,他注册成立公司,开始企业化经营。2010年3月,刘亚军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江苏一家公司到洛南投资开发,并与该公司联手,成立了新的公司,刘亚军的公司占股30%,并任公司总经理。
  历经12年的艰苦创业,刘亚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跨界创业
  投身“三农”沃土
  10多年来,刘亚军一直在追逐的路上从未停歇过。初次实现创业成功的梦想后,刘亚军心生疲惫,加上当时市场行业变化,他变卖了股权回到县城,用积蓄为妻子开了一家小超市,过起了自由自在的安稳日子。
  “以前在矿上,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睡不了几个安稳觉。回来后,我攒了点积蓄,只需要安分守己,把钱存放在银行,每天靠利息也能落个逍遥自在。”刘亚军说,在家赋闲的日子里,他无忧无虑,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确实是开心又满足。但是,这种幸福感持续了几个月之后,却让刘亚军感觉到无所适从,他又开始怀念起忙碌又充实的生活。
  不甘于陷入无所事事的虚空中,他开始寻找新的项目,20多次南下广东、云南等地考察项目,最终都因为条件不成熟而结束。
  2015年,刘亚军了解到商洛盛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从美国引进了红仁核桃的新品种,并在洛南县栽植繁育获得成功,这让他眼前一亮。在此之前,商洛市还没有红仁核桃,这一产业的发展填补了商洛没有红仁核桃的空白,这让刘亚军对红仁核桃产生了浓厚兴趣。
  找到方向之后,刘亚军加入商洛盛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红仁核桃基地业务总经理,负责基地建设、核桃科管和销售等工作。虽然出身农村,但刘亚军对于农业方面可以说是完全不懂,此番跨界投身农业,对他而言是个非常大的挑战。
  为尽快熟悉业务,刘亚军又开始了漫长的学习之旅。他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从零开始学习红仁核桃的育苗、嫁接、科管等知识。
  “没有经验,咱就学。”那段时间,刘亚军买书看、上网查、请教老师……经过近3年时间的学习,刘亚军熟练地掌握了红仁核桃种植与管理技术,从一个门外汉逐渐变为一个土专家。
  2018年,刘亚军从商洛盛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辞职,并投入资金在景村镇八一村流转土地100亩,注册成立了洛南县华阳一升红仁核桃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从商洛盛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购买了1100株红仁核桃树苗,开始了高品质红仁核桃发展之路。在刘亚军的悉心管理下,红仁核桃种苗长势良好。2019年,他又在八一村流转土地,使红仁核桃规模发展到300亩,其中78亩地为育苗基地,200多亩地为标准化核桃建园,并带动该村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劳务就业、年终分红等稳定增加收入。
  科学管理
  核桃丰收在望
  夏日炎炎,丰收在望,刘亚军的红仁核桃产业园枝繁叶茂,每棵树上都结满了红仁核桃,长势喜人。
  红仁核桃产业园中一间简陋的小屋就是刘亚军的办公室,他几乎天天吃住在那里。办公桌上,一本记录翔实的笔记本见证着他的付出和心血。每天,他都会把红仁核桃园的嫁接、科管等记录在册。300亩红仁核桃基地里的6700多株核桃树,每棵树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
  “他呀,干啥事情都要亲力亲为,对这些核桃
  树特别尽心,有时候割草都要亲自割,害怕工人
  割草的时候误伤树干。一天到晚都在地里,都
  没看晒成啥样子了。”看着刘亚军在树下忙碌
  的身影,妻子江爱玲心疼地说。
  农业投入大、见效慢,在发展红仁核桃
  产业过程中,刘亚军几乎倾尽了自己的所
  有。妻子江爱玲看着丈夫如此付出,也很支
  持他,并将在县城超市所得的收入几乎全
  部投入核桃园的发展中。
  为了不负期待,这几年刘亚军几乎放弃
  了应酬和社交,没有休假日,每次回到县城,他匆匆把沾满泥土的衣服扔给家人后,又迅速赶回核桃园,一头扎进核桃林。
  在有的核桃园内,核桃树下的杂草都清除得干干净净,而一向勤劳的刘亚军“懒”得除草,偏要留下杂草在核桃树周围生长。
  “留下杂草是为了保证水分和营养,杂草枯萎后可以作为一种养分,杂草和果树共生共融、互惠互利,这也是生物链。”刘亚军笑着解释,他还在核桃树下套种了小麦和大豆,每年这一项产业的收入也不少,他又将这些收入全部投入产业基地建设中。
  从红仁核桃基地建设开始,商洛市核桃研究所、洛南县核桃研究所就及时派技术员到八一村,对刘亚军的红仁核桃基地进行技术指导,为园区用苗、管护提供技术支撑,进一步增强刘亚军发展核桃产业的信心。
  刘亚军善于发现和总结,他经过对核桃树习性的研究,独创了一种“矮冠自然圆头型”科管法,就是从核桃树顶部修剪,让树枝向四周横向发展,这样成型的树木比当地的核桃树要矮许多,个子稍高的人站在树下,就可以摸到树顶,省去了科管、采摘时的诸多不便,刘亚军把这一做法写成一本书,名叫《商洛核桃科管新模式》。
  在核桃园,记者看到来自杨凌的核桃树嫁接技术团队成员正在忙碌着。“我们这刘总,核桃科管的每个环节都亲身参与,对科管要点比我们都讲得专业!”技术员任月娥笑着说。
  任月娥有着30年核桃嫁接经验,她和自己的团队从刘亚军开始建核桃园时就联系,每年5月中旬到6月中下旬都会来这里承担嫁接工作,每天可嫁接400棵树左右。今年,团队来了5人,主要进行核桃的补接工作。
  “我在核桃园区务工,这几天我们忙着在地里套种大豆。在家门口既能学技术还能赚钱,对于我来说还是可以的。”正在地里干活的村民曹风银笑盈盈地说。
  曹风银说:“有刘亚军在这里,大家能在家门口工作,不愁没钱赚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刘亚军非常守信用,从来不拖欠农民的工资和土地流转费。在村民心里,这片核桃林就是我们的‘金疙瘩’。”
  市核桃研究所工程师胡刁说:“刘亚军这人干事情很务实、非常好学,他经常不远千里到山西等地造访名师,认真学习核桃种植、管理技术,经常与我们以及同行交流经验,对核桃事业兴趣浓厚、特别热爱。他认定一个方向特别努力,面对生产上各种各样的困难永不言弃、毫不退缩,如今在全市核桃种植行列中已经是佼佼者了。”
  近年来,刘亚军的红仁核桃基地相继被市、县授予“核桃高产示范基地”“核桃科管实验基地”等称号。
  经过多年脚踏实地的摸索探究,刘亚军总结出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核桃建园管理新模式。下一步,他希望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引导更多发展红仁核桃产业的人从中得到收获和启示,从而带动更多的群众发展红仁核桃产业,使大家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