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上的坚守
文章字数:1485
在山区从教29年,刘德华数不清自己教过多少学生,有多少学生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大山,改变了命运。
今年53岁的刘德华自1993年大学毕业后,就扎根一线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从青春年华到两鬓斑白,刘德华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挥洒汗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他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同时,也诠释了唯有爱才能从事教育,唯有勤才育得桃李。
刘德华出生在山阳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高考填报志愿时,父亲告诉他:“农村的孩子需要老师,需要用知识来改变命运。”父亲的一席话,深深地影响了刘德华,他决定填报师范专业。大学时期,刘德华见识了外面世界的精彩,也让他看到了家乡和城市的巨大落差,更让他坚定了投身家乡教育事业的信念。1993年,作为优秀毕业生的刘德华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家乡,进入山阳县袁家沟九年制学校成了一名乡村老师。
2006年,刘德华被调到山阳县职教中心任教,执教的过程中,他始终把关爱带给每一个学生。
2009届学生何林园家境贫寒,靠着22岁的哥哥在外打工支撑整个家庭。刘德华得知情况后,把何林园定为自己的帮扶对象,在思想和生活上帮助他。何林园穿的衣服是刘德华给的,用的饭碗是他买的,骑的车子也是他给的。在刘德华的帮助下,何林园英语成绩一路飙升,顺利考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届学生王博父母离异,父亲下岗后,家中生活更加困难,王博萌生了退学的念头。刘德华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来到王博家里,和他促膝长谈:“你是我的学生,也像我的孩子一样,你只管好好学习,别的我来想办法。人生的路很长,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们是山里娃,只有读书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千万不要因一时的困难就放弃自己的前途。”这一番话语深深触动了王博,他当即表示一定会好好学习。刘德华多方奔走,为王博申请到了助学金,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王博以优异的成绩考取陕西科技大学。王博报到时,刘德华把自己的3000元奖金全部给了他。后来,王博给刘德华的信中写道:“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我真想喊您一声父亲。”王博、何林园是刘德华关爱学生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刘德华多次被评为师德模范、帮扶贫困生先进个人。
大家都说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中最繁忙、最出力不讨好的角色,刘德华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只有贴近学生才能了解学生,因此,他当了20多年班主任。
在班级管理中,刘德华始终坚持民主管理,让学生自主管理、自己当家、自我教育,这一做法收效很好。而学生是否接纳班主任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看班主任是否公平,在这方面,刘德华深有体会。为了做到公平,刘德华深入学生家庭开展家访,详细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家庭状况,然后与班委讨论,划定帮扶的同学,在国家对家庭困难学生的政策补助、学业辅导等方面都给予照顾。扶贫帮困是每个学生共有的道德品质,这样一来,全班同学都能在和谐、团结、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中学习、生活。刘德华用他的睿智与善良,构建了一个又一个团结上进的班集体,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和师德教育先进个人。
“打铁还需自身硬”,刘德华深以为然。在工作中,他坚持不懈地进行业务自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任学校英语教研组组长的他总是把最新教学动态分享给每一位组员。他订阅教学研究资料7种,教学心得写了18万字以上。他积极参加高考复课会、省教科所组织的教学研讨,多次讲公开课、示范课……通过不断学习、研究,刘德华所撰写的论文《任务性教学在中学英语阅读课中的运用》发表在《陕西教育》上并荣获二等奖,他为职业高中撰写的高考复习教材由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已投入使用。刘德华连续11年被山阳县评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先进个人,现在,他已经成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校专业课教师的一面旗帜。
今年53岁的刘德华自1993年大学毕业后,就扎根一线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从青春年华到两鬓斑白,刘德华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挥洒汗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他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同时,也诠释了唯有爱才能从事教育,唯有勤才育得桃李。
刘德华出生在山阳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高考填报志愿时,父亲告诉他:“农村的孩子需要老师,需要用知识来改变命运。”父亲的一席话,深深地影响了刘德华,他决定填报师范专业。大学时期,刘德华见识了外面世界的精彩,也让他看到了家乡和城市的巨大落差,更让他坚定了投身家乡教育事业的信念。1993年,作为优秀毕业生的刘德华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家乡,进入山阳县袁家沟九年制学校成了一名乡村老师。
2006年,刘德华被调到山阳县职教中心任教,执教的过程中,他始终把关爱带给每一个学生。
2009届学生何林园家境贫寒,靠着22岁的哥哥在外打工支撑整个家庭。刘德华得知情况后,把何林园定为自己的帮扶对象,在思想和生活上帮助他。何林园穿的衣服是刘德华给的,用的饭碗是他买的,骑的车子也是他给的。在刘德华的帮助下,何林园英语成绩一路飙升,顺利考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届学生王博父母离异,父亲下岗后,家中生活更加困难,王博萌生了退学的念头。刘德华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来到王博家里,和他促膝长谈:“你是我的学生,也像我的孩子一样,你只管好好学习,别的我来想办法。人生的路很长,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们是山里娃,只有读书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千万不要因一时的困难就放弃自己的前途。”这一番话语深深触动了王博,他当即表示一定会好好学习。刘德华多方奔走,为王博申请到了助学金,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王博以优异的成绩考取陕西科技大学。王博报到时,刘德华把自己的3000元奖金全部给了他。后来,王博给刘德华的信中写道:“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我真想喊您一声父亲。”王博、何林园是刘德华关爱学生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刘德华多次被评为师德模范、帮扶贫困生先进个人。
大家都说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中最繁忙、最出力不讨好的角色,刘德华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只有贴近学生才能了解学生,因此,他当了20多年班主任。
在班级管理中,刘德华始终坚持民主管理,让学生自主管理、自己当家、自我教育,这一做法收效很好。而学生是否接纳班主任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看班主任是否公平,在这方面,刘德华深有体会。为了做到公平,刘德华深入学生家庭开展家访,详细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家庭状况,然后与班委讨论,划定帮扶的同学,在国家对家庭困难学生的政策补助、学业辅导等方面都给予照顾。扶贫帮困是每个学生共有的道德品质,这样一来,全班同学都能在和谐、团结、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中学习、生活。刘德华用他的睿智与善良,构建了一个又一个团结上进的班集体,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和师德教育先进个人。
“打铁还需自身硬”,刘德华深以为然。在工作中,他坚持不懈地进行业务自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任学校英语教研组组长的他总是把最新教学动态分享给每一位组员。他订阅教学研究资料7种,教学心得写了18万字以上。他积极参加高考复课会、省教科所组织的教学研讨,多次讲公开课、示范课……通过不断学习、研究,刘德华所撰写的论文《任务性教学在中学英语阅读课中的运用》发表在《陕西教育》上并荣获二等奖,他为职业高中撰写的高考复习教材由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已投入使用。刘德华连续11年被山阳县评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先进个人,现在,他已经成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校专业课教师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