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大山深处的智慧农业
本报记者 李小龙 通讯员 陈维智 唐瑞希
文章字数:2607





  6月15日,记者走进镇安县西口回族镇程家川的镇安县水产智慧养殖产业园,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直观地感受到了智慧农业的无穷魅力。
  地头的植保无人机,代替人力实现自动作业;量身定制的“营养套餐”,通过纵横交错的管道,可以送达每一个池塘水田;水下的传感器、空中的成像设备,将各类数据实时传输到管理平台……智慧系统已成为当地现代农业的“千里眼”“听诊器”。
  镇安县水产智慧养殖产业园项目是镇安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开发的农旅融合农业园区项目,计划投资1.2亿元,分建设现代农业观光园、培育特色农业产业群、打造生态康养度假区3个建设阶段。目前,该项目通过实行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区域共建,对程家川一体规划,已投资5000万元,完善了道路交通和水利设施,建成了智慧养殖园等一期项目,建成智慧水产养殖园510亩,建成复合农业体验园500亩。
  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
  镇安县岭鸿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镇安县程家川水产智慧养殖产业园内的一家企业,主要从事小龙虾、大闸蟹等高附加值水产养殖。虾蟹对水体环境的要求比较高,高温、水草过密等都会导致水体缺氧,影响虾蟹苗的成活率,因此,如何控制好水体环境一直是该公司的一大难题。
  “以前我们就是凭借经验,用温度表来测水温,1个池塘1天就得测3次,还得两个人交替值班巡检。”镇安县岭鸿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林男说,“现在有了这套智慧系统,报警信息直接发送到手机,遇到池塘缺氧,可以随时打开增氧机,大大减少了因水体缺氧带来的养殖损失。”
  陈林男提到的智慧系统设置在镇安县西口水产智慧产业园物联网服务中心,是园区与南京国家农创园合作建立的智慧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一站式”管理服务,实现了生产经营一张网、管理服务一朵云、数据资源一张图。
  “在平台上查看信息,动动手指就可以看到稻田是啥情况。现在的科技不得了,啥都能监控到。”镇安县岭鸿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水稻种植能手王朝余笑着说。
  稻田边看似路灯的装置,其实是一盏盏诱虫灯,每晚自动发出五彩斑斓的光,吸引飞虫靠近后电击灭杀;稻田中间还有小型气象站,传感器记录下温度、湿度、负氧离子、风速风向、雨情等数据,在电脑端、手机端都可随时查看;12个水质监测点,及时反馈水情……平台实时播放监控视频、各类数据不停滚动更新,不放过田间塘口任何“风吹草动”。
  智慧平台如同大脑,通过对农户种植流程和作物本地生长态势、环境数据的耦合关系进行计算分析,逐步建立本地化的农业生产模型,实现农事决策标准化,并通过互联网为农户提供农业咨询、专家辅导、田块数据、科学方案、市场行情等实用信息。农户只需要通过网页查询,在手机上就可以看到24小时实时更新的最优种植方案、天气水质报告、产量与发育阶段精准预测、遥感长势监测、灾害预警诊断等多方面数据。此外,农户还可以通过平台向南京国家农创园和本地农技中心的专家学习咨询。
  “如系统监测到水塘缺氧时,园区工作人员在手机功能键上一按,就可远程控制,打开增氧设备进行增氧。”西口回族镇青树村党支部书记石宏星说。
  过去是靠天吃饭,对水体、施肥等靠经验、凭感觉,运气好的时候一年还能有所收获,遇到天气、温度突变时还可能绝产绝收。而现在通过科技让农民按照“标准”来种庄稼,溶氧度低、氨氮含量低等异常问题会被及时发现,系统会自动发出提醒,并给出解决方案。
  “有了智慧农业平台,农户实现了精细化种田,实现了从体力到智力、从凭经验到靠数据的转变。”西口回族镇党委书记王涛说。
   从粗放经营到全程溯源
  过去,程家川沿线的水产养殖个体户依靠老旧经验搞养殖,不但造成了水产品品质低劣卖不到好价钱,而且对环境造成污染,一到夏天鱼腥气四处飘散、气味难闻。
  而现在采取智慧平台调节,通过虾、蟹、稻混养的方式,水产养殖业不但实现了品质优、单价高、可溯源,更重要的是这种“花园式”养殖塘口为程家川的绿水青山增添了“颜值”。
  30个观测点的100多个摄像头24小时监控,对养殖塘口水质实时监测、定时增氧、自动投料……在镇安县程家川智慧水产养殖产业园,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的数据,全部汇集到物联网服务中心的智慧平台,由平台进行问题派发、督办及公示,确保虾、蟹、稻健康成长,并实时全程记录。平台还可以对接加工厂,把园内养殖的水产加工为半成品,直接输送餐饮企业,真正达到产品可溯源、质量可追溯。
  “园区田间地头的传感器、摄像头组成的监控网络,能够及时为我们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信息。打开微信扫一扫‘云病历’,就能查询到虾、蟹、稻的免疫档案、诊疗病历等,还能评价诊疗服务等内容。专家可以线上远程进行水产诊疗,根据检查结果开具‘处方’,并将数据上传回管理平台,在病害暴发之前消除隐患。”王涛说。
  智慧平台还为岭沟贡米放上了防伪码,从育种、种植到收割等一系列过程,都会被录入水稻溯源系统,只要扫一下防伪码就能在网上查询真伪。
  县上充分挖掘贡米历史文化和民族融合文化,着力打造生态康养品牌,目前,岭沟贡米获得了有机认证。
  如今,陕西岭沟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晓琴投资建设的300多亩岭沟贡米基地信息全部录入查询系统。据介绍,该基地年产贡米60吨,按照每公斤80元的价格在互联网上众筹销售,不仅卖得火爆,也对外宣示了岭沟贡米无与伦比的品牌价值。
  从单点发力到全面开花
  两年前,青树村还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山村,垃圾随处可见,建筑杂乱无章,几乎没有游客来访。
  现在,青树村依托十里智慧水产养殖园沿线秀丽风光、乡土文化,不断提升乡村风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村上建设了3000平方米的停车场、10个多功能移动钓房以及防汛、安保等设施设备,为游客提供停车管理、钓台出租、餐饮生活等便捷服务,每年为村集体带来20万元的经济收益,确保群众实现了稳定增收。
  水产智慧园区让当地百姓尝到了甜头,撂荒的下湿地被充分盘活,村民依靠土地流转赚租金、就近务工挣薪金,开办农家乐、民宿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带动就近务工22人,人均年创收3万多元。每年,村民仅依靠土地流转创收35.35万元,而在农家乐、民宿消费的游客在100万元以上。
  近年来,西口回族镇充分挖掘特色资源,大力发展冷水鱼、虾、蟹等水产品,扩大岭沟贡米种植规模,建设生态康养中心、特色陕南民宿、休闲垂钓园等多个特色园区,培育出了集乡村风貌展示、田园观光体验、水上休闲娱乐、民俗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旅游产业。
  “通过智慧农业打造的农旅综合体成为西口经济的关键引擎,企地联动让群众真正变成了‘新股东’。”西口回族镇镇长杨洪益如是说。(题图照片青树村智慧水产基地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