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老去的是岁月 不变的是信仰
——老党员梅诗文的廉政情怀
文章字数:3202

老党员梅诗文近照

梅诗文带领乡亲用双手打通的生命通道——马窑公路,如今也是村里最为重要的产业路。

梅诗文带领乡亲们修建的梯田

马房湾村今貌
  白明鹏 吴 杰
  “我当兵时,正是国家困难时期,只有信仰坚定、个人干净才能入党,才能当突击队长;我当支书时,只有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做人,群众才能拥护……”这是拥有60年党龄的梅诗文老人给村党支部上廉政党课时说的话。
  原兰州军区某部战士、曾任柞水县曹坪镇马房湾村党支部书记、今年82岁高龄的老党员梅诗文,60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一生的默默付出、廉洁自律、无私奉献、克己奉公,诠释了共产党人的高尚人格和崇高品质。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1941年1月6日,梅诗文出生在秦岭山中一个平凡的小村子马房湾村。战乱岁月成长起来的他,脑海中装满了旧中国劳苦群众被压迫被剥削的苦涩记忆。
  1959年冬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次招募义务兵。因为刚刚经历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好多青年的参军意愿并不强烈,刚满18岁的梅诗文却积极应征入伍。进入部队不久,他就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只上过一年学的他主动学习文化知识,刻苦训练,积极表现,一年后不仅当上了班长、评为“五好战士”,还于1960年12月21日正式加入了党组织。
  “亚克西,解放军的叔叔,亚克西……”这是梅诗文在执行一次秘密任务时,当地少数民族的姑娘在出发仪式上送给他和战友们的歌谣,亲切激昂的旋律至今还回荡在耳畔。作为突击队队长,他带领12名战士打起背包、手握钢枪,徒步穿越我国西部某沙漠,夜里巨大的风沙卷走了帐篷,差点掩埋了刚刚躺下的战士,他用身体堵住入风口,和战士们蜷缩在一起,直到黎明风小了再出发。沙漠行军走两步退一步,为了在指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他带领战士们一直不敢停歇,路途中没有任何给养供应,两天两夜里,他和战士们只分喝了一壶水、啃了一个馒头,硬是凭着强大的意志力走出了沙漠。
  梅诗文还清楚地记得,1964年8月,他在一辆卡车上端着重机枪行进了半个月,秘密潜入罗布泊附近的大山里。随后,他再次担任突击队队长,带领11名战士在大山里开凿隧道。突击队员连续奋战七天七夜,好多战士站着都睡着了,但为了完成任务,铁锤和钢钎时刻不停歇。沉重的压力和极度的疲惫导致一名战士抡锤的动作走样,梅诗文的一只耳朵瞬间被铁锤削掉了大半,从此右耳失聪。两个月后,罗布泊传来一声巨响,一个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霎时间举国欢腾,梅诗文和战士们喜极而泣,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5年的戎马生涯,身为党员,他总是冲锋在前,多次执行重要任务,先后获得“神枪手”“优等战士”“五好战士”等荣誉称号,连续3年荣立三等功。看到这些军功章时,他总是说,身为党员,就要听党话、跟党走,只要心中有信仰,脚下就有力量。
  只有自身硬气,工作才有底气
  1964年12月21日,梅诗文退役离开部队,组织将他分配到县粮食部门工作。回家的第二天,梅家坪山坡上的鸟叫声唤醒了这个多年在外征战的战士,正准备奔赴新工作岗位的梅诗文,被原蔡玉窑区党委的一纸命令留在了村里。区党委安排他到村里担任党支部书记,面对组织的重托,他说:“服从党的命令,这是党员的义务和责任。”
  他用一块红布包好用生命换来的军功章和报功书,塞进箱子的最底层,从此封存了那段戎马岁月,也深藏了非凡的功与名。从那一刻开始,梅诗文立志要当一个好社员,更要当一个好支书。在村支书任上的25年里,他没有拿过国家一分钱工资,没有吃过一粒救济粮,没有私自动用过集体一件物资。白天,他和大家一起栽红薯、插秧苗、种苞谷;晚上,他组织研究生产计划,宣传党的政策。一有空闲时间,他就带领群众修建梯田,经过多年的努力,硬是给村里新增了580多亩口粮田,将原来的“贫粮村”变成了蔡玉窑区上交公粮“第一村”。较为富裕的土地,一举消除了村里“讨吃要饭、外出逃荒”的现象,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活,也提振了群众发展生产的信心。而这些田地,至今还滋养着马房湾。
  马房湾村地处社川河有名的马耳峡段,沟域狭窄,地势险峻,“马窑路”是群众购买生产生活物资、娃娃们读中学的必经之路。走这条路,不仅要蹚水、攀崖,还要铤而走险爬栈道,村里好多娃娃因路途艰险,上完小学便回家务农。为了村里的未来,再难也要打通这条路,梅诗文暗暗横下了一条心。
  筹措资金,可谓举步维艰。梅诗文先是在村上成立了合作医疗队,让懂医术的赤脚医生带领群众上山挖草药,本村群众看病吃药不再掏钱,给外村群众诊治时适当收取一点费用。接着,他成立了劳动派遣队,对外搞副业,外出打零工,一个劳力每天能赚回3毛钱。靠着多年的积累,村里买回了炸药、钢钎、铁锹等必要的施工物资,开启了3年艰辛的修路历程。
  天刚蒙蒙亮,他就带领大家来到工地,一直干到满天星光。没有专业工具,就用洋镐开山刨石;没有机械设备,就靠人力肩挑背驮。实在凿不动了,才舍得用炸药一点点炸开。梅诗文说:“党员干部光当指挥官不行,更要当好战斗员,应该带头啃硬骨头。”在最难最险的庙沟口,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凭借自己在部队修路积累下的经验,用一根麻绳系到腰上,像蜘蛛一样趴在崖壁上抡大锤、打炮眼。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梅诗文带领全村干部群众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斗,硬是靠双手从悬崖绝壁上凿出了一条生命之路,建成了宽3.5米、长7.5公里的“马窑公路”。
  “作为村支书,自己要遵纪守法、率先垂范,更要教育全村的干部和党员廉洁自律、恪尽职守。只有这样,你才能硬起腰杆做群众工作,群众才能拥护你。”梅诗文说。
  邻里有了纠纷,他带领支委主动上门化解,其中一起公粮摊派纠纷,他白天带领大家出工干活,连续20个晚上上门调解,最终才赢得了一团和气。在他当支书的25年里,村里没有发生过一起违法犯罪案件,公社领导夸他对“枫桥经验”学得好、领会深,他一脸茫然:“我不知道啥‘枫桥经验’,我只知道身正不怕影子斜,按照党的政策办事,在哪儿都是一碗水端平,自身硬气,工作才有底气。”
  政治思想绝不退休
  “后来,我的听力下降得厉害,加上文化水平低,我觉得应该叫年轻人上。组织上一直挽留,让我至少当个副职。我知道这是组织照顾我,没有哪个聋人能当村干部,也生怕影响村上发展,我说好话谢绝了……”还差几个月就50岁的梅诗文,主动辞去了村支书职务。
  而后来的事情,让他揪心不已,接替他的两任村支书都因为挪用、贪污等伤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而先后落马。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亟待加强,梅诗文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梅诗文说:“我虽然退休了,但永远都是党的人,政治上、思想上绝不能离休。”村里选不出领头雁,好不容易选出来了,又常常守不住思想防线和纪律底线,作为老支书、老党员,他觉得自己应该继续发挥余热,帮年轻党员特别是村干部穿上拒腐防变的“铠甲”。于是,梅诗文有了给村里党员干部上廉政教育课的想法,开始自费订阅《中国监察》《半月谈》等杂志加强政治学习,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找人帮忙解读。为保证上课质量,他开始研读党的一些纲领性文件,笔者在他的书桌上发现,发黄的书本里面很多地方用笔作出了标记。读本的旁边,有一摞红色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地记载着他的摘抄心得和学习收获。他借着村党支部开展“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的时机,主动给村里的党员上廉政教育课。这一特殊的课堂,他坚持了20年。
  由于年事已高,视力下降,这几年做不了笔记了,但从前记录的内容,他已经烂熟于心:“村上干部在一线,清正廉洁第一线;莫拿群众一根线,清白做人守底线……”
  今年3月,老伴突发疾病,一直瘫痪在床,但梅诗文从未向组织反映过家里的困难,也从未提过要求。“我老了,没啥用了,不能为党和国家作什么贡献了,不能给组织添麻烦……”他说。
  老人朴实的话语,让人无比感动。老去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信仰。梅诗文说:“一直以来,我从心底里感谢党和政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现在的好日子。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常存敬畏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