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亮 湾 的 古 洞 群
文章字数:2245
商洛山沟里的崖壁之上,有许多洞穴。据商州区文物部门调查,仅商州境内就有洞穴群38处1200多个,分布于乳河流域和丹江两岸的杨斜、麻池河、杨峪河、刘湾、沙河子、张村、白杨店、夜村、孝义等地的陡峭山崖之上。这些山体分别为红砂岩、红砂岩夹泥岩、泥灰岩和灰质片岩构造,多处于深幽偏僻的谷岭之中,或地势险要,临河而立,或林木深掩,十分隐蔽。
这些崖洞的名称和历史作用,历来争议不少。《商州文史资料》曾有一文,罗列了民间和考古界的各种观点,有军事说、居室说、崖墓说、避匪说、供神说、佛龛说、存物说等。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听大人说过不少“跑匪洞”的故事。镇安人把岩洞叫作岩屋,米粮川以前有一个乡就叫岩屋乡,可见那里的山洞,主要就是作为居室用的。1984年腊月,我陪送一位老红军回镇安米粮川老家,在调查鄂陕游击师在米粮川一带的革命斗争史料时,老红军和当地群众就给我讲了当年红军攻打土豪武装盘踞的巢穴毛家洞、郝家洞的故事,说那些洞穴巨大,存储的物资、武器充足,红军打了好些天也未能攻克,后来还是熟悉地形的当地战士腰绑绳索,从悬崖顶上吊到洞侧往里扔炸药包才轰开了胜利之门。这是我从事党史调查研究工作之后直接了解到的与崖洞相关的军事事件。还有就是在商洛地方革命斗争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茶房武装斗争,巩德芳当时遇到的主要难题,就是主要对手、反共顽固分子谢效廉日常带着护卫队住在大峪沟的崖洞里。后来,还是和安插在常备队里的内线里应外合,趁谢出洞活动的机会将其击毙的。
崖洞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可惜的是,随着时代的流变更迭,这些洞穴已大多成为荒芜山野的废弃空穴,加之山洞本身很少留有文字遗迹,所以对某一洞群的年代、属性等就很难定性了。
以此而言,杨斜月亮湾太平山上的古洞群,其价值与意义就不言自明了。
杨斜镇具有光荣的红色历史。1932年冬,红四方面军转战途中,就在这里的东岳庙驻扎,并于12月19日在此开会,决定将卾豫皖革命军委员会改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红四方面军路过杨斜虽然只有短短两天,但在这里召开的这一次会议,却是决定红四方面军撤出鄂豫皖老根据地后行动走向的一个重要会议。
1935年春节过后,红25军从葛牌镇翻岭过来,在这里建立了秦岭口乡苏维埃政府,隶属葛牌镇区苏维埃领导。之后,秦华、月亮湾、东岳庙这一条线,就成为山阳袁家沟口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柞水红岩寺五星县苏维埃政府和蓝田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之间往来联络的重要节点。
所以,商州区政协的杨忠厚和老区建设促进会的张帮群二位先生,两次邀我到月亮湾,主题是红色资源的挖掘与弘扬。第一次是现场考察和督促红军烈士陵园的建设问题,其间说到了“红军疗伤洞”的故事——当年有两位红25军的伤员在村里养伤,时间长了,村民怕不安全,就将他们抬到太平山上的洞穴中住下,并安排人为其搭灶做饭、采药疗伤,前后长达3个多月时间,伤员痊愈后找到红74师归队了。这次来,就是专程上太平山,看古洞群。
正是入伏前一日,雨后的山林间,湿气蒸腾,上山的沙土路,松松软软。我们拄杖而行,沿着山溪溯流而上,走得热汗淋漓。穿林而行的时候,并不感到山的险峻,待到登上梁脊,到了壁立的石崖之侧,就知道这群岩洞的妙处了。
崖壁耸立于山脊之上,贴着石壁,只有仅容一足踩踏的一线土坎。我们颤颤巍巍,抓着伸出的小树枝彳亍而行,数米之后,方才看见第一个洞口。而上下的几排洞口,要想进去,就只能手脚并用,贴着石壁,扣着微微突出的石塄,踩着浅浅的脚窝往上爬了。
第一个洞,就给了我莫大的惊喜。
这是一个单室洞,凿得方方正正,洞顶上有两个圆弧形穹顶,正面的石壁上方打磨出一块长方形底面,带着边框,形成一块匾额,自右而左刻着4个正楷大字“高山太平”。字下边,是一个双线浮雕的圆形面,中间浮雕着一个正大饱满的“福”字。圆形的下沿线上,左右各雕着一只寿桃。
这是多么美好的意境呀!浮雕和文字,立刻使这个洞穴充盈了浓浓的文化内涵。
继续探访,在另一个洞里的墙壁上,发现了竖刻的3个大字“万盛恒”。张帮群说,这是商号,张家族谱上有记载的。
张帮群就是本地人,他给我们介绍了张家祖上在明朝时流落到此并立地生根、成家立业的历史。明清时期,这条商道从湖北郧西过来,经山阳漫川关码头、小河口袁家沟口,柞水凤凰镇、红岩寺到此,再西往蓝田葛牌镇,出山到关中、长安的一条重要通道。张家的万盛垣商号曾经兴盛一时,当然也就少不了受到盗贼的光顾。为防匪贼敲诈抢劫,万盛恒请来匠人,历时3年,凿成了数个洞穴,主要是为了储藏重要货物,形势紧急时也可住人避难。此后,族人又陆续开凿,最终形成了此处明清时期的13孔古洞群。
13个洞,形式十分丰富,有单室洞、双室洞、三室洞,还有四室一厅的多室洞,更有洞室相套相通、带有洞中洞地下室的异形洞。每个洞除洞门外,都另外开有几处通风气孔,有的洞与洞之间还开有洞窗。洞口处有灶台,洞室里壁上有架椽木搭板置物支床的小孔洞,角上壁间,有置放灯具和其他生活用品的窑窝,生活迹象十分明显,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从洞口望去,脚下是密不透风的丛林,远处是云遮雾罩的群山。藏身此处,无论是存藏财物的村人商贾,还是养病疗伤的红军战士,自然可以安然无恙了。
上次来的时候,张帮群给了我一本书《月亮湾》。这次艰辛的登临,使我十分感佩耄耋之年的南河老先生。他以80多岁的高龄,爬上山头,进洞考察,根据收集的资料和传说,演绎出一部万盛恒的创业史,并用13个或传奇惊心或温婉多情的故事逐一为13个洞窟命名立传,且一直延续至今,描绘出了月亮湾开发后的兴盛美景。
那不是小说家的想象,而是月亮湾村民正在认真规划并努力实施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