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护好这片绿 换得金山来
——商洛市发展生态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侧记
文章字数:2652


  本报通讯员 靳天龙
  商洛市位于秦岭东段南麓,是我省唯一全域处于秦岭保护区的地级市,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气候康养之都、中国最佳康养休闲旅游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等11个“国字号”品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9.56%。
  为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商洛市积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造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样板,推动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
  “落后村”向“网红村”华丽转身
  7月2日,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格外热闹,秦岭深处的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终南山寨文旅小镇、佬林客栈民宿基地吸引了远近游客前来游玩。随着旅游收入的日渐提升,朱家湾村的村民脸上挂满了笑容。
  朱家湾村位于秦岭南部腹地、地处牛背梁脚下,这里“守着绿水青山讨饭”“吃着石蜡菜、点着松树油”是昔日生活的真实写照。为了既保护“绿水青山”,又收获“金山银山”,柞水县委、县政府瞄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路子,围绕朱家湾村优质生态资源选产业、引企业、招项目,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模式,以“生态+”思路发展产业。荒山成了景点,滩涂变成乐园,生动呈现出了一幅秦岭美丽乡村的“富春山居图”,实现了从“落后村”到“网红村”的华丽转身。
  郑传家是土生土长的朱家湾村一组红庙河人,曾在西安打工。两年前,看到家乡的发展变化,他和妻子选择回乡创业,在村口办起了农家乐,现在年收入达30多万元。“这两年来,我们这的游客越来越多,我的生意也越来越好,收入增加了,幸福感也增强了。”郑传家笑着说。
  依托千山叠翠、万亩葱茏,唱响春赏花海、夏避酷暑、秋观红叶、冬嬉晴雪的“四季歌”,牛背梁游人如织,花锦园人气爆满,千人篝火晚会欢歌笑语,终南山寨成为西北网红打卡地,八方游客享自然山水、品民俗文化,既传播了生态理念,又促进了身心愉悦。境内景区景点年接待游客4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亿元,带动群众发展农家乐216家,户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
  “村上统筹考虑自然要‘绿’、群众要‘利’,引导村民通过办农家小院、乡村民宿、特产店等途径实现自主创业,支持村民参与村集体经济、木耳种植等,让村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保护生态的巨大实惠。”朱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毛家锋说。
  “近年来,我们通过建立‘人盯人+’秦岭生态保护机制,常态巡查、实时监测,实现了秦岭生态保护立体化管控、绿色化发展目标。我们将把秦岭生态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全力抢抓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发展机遇,全面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产业提质、群众增收上下功夫,真正使绿水青山有颜值、‘金山银山’有价值。”柞水县营盘镇镇长毛嵩说。
  “生态茶+文旅康养”“一叶”做成“一业”
  7月4日,商南县富水镇茶旅康养融合示范园生机盎然,万亩茶山绵延起伏,一山一凹,一沟一壑,碧绿连绵,绿浪似海,美轮美奂。茶园的美景,茶叶的沁香,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
  今年以来,商南县确定了以茶为基础、旅为融合、文为内涵、康为延伸的“茶旅文康”三产融合发展、“茶旅文康”一体推进的“四大名城”建设思路。从“茶旅融合”发展到如今“茶旅文康”融合发展,全县产业发展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县域经济布局越来越精准,经济发展步伐越来越稳健。
  “今年茶旅康养融合示范园将建成年产30万斤茶叶的清洁加工厂、茶马互市景点、自助式小茶楼等,通过旅游带动茶产业的发展。”商南县七碗茶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海龙说,“我们公司通过租地、务工、分红等方式,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实打实的收益。”
  商南县富水镇镇长汪宇介绍,茶旅康养融合示范园充分利用和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聚集政策、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要素,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茶农参与”的模式,引进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等11家龙头企业,建设无性系生态茶园5万亩,配套建设茶文化体验中心、富水茶街、茶园旅游步道等。
  据了解,商南县茶旅康养融合示范园项目总投资4.5亿元,预计3年建设完成,规划建设茶文化体验园、禅茶露营小镇、茶艺观光园、茶博馆等园区景观和康养宾馆、特色民宿、养生茶膳等康养项目及茶叶深加工项目。园区全面建成后,可引进20家以上龙头企业入驻,预计年实现总产值7.5亿元以上,亩均实现年产值6.5万元,直接带动就业400多人。
  “县上依托实施茶旅康养融合示范园项目,着力打造一个集生态、生产、加工、观光、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茶旅融合产业示范园,在传统茶叶基础上催生出茶园旅游新业态,走出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茶旅融合’新路子,有力支撑商南县‘生态茶城’的建设。”商南县委副书记李军说。
  “林业+”推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镇安县地处秦岭南麓,全县林地面积440万亩,其中林业特色产业种植规模100多万亩,植物品种1300多种,素有“天然药库”“生物基因库”之称,是板栗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近年来,镇安县坚持“林业+”融合发展战略,按照“小群体、大规模,创特色、增效益”的发展思路,实施“林业+特色产业、林业+旅游康养、林业+龙头企业、林业+碳汇价值”发展模式,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规模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实现生态效益
  和经济效益双赢。
  “自‘生态银行’建设工作开展以来,镇安农商银行实打实地支持县域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不断壮大金融支持县域经济的能力,全力补足农村地区发展短板,激活农村发展潜力,力争在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效。”镇安农商银行行长李学东说。
  镇安县探索推广“生态银行”模式,在增加生态产品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通过搭建“生态银行”等生态资源运营平台,将分散的自然资源使用权和经营权集中流转并进行专业化运营。用循环经济方式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财富,实现了生态林业的循环利用,建立了践行“两山”理论的生态经济新模式,这是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生动实践。
  镇安县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首要政治责任,确保秦岭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深入开展秦岭“五乱”打击整治,实现了秦岭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提升了生态修复能力,涵养了水源,恢复了勃勃生机。“十三五”期间,该县通过“林业+”生态模式,人工造林20万亩,经济林面积增加了5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250元,年均增长9.58%。
  秦岭作为发展生态产业的最佳区域之一,近年来,商洛市在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同时,利用丰富的秦岭资源,积极发展生态富民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商洛市结合秦岭沿线县域,通过实施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让秦岭生态产业发展成为增收“聚宝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