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镇安发挥劳模效应助推社会发展
文章字数:1131
  本报讯 (通讯员 辛恒卫 刘 萍)“前年我丈夫在茅坪回族镇一个建筑工地上摔下来没有了,我多次找承包商协商都没结果,最后找到陈新喜工作室,半天就把事解决了,给我赔付了安家费。”镇安县永乐街办中合村刘丽说。
  据了解,以陈新喜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09年12月,团队共有7人组成,其中有3人曾获国家和省级表彰。工作室以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等为依据,对民间纠纷、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开展法律援助服务。
  “我们以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等10个调解委员会为依托,以‘全县15个镇办154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1053名组长、3854名片长’为体系,形成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遍布城乡的人民调解网络,构建起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新模式。”镇安县人民调解协会会长陈新喜说。
  “在工作室参与矛盾纠纷调解,使自己的法律意识和工作水平都提高了”。已加入“陈新喜创新工作室”10多年的省劳模马彦邵说。
  截至目前,“陈新喜创新工作室”共调解民间纠纷和职工群众维权案件1109例,调解成功率达到100%,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陈新喜创新工作室”先后也被司法部和省司法厅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省级标准化调委会”,陈新喜本人也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余之超是镇安县云盖寺镇西华村人,也是镇安县秦绿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截至2021年底,她的公司已经拥有年产1000万袋食用菌的菌种厂一座,有木耳示范基地530亩,总容积达到5000立方米的木耳冷链物流库7个,实现了木耳育种、种植、采摘、晾晒、低温储存、初种加工、低温运输、网络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产业链。
  “开展技术创新,研发新产品,是木耳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做细的重要途径。”余之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16年4月,她成立了技术创新工作室,团队由余之超领衔,团队成员共8人,由2名大学教授和5名农技员组成。经过联合攻关,余之超工作室研发出了适宜当地种植的木耳新菌种——“秦绿高寒一号”,这一菌种产量较一般菌种产量高出15%以上。后来,她带领团队又成功研发出“立体塔式木耳种植架及栽培技术”,这一新技术可让架上的菌袋能够实现360度旋转,摆脱了吊袋式木耳栽培难移动问题,使木耳产量提高到50%,实现了木耳增产增收。
  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余之超的木耳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同时也带动周边群众走上了致富路。截至目前,她的木耳产业示范基地发展到云盖寺镇等两镇18个村,解决了650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公司年产值已突破5000万元,让全县1056户群众发展起了木耳产业。
  据了解,近年来,镇安县总工会注重发挥劳模独特优势和引领作用,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劳动、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劳模带动作用,既能拓展就业岗位,又能带动群众增收,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镇安县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张家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