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聚力办好搬迁安置点学校
文章字数:1059
本报讯 (通讯员 王子龙 田 灿)近年来,商南县坚持把易地扶贫安置点教育补短板项目打造成精品工程和民心工程,聚力建好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
为解决易地搬迁人口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商南县先后启动实施了城关街办火车站安置点、金丝峡镇太吉嘉园安置点、清油河镇青云家园安置点3个配套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教育补短板项目,总投资1.5亿元、征地75亩、总建筑面积2.38万平方米,建成运动场2个,软化幼儿活动场地3个,并配建了相关附属设施,购置了教育教学设备及玩具教具,新增学位2580个。3个项目于2021年9月完成了全部投资并建成使用,有效解决了安置点及周边1.2万多户、3.8万居民子女的就学问题,进一步优化了县域学校布局、完善了城镇功能,有效解决了易地扶贫安置搬迁户“入学难”问题。
商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易地扶贫安置点教育补短板项目,建立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坚持在规划、经费、用地、建设上做到“四个优先”,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用。采取财政支持和对口帮扶相结合的方式,有效破解建设资金难题。严把“质量、安全、进度”三道关口,努力把安置点学校建成精品工程、民心工程、放心工程,保障了安置点群众“幼有所学”。
根据安置点学校地域、规模、生源等实际,商南县科学合理配置师资,采取“引进来、沉下去、选上来、培养起来”的方式,配齐配强安置点学校班子和教师,选拔、充实学校班子成员10人,培养省、市、县“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10多名;引进30名免费师范生、选派20名优秀城区教师、选聘30名农村教师到安置点学校任教;并为安置点学校科学合理配备教职员工,保障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按照“统一规划、合理配置、强化应用、资源共享”的原则,合理配置教学设施,配建运动场地,配备电子白板、办公电脑、录播教、“三通两平台”等设施设备,确保让每一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子女都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商南县按照“搬迁一户、接收一户,安置一批、培养一批”的原则,解决安置点群众子女就近入学问题,方便孩子就近入学,减轻群众经济负担,降低家庭上学成本,消除就学安全隐患,实现了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狠抓安置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重点关注安置点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单亲家庭儿童,深入开展“扶学、扶志、扶困”活动,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信的精神品质,50多名师生在市县组织的“不忘资助情、立志报党恩”“商南生活我幸福”、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中获奖,贫困群众子女在这里实现了“学得好、有特色、能出彩”的梦想。
为解决易地搬迁人口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商南县先后启动实施了城关街办火车站安置点、金丝峡镇太吉嘉园安置点、清油河镇青云家园安置点3个配套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教育补短板项目,总投资1.5亿元、征地75亩、总建筑面积2.38万平方米,建成运动场2个,软化幼儿活动场地3个,并配建了相关附属设施,购置了教育教学设备及玩具教具,新增学位2580个。3个项目于2021年9月完成了全部投资并建成使用,有效解决了安置点及周边1.2万多户、3.8万居民子女的就学问题,进一步优化了县域学校布局、完善了城镇功能,有效解决了易地扶贫安置搬迁户“入学难”问题。
商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易地扶贫安置点教育补短板项目,建立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坚持在规划、经费、用地、建设上做到“四个优先”,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用。采取财政支持和对口帮扶相结合的方式,有效破解建设资金难题。严把“质量、安全、进度”三道关口,努力把安置点学校建成精品工程、民心工程、放心工程,保障了安置点群众“幼有所学”。
根据安置点学校地域、规模、生源等实际,商南县科学合理配置师资,采取“引进来、沉下去、选上来、培养起来”的方式,配齐配强安置点学校班子和教师,选拔、充实学校班子成员10人,培养省、市、县“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10多名;引进30名免费师范生、选派20名优秀城区教师、选聘30名农村教师到安置点学校任教;并为安置点学校科学合理配备教职员工,保障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按照“统一规划、合理配置、强化应用、资源共享”的原则,合理配置教学设施,配建运动场地,配备电子白板、办公电脑、录播教、“三通两平台”等设施设备,确保让每一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子女都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商南县按照“搬迁一户、接收一户,安置一批、培养一批”的原则,解决安置点群众子女就近入学问题,方便孩子就近入学,减轻群众经济负担,降低家庭上学成本,消除就学安全隐患,实现了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狠抓安置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重点关注安置点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单亲家庭儿童,深入开展“扶学、扶志、扶困”活动,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信的精神品质,50多名师生在市县组织的“不忘资助情、立志报党恩”“商南生活我幸福”、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中获奖,贫困群众子女在这里实现了“学得好、有特色、能出彩”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