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抗疫一线上的 “特种兵”
文章字数:3119
  抗疫中的一家人
  本报通讯员 朱 勋
  8月29日晚10点多,山阳县法官镇花庙子村村医汪家新做完当天全村的核酸检测,脱下防护服后,整个人仿佛虚脱了一样,一下瘫坐在沙发上。一旁的大女儿汪玲、女婿徐建连忙端来一杯热水,小女儿汪瑾也赶忙过来嘘寒问暖。
  汪家新今年58岁,当村医已有30多年。
  从村上做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开始,汪家新每天凌晨4点就叫上汪玲、徐建和汪瑾,换好防护服到村委会办公楼前的核酸检测点,开始给村民做核酸。
  8月18日晚,汪家新得知要全员核酸检测时,就如何把口罩、面罩戴好,穿防护服要注意什么,扫码时如何不碰村民的手机,怎样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等问题,对女婿和两个女儿进行了简单的培训。
  核酸检测头几天,气象部门连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室外是将近40度的高温。只要一出门,身上的汗立马就冒了出来,穿着严严实实的防护服的闷热不亚于三伏天里盖着棉被。
  正是凭着这种责任与担当,汪家新带着他的女儿、女婿,承受着高温的炙烤,因工作忙顾不得吃喝,只好忍受着饥饿和口渴。他们心里明白,他们吃些苦不算什么,只有早些战胜疫情,大家的生活才能尽快恢复正常。
  截至8月29日,汪家新带着他的家人,已连续在“疫”线奋战了11天,村民们看到他们一家人布满血丝的双眼,无不投去敬佩的目光。
  “疫”线上的第一书记
  本报通讯员 吴娟娟
  近日,在柞水县小岭镇常湾村里,人们每天都能听到大喇叭里“请大家戴好口罩、保持好一米距离,每家不漏一人做核酸”的女童声。
  村民都知道,这是驻村第一书记骆昭君8岁女儿的声音。
  8月上旬,家里没人带孩子,骆昭君就把女儿带到自己所包扶的小岭镇常湾村驻村。8月中旬疫情发生后,她就带着女儿投入到村上疫情防控工作之中。刚开始,她忙着村上的疫情防控工作,顾不上带孩子,孩子见大人都在忙,就说也要为村上防疫做点什么。思来想去,孩子说她能用普通话对着大喇叭喊话。于是,骆昭君就把要喊话的内容编写好,让女儿对着大喇叭喊出来。核酸检测刚开始的头两天,大喇叭播出的是录音。随后几天,女儿有时干脆拿着大喇叭,有模有样地喊着“大家核酸检测要认真,防护好家人,就是为国家作贡献”之类的话。村民听后,纷纷称赞她是一名懂事的好孩子。
  随后的几天里,骆昭君带着村干部按照“敲一次门、盯一个人、驱散一群人、不放出放进一个人”的要求,挨家挨户进行宣传发动、人员摸排、居家隔离、环境消杀等疫情防控工作。每天穿行村组宣传防疫知识,苦口婆心劝阻群众聚集,晚上轮流巡逻防控,全然顾不上照看孩子,孩子也好像突然长大了一样,每天核酸检测时定时对着大喇叭喊话。村民看到驻村第一书记与她的女儿对大家的防疫这样上心,也都逐渐变得出门戴口罩,对疫情防控特别配合,主动做好房前屋后卫生消毒等工作。
  如今,骆昭君与她8岁的女儿已在村防疫一线坚守了10多天。“疫情不结束,我们不休息。”骆昭君这样说。
  争 艳 姐 妹 花
  本报通讯员 韩娜娜
  “大家保持一米线,不要着急,一个一个登记。”
  “大妈,你核酸检测的信息码注册了没,如果没注册把身份证给我,我帮你注册……”
  在丹凤县峦庄镇桃坪村核酸检测现场,有一对热情服务乡亲的姐妹。姐姐叫江金凤,每天穿着防护服,耐心细致地登记核酸检测信息。妹妹江晓燕带着“小红帽”礼貌地维持现场秩序,为群众发放口罩,帮群众登记核酸检测信息。
  两姐妹一个是桃坪村北街组仓房片区片长,一个是黄泥包片区片长。由于所在片区年轻人大多在外务工,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不会注册核酸检测信息码,两姐妹就默契配合,帮老人注册,每天在早上7点半前,就能将两片区260多人的核酸检测工作全部完成。
  本轮疫情发生后,她们每天早早到村上报到,忙着排查返乡人员,进行信息宣传、物资运输、核酸检测、场所消杀。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她们的身影。
  妹妹江晓燕是镇人大代表,她熟悉周围群众,谁家几口人,谁在哪务工,谁家小孙女、小外孙叫什么她都十分清楚,工作起来事半功倍。她还是3个孩子的母亲,本轮疫情发生后,防疫工作事情急任务重,她安排11岁的老大照顾其他两个孩子,这样她才能放心出门,一心投入到抗疫工作之中。
  “这是我们离疫情最近的一次,我们与商南县清油河镇交界,自从商南发生疫情以来,全镇干部、医护人员不分昼夜奋战在抗疫一线,我只是尽我所能为疫情防控工作出了一份力。”江晓燕说。
  每天群众都能看到,核酸检测结束后,姐姐江金凤脱下防护服时,头发被汗水浸湿,她擦了擦汗立马和江晓燕一起收拾核酸检测点卫生,干完这些活,她们还要挨家挨户宣传防疫知识,叮嘱群众不要串门、不要扎堆……
  杜林鑫和他的大学生服务队
  本报通讯员 朱举仁
  连日来,在山阳县法官镇各防疫点上,广泛流传着杜林鑫和他的大学生防疫服务队的故事。
  8月中旬,放假在家的大学生杜林鑫,第一天参加村上的核酸检测时,看到不少人还用的老年机,记不住自己的身份证号,于是他做完核酸检测后,就留在村核酸检测点帮乡亲们登记信息,受他的影响,同样在村里的丁金阳、丁佳、徐景钊等大学生,也投入到村上防疫工作之中。
  从此,杜林鑫和他的大学生服务队,深受村民的喜爱。
  “给杜林鑫拿个桌子嘛,长时间趴在高凳子上登记信息怎么受得了?”村里核酸检测第一天,一旁的群众见杜林鑫从核酸检测开始,一直这样忙碌了几个小时,心疼地说着。
  “下一个点儿去哪儿?有电风扇没?看能不能给准备两个电风扇?”看到服务核酸检测的几名大学生脸上汗水直流,有群众提议。
  为了避免人员扎堆,在第二天的核酸采集中,村里采取分区域就近流动采集的办法,工作人员分片区采集核酸。
  也是从第二天的核酸检测开始,杜林鑫和他的大学生服务队成员,各自找到了服务群众抗疫的工作岗位。上大三的徐景钊,直接穿上防护服工作,每天紧张忙碌的工作加上烈日的蒸烤,徐景钊的全身总是被汗水包裹着,几个小时核酸采集做下来,他已热得满脸通红,脱下防护服时,手掌的汗在指尖汇成一个颗颗小水珠往下滴。
  村医徐宏润说,村上有5个村民小组1913人,这次连续数天核酸检测、入户排查和“敲门行动”,工作量有多大可想而知,多亏了杜林鑫他们几名大学生主动服务。
  温暖民心的陈片长
  本报通讯员 韩 斐
  “大家都起床做核酸了,把家门口的灯都照亮,把老人孩子都喊起来,提前做好准备!”疫情发生10多天来,每天凌晨4点钟,陈宏金穿着防护服骑着摩托带着喇叭准时出现在马蹄店村闵家沟,挨家挨户叫醒熟睡的群众做核酸。
  陈宏金是商南县青山镇马蹄店村闵家沟片长。8月16日凌晨4点多,还在熟睡的陈宏金接到防肺办电话,一名新冠肺炎B类密接人员到闵家沟探亲,需要紧急转运隔离。他立马起身到闵家沟口等着给工作人员领路,配合防肺办工作人员做好转运工作。接下来他挨家挨户询问有无与密接者接触,告知村民不要随意出门、等待政府通知,共流调出12名C类密接人员信息,协助镇村做好闵家沟人员管控工作。
  接下来的几天,每天早上他骑摩托带着医务人员挨家挨户采集核酸,高温天气时一趟跑下来,脱下防护服后衣服可以拧出水;下雨天骑摩托更是困难,根本看不清前行的路……但他从来没有喊累叫苦。
  马蹄店村闵家沟被定位中风险区后,他自告奋勇每天去闵家沟消毒、送生活物资,镇村干部考虑到他每天早晨参与采集核酸太辛苦,建议换其他干部去,他却说:“我是这片的人,群众更相信我,如果连我都不进沟,群众会更恐慌,我会按照卫生院培训的操作流程来,你们放心把工作交给我吧。”
  就这样,一连十几天,不管白天黑夜,只要群众打电话诉需求,他就会第一时间出面解决,为慢性病患者取药,为群众送菜、米面油,为区域消毒,他每天会挨家挨户电话询问村民需求,统筹安排,及时解决封控区群众困难。
  疫情面前,每个人都是战士,像陈宏金这样奋战在一线的片长还有很多。“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不是一句空洞的誓言,他们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竭尽全力,为保卫青山默默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