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由“河图”“洛书”想到的
郭发红
文章字数:1921


灵龟负书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也是我国文化之源的千古之谜。数学家华罗庚说:“洛书可能作为我们和另一星球交流的媒介。”南怀瑾先生讲,“河图洛书”也是麻将、象棋、围棋的祖师爷。无论何说,“河图洛书”皆与我们渊源深厚,息息相关。
  《周易》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便演绎出多个版本的神话故事。主流的说法是黄河孟津段浮出一匹“龙马”(马头龙身,头上还长着麒麟角),穷凶极恶,祸害百姓,后被伏羲制服。之后龙马背负一块玉板,上面有圈圈点点的一幅图案,献给伏羲以谢罪。伏羲临摹图案,遂成八卦,这便是“龙马负图”的传说,此图即“河图”。二是神龟献书,书即“洛书”。传说大禹治水,在洛宁县境内的洛河(古称洛水,发源于洛南县洛源镇,东流河南经卢氏、洛宁、宜阳、洛阳,至偃师杨村附近纳伊河后称伊洛河,后于巩义市神堤村北入黄河。洛南人唤此河为“伊洛河”,一来表明这是伊洛河的源头主干,二来区别于源自陕北后注入渭河的洛河,或以南、北相别)上出现一只奄奄一息的巨大神龟,大禹怜之,为之祈福,神龟得救,继而背负玉板,上有圈圈点点的图案,献与大禹。大禹参透玄机,治水功成,遂划天下为九州,定下九章大法,收入《尚书》,篇名《洪范》。
  也有版本说“圣人”应是黄帝。就在伊洛河汇入黄河的地方(巩义市河洛镇),发掘出双槐树遗址——距今5300年的都邑遗址(不排除是黄帝时代),中华文明主根脉有望追溯至此,专家学者称其“河洛古国”。2021年10月,该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与陕西神木石峁遗址、西安半坡遗址和临潼姜寨遗址同列“新石器(33项)”之中。
  “河出图,洛出书”,古人以为天降祥瑞,必有圣人君临天下。孔子周游列国,志不能伸,最后回到家乡开办私学,老了不住喟然长叹:“河不出图,洛不出书,这辈子无望矣!”
  “河图”“洛书”到底是幅什么图案?说来也奇,先秦及两汉文献只是给出概念,并无图示。斗转星移,还是华山脚下睡觉的陈抟老祖给出了结果,叫醒了人们,至于陈抟老祖是从哪儿得来的,就秘而不宣了。总之,是跨越晚唐、五代、北宋三个时期,活了118岁的陈抟老祖希夷先生在其《龙图序》中予以披露,再由弟子、终南山隐士种放传承,后经北宋易学家刘牧和南宋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等人发扬光大,“河图”“洛书”遂广为流布,世人皆知。
  以上图案中,白点代表奇数,古人称为天数、阳数;黑点代表偶数,即地数或阴数。奇数有1、3、5、7、9,其和即天数25;偶数有2、4、6、8、10,其和即地数30。如此,“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河图”数有1~10,其和恰是天地之数55,而“洛书”数是1~9,其和45。通俗地讲,“河图”“洛书”的数和是满分一百,而两者之差便是二五一十。
  “河图”属收敛思维,先是5、10居中,再被1、2、3、4包围,后被6、7、8、9包围;“洛书”属发散思维,单5居中,之后奇数1、3、7、9布于四面,偶数2、4、6、8排在四角。两幅图的共同点是5居中,1和3分别处于下面和左边。
  还有更奇的,“河图”每边被包围的数差恰是“洛书”居中的单5,如“河图”底部包围数差为6-1=5,左边包围数差为8-3=5;而“洛书”纵、横、斜三条线上的数字之和,皆等于“河图”中的内核数15(5+10)。比较简明的“洛书”算表如下,其三行、三列、两条对角线共八种数字之和均等于15。
  千百年来,“河图”“洛书”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终因原本的“无字天书”,至今未有公论。但肯定的说法是,“河图”“洛书”是河洛文化的滥觞,而河洛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网查“河洛文化”,360百科的解释是起源于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同时又特别指出,这是影响整个国家的“核心区域”,是国家的“根文化”,并给出了范围: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南至汝颖,北跨黄河至晋南、济源一带。但河洛区域没有划入伊洛河的发源地、陕南唯一的黄河流域县洛南,实属缺憾,应予补全。
  在河洛地区及广袤的北方,有一种传统面食,叫“饸饹”,常把荞麦面、豌豆面、莜麦面或小麦面和软,再用一种有筛眼大小的圆孔的模具挤压出来,形成一根一根的小圆条。饸饹谐音“河洛”,圆孔模具犹如河洛图案,它可以说是河洛文化演化为大众食品的一种物证。
  还有,河图洛书该是“图书”的缩写吧?这也是传统文化落地的又一体现。司马迁在《史记·萧相国世家》中,把秦国的地图和法令户籍等文书合称为“图书”,正有了萧相国的“图书”收藏,刘邦得以胸怀天下走四方。“图书”这一文化载体,大家喜闻乐见。甘肃敦煌石窟所藏《金刚经》,乃唐代咸通九年(868年)所刊,卷首正有一幅精美的佛说法图。清代醉耕堂本《三国演义》120回,每回前面都有两幅古代版画,共计附图240幅。再看《周易》,象数理(图像、数字和文辞)三位一体,正可为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