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生态养鸡增效益
本报通讯员 张 宏
文章字数:1214


  “咕咕、咕咕咕……”临近中秋,蔡发启老人心中美滋滋的,他提着一竹笼鲜草,一边撒草一边嘟起嘴唇叫着,待在棚里的黑遥鸡扑棱着翅膀奔跑出来,一拥而上围着青草争相吃起来。
  今年79岁的蔡发启是山阳县高坝店镇芦垣沟村三组脱贫户,老伴腿脚不便,儿子在唐山市工地摔坏了肋骨,后来儿子离婚后儿媳妇带着孙女离家出走。与老伴相依为命的蔡发启,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养了30只黑遥鸡。
  “我每天早上出去寻野草,变着花样喂鸡,现在都养了快两个月,马上就能卖啦,这茬鸡挣1000元么麻嗒。”蔡发启说。
  像蔡发启一样的留守弱劳动力,通过政府引导,利用房前屋后闲置空地发展养殖实现居家增收,只是山阳县积极实施以“庭院经济”为主的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小商贸、小田园“五小”经济的一个缩影。
  笔者在芦垣沟村看到,水泥路旁的农家院子,围起了2米高绿色铁网,网子内一个灰色的铁皮鸡舍安放在院墙拐角。有的群众为了给鸡舍降温,上面还搭起了一个棚子。每家每户7月中旬认领的30只青年鸡,在围网内相互追逐。
  “我们村433户1611人,以种植、养殖为主导产业,人均纯收入1.14万元,集体经济积累34万元。目前,全村发展连翘种植1000亩,养殖黑遥鸡和传统土鸡2000多只。”芦垣沟村党支部书记方建平说。
  今年以来,山阳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要求,不断强化产业帮扶力度,扶持农村剩余劳动力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在村党群服务中心,方建平介绍,芦垣沟村在省林业厅的帮扶下,成立了山阳县大山里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林下养殖、庭院养殖。目前,全村26户群众庭院养鸡780只,合作社依托集体经济在12亩红油香椿基地规模养鸡1050只。
  “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合同,由合作社垫付每只鸡30元成本,并负责提供网子、鸡舍和技术指导,农户进行庭院示范养殖,成年鸡出栏时,合作社按100元每只保底价收购,扣除30元成本,其余利润归农户所有。”省林业厅驻芦垣沟村第一书记陈煜蒙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作了介绍。
  经营主体联农带农,降低了农户养殖风险,激发了群众庭院养殖的积极性。
  “我是党员,我带头养殖,群众就放心了,都争着申请鸡笼要养鸡。”对于政府为群众办的实事好事,65岁的老支书詹盼来更有信心。“这茬肉鸡卖了后,我准备再上一茬放养母鸡,一只鸡每月产20颗土鸡蛋,就可以收入30元。在院子养50只,每月纯利润在1200元左右。”詹盼来说。
  好山好水好生态,养鸡养出致富经。陈煜蒙说:“芦垣沟村森林植被丰厚,空气质量良好,坡地多平地少,特别适宜香椿生长,工作队已经与加工企业达成包销合同意向,并注册了商标,计划明年扩大红油香椿种植面积,实施林下立体养殖,带动更多的群众通过养殖生态鸡实现增收。”
  “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高坝店镇以‘五小’经济为突破口,量体裁衣为农户规划产业,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让更多的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增收致富,打好乡村振兴产业基础。”山阳县高坝店镇党委书记董善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