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蜜蜂采出“致富蜜”
文章字数:809
本报讯 (通讯员 余偏林)“建设年产浓缩蜂蜜1000吨的生产线,投资80多万元,就业20多人,将带动社区集体经济年增收15万元……”9月20日,柞水县瓦房口镇街垣社区蜂蜜加工厂负责人宋海东信心满满地说道。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在地处金井河中下游的街垣社区养蜂基地,一个个蜂箱零星摆放在一片片青草丛中,蜜蜂飞舞,嗡声入耳,让寂静的田野热闹了不少。
近年来,街垣社区坚持“一村一品”,依托资源优势,做强养蜂产业,推动新业态发展。这里平均海拔800多米,无霜期为220天左右,属中温气候,群山连绵,花木众多,坡塬地多见,村民传统散养蜜蜂可谓屡见不鲜。
“养蜂不懂技术是不行的!”宋海东说,“过去不懂技术,走了弯路,传统养殖浪费大,质量上不去。2020年我花了1万多块,到四川‘蜜生元’学习养蜂技术,启发和收获很大。”
“我把两次获得全省蜂蜜品质大奖、蜂毒是‘血清之王’、销售价格、养殖小窍门等小视频发在微信朋友圈里,关注的人多了,销路慢慢就好了。”宋海东讲道。如今,他盖起了楼房,日子富了,成了致富带头人,当上了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带领群众致富重任在肩。
“我们与西北大学蜂蜜产品团队建立合作关系,对关键技术进行支撑和服务,注册了‘祥蜂垣’商标。”街垣社区党支部书记李莉说。
今年以来,瓦房口镇全力落实“千名人才创新创业”,培育“领办项目”型人才,建立街垣社区宋海东蜂蜜产学研工作室,联合六组的黄松山、九组的李华文等养蜂大户,成立“乡土人才”技术团队,充分发挥能人带动效应。目前,正在建设的集养蜂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蜂蜜加工厂基本完工,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定点养殖+散养户”模式,培育养蜂专业人才13人,吸纳养殖户40户,建立优质蜜源基地2个。
“食品生产许可证办理到位后,采取‘我供货、你销售、拿提成’的办法,开始收购、加工和销售运营。”宋海东说。目前,街垣社区正在整合电子商务服务站资源,开设产品直播间和产品展示厅,做好蜂蜜线上线下销售,确保群众增收,推进乡村振兴。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在地处金井河中下游的街垣社区养蜂基地,一个个蜂箱零星摆放在一片片青草丛中,蜜蜂飞舞,嗡声入耳,让寂静的田野热闹了不少。
近年来,街垣社区坚持“一村一品”,依托资源优势,做强养蜂产业,推动新业态发展。这里平均海拔800多米,无霜期为220天左右,属中温气候,群山连绵,花木众多,坡塬地多见,村民传统散养蜜蜂可谓屡见不鲜。
“养蜂不懂技术是不行的!”宋海东说,“过去不懂技术,走了弯路,传统养殖浪费大,质量上不去。2020年我花了1万多块,到四川‘蜜生元’学习养蜂技术,启发和收获很大。”
“我把两次获得全省蜂蜜品质大奖、蜂毒是‘血清之王’、销售价格、养殖小窍门等小视频发在微信朋友圈里,关注的人多了,销路慢慢就好了。”宋海东讲道。如今,他盖起了楼房,日子富了,成了致富带头人,当上了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带领群众致富重任在肩。
“我们与西北大学蜂蜜产品团队建立合作关系,对关键技术进行支撑和服务,注册了‘祥蜂垣’商标。”街垣社区党支部书记李莉说。
今年以来,瓦房口镇全力落实“千名人才创新创业”,培育“领办项目”型人才,建立街垣社区宋海东蜂蜜产学研工作室,联合六组的黄松山、九组的李华文等养蜂大户,成立“乡土人才”技术团队,充分发挥能人带动效应。目前,正在建设的集养蜂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蜂蜜加工厂基本完工,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定点养殖+散养户”模式,培育养蜂专业人才13人,吸纳养殖户40户,建立优质蜜源基地2个。
“食品生产许可证办理到位后,采取‘我供货、你销售、拿提成’的办法,开始收购、加工和销售运营。”宋海东说。目前,街垣社区正在整合电子商务服务站资源,开设产品直播间和产品展示厅,做好蜂蜜线上线下销售,确保群众增收,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