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成为群众致富“金疙瘩”
文章字数:495
本报讯 (通讯员 高 鸿)雨过天晴,秋高气爽。在丹凤县庾岭镇塔尔坪村的茯苓种植示范基地里,地上每隔一米就有一条隆起的土包,这下面种植的全都是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金疙瘩”——茯苓。
“茯苓价格好,我家去年收入两万多元,今年又种了800窝。”正在除草的村民刘成说,他是脱贫户,几年前开始种植茯苓,年年依靠茯苓增收万元以上。
塔尔坪村地处秦岭深处、蟒岭脚下红色庾岭的高寒山区,这里山高坡陡,林多地少,农户都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尤其是种植茯苓的人家多。但由于销路不畅、产量不高,农户收益一直上不去。近年来,村两委会和驻村工作队通过各种渠道争取了50万元项目资金,用来建设茯苓种植加工基地,培训农户学习新式茯苓嫁接技术,采取“村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扩大产业规模,覆盖更多农户。
“驻村工作队利用气象部门的优势,定期开展茯苓精细化气象服务,把数据、技术、管理措施送到田间地头,从茯苓菌种落地到籽种下播,跟踪式气象服务让农户准确掌握天气阴晴变化、土壤干湿程度。今年上半年干旱,我们及时用水泵抽水浇灌农田,大大地降低了春旱对茯苓的影响,为农户科学增产稳产提供了科技支撑。”县气象局驻塔尔坪村第一书记刘坤说。
“茯苓价格好,我家去年收入两万多元,今年又种了800窝。”正在除草的村民刘成说,他是脱贫户,几年前开始种植茯苓,年年依靠茯苓增收万元以上。
塔尔坪村地处秦岭深处、蟒岭脚下红色庾岭的高寒山区,这里山高坡陡,林多地少,农户都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尤其是种植茯苓的人家多。但由于销路不畅、产量不高,农户收益一直上不去。近年来,村两委会和驻村工作队通过各种渠道争取了50万元项目资金,用来建设茯苓种植加工基地,培训农户学习新式茯苓嫁接技术,采取“村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扩大产业规模,覆盖更多农户。
“驻村工作队利用气象部门的优势,定期开展茯苓精细化气象服务,把数据、技术、管理措施送到田间地头,从茯苓菌种落地到籽种下播,跟踪式气象服务让农户准确掌握天气阴晴变化、土壤干湿程度。今年上半年干旱,我们及时用水泵抽水浇灌农田,大大地降低了春旱对茯苓的影响,为农户科学增产稳产提供了科技支撑。”县气象局驻塔尔坪村第一书记刘坤说。